为什么感觉古代人写春联和现在人写春联不一样,有什么讲究?

老吴趣谈


对联是我国古老而优美的文学形式,极富民族特色和风雅。它运用律诗的格律,具有两联对仗工整、意思相应、音调和谐、虚实相对的鲜明特点。

对联是古人从骈文和律诗中提炼、浓缩而成的,对仗和平仄的规律有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艺术功底,还要有极高的摡括力,并且启承转合要有禁得起推敲。现代好多人以为懂得一点对仗和平仄的规律,就可以写出好对联,其实在认识上过于简单容易了。

对联分上下两联,每联的字数并没有严格限制,主要是切题。武汉黄鹤楼的长联每联175字,四川青城山庙内的长联,每联197个字,一幅对联共394个字,所谓“天下第一联”。

对联要表现出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例如;

△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车水马龙农家乐

花好月圆田园春


用户言午泽群


过大年贴春联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风俗。历史攸乆,远远流传。

为什么贴春联呢?

一是代表着来年的吉祥,红火兴旺,平安,万事如意。

二是驱赶怪兽。具说有一种怪兽,叫“年”每蓬春节,它下来寻找猎物。它最怕红色的颜色。人们为了驱赶它,所以每家都贴春联。

古人写春联是很有讲究的,特别是读过诗书的文化人。他们无论是写春联,贴春联都有讲究,分上下款。现在不懂,往往把春联写倒了,过去的老人讲究,没法贴,所以就闹出笑话来。

在我小的时侯,那时侯才七八岁上小学,每逢过年,都跟着大人到长辈那里拜年,有文化的所到之处先欣赏一下谁家的春联,写的字句怎么样,喜欢评一番。

初一我到我四大爷家拜年,四大爷八十多了,有学问,是过去老“私垫”底子。看到地家的门心贴反了,别人家贴的门心,双扇门,门心四个字有外,三个字在里。我四大爷家的门心,却颠倒过来贴。四个字的朝内,三个字的朝外,看起来是贴错了。其实是现在人写对联不懂,写错了。老人对门心也讲上款和下款,上款贴左,下款贴右边,老人贴对了。而写对联的批上联和下联写错了。

现在是机器印刷,大部分人的排板都排错了,别说别的,看横批懂不懂就知道对错,

看看以上两个门上的横批有什么不一样。按传统的说法,那个对那个错那?

再看看这两个门上的门对,有什么不同。按风水阴阳看,双字为阴,单字为阳。你看看那个为阳,那个为阳。上下门对比那个最具有传统的特色呢?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文化人,咬文嚼字,爱抠字皮,在过去非常讲究,为什以台湾的字还是繁体字呢?他们就没有改变传统文化。而我们大陆则不讲究这一点,简化归简化,不能脱离传统的模式,传统文化应该继续发扬广大。


老吴趣谈


古人写春联是由迷信开始的。鬼能害人,神能福人。所以从上古时代就有驱鬼迎神的种种活动,特别是春节期间,就会有桃卯、桃印、桃板等等,这就是上古时代所谓的“春联"。后来随着纸张的出现及广泛用途,纸张多了,就用纸代替了桃板等之类,但仍画上门神,即“神荼与“郁垒”。

对于春联来说,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一种文学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具体要求可分:一狭类相对,包括局部内相对:脚对头.肺对心、肝对胆等;字数内部相对:一至十相对,百千万亿相对;颜色相对:赤橙黄绿青蓝紫。二是广类相对:中对外、古对今、天对地、山对水等。三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四正反相对:长与短、宽与窄、大与小等。五虚实相对:有形与无形等。如“天增岁月人增寿(实),春满乾坤福满门(虚)。六韵律平仄相对,讲究声调高低,错综相对,读起来上口好听。

所以说古人写春联很讲究,而今的春联就不迷信了,虽也讲究其要素,但比过去宽松、自由了。把吉祥、期盼、祝福、内容健康的话写上就行了。


桂富652


春联分上下,

左上右下把。

平起仄收韵,

对应词律佳。

古有僻邪意,

辞旧迎新发。

多出秀才笔,

讲究不乱杂。

千年换朝代,

师出同韵脉。

至今有新韵,

吉祥新意话。

新旧同在使,

不再讲书发。

本是随潮流,

种技来印刷。

意对心舒语,

韵意添化化。

歌功颂德言,

纳祥吉财话。

再看广告商,

白送到你家。








无名小草134387980


写春联传统以来,都是先写上联,后写下联,这没有什么区别。

贴对联时,也是上联贴左手边(青龙方),下联贴右边(白虎方)。

横楣的书写,古人为自左向右写成。而当今根据人们的习惯读写方式,自左向右书写,也将就着过了吧。

图个吉利、增加了节日欢乐气份就行。


用户7260084833195


春联,又叫“春贴”“对联”“门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也是过春节(除夕)的重要标志,春联起源于周代时的桃符,用于辟邪祈福。于五代十国时,将春联书写于桃符上,出现了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桃符源于桃木板,在宋朝由桃木板更改为纸张,俗称春贴纸或春联;在明朝朱元璋时代,犹豫朱元璋酷爱春联,所以春联开始盛行,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直至目前仍是过年的重要标识。但经过长时间的传承,春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古时由于科技原因,春联均为手工书写,逢年过节时,请人来根据想法来书写对联,那时能写一副好春联是特别牛的一件事,也是一件大事。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工书写对联已经很少能够看到了,过年时由写对联变成了买对联,对联文化也慢慢的失去味道,慢慢的变成了一种习惯性文化。而真正造成冲击的还是,近代社会唯物主义盛行,不信鬼神的人越来越多,慢慢春联也就失去了内在的核心,流于形式。

现代春联越来越喜欢外观和形式创作,美观成为现代春联首要条件。而古代讲究的对联除了对仗、上仄下平、阴平、阳平等细节也就越来越不受重视。


疾跑ing的蜗牛


过去的学子学的是诗经、歌赋、大学、中庸、论语等,作的是八股文章,在吟诗答对上讲究字面工整、对仗。现在的人就不一样了,现在开展的是新式教育,摒弃了八股文章的老式教育。所以现在很少有人能够按照老的制式吟诗作对了。过去(应该在清末以前)的学子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致有了像:头悬梁、锥刺股,囊荧映雪、凿壁偷光等刻苦学习的故事,只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能写得出好的文章、诗词,对联更不在话下了。


嘉麟


大家如果看古建筑的对联也很有意思。

从建筑的对联上,看到古人的追求,追求平淡自然,淡泊名利。

记得一个对联说:古代药店期望自家柜台生尘土,希望大家都不用来买药。而现在药店都是打折,希望你买更多,还买一送十。人们的心态与追求变了。

希望留住传统的美好!


china传统文化


社会在变,很多东西都在变。古代人写春联必须讲究对仗工整,平仄相间。而现在不完全追求对仗和平仄关系了,只要基本上工整就可以,没那么严格的讲究了。同时,古代贴春联一定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包括横批也是从右往左写,这与古代写文章从右边竖着往左边写有关系,而现代写文章是从左边横着往右边写,所以大家习惯性的把对联贴的方式改为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所以你感觉不一样了。


正能分享


古人写的春联都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讲究也非常多,在那个年代,文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得非常突出,写字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而现在的春节写春联,大部分人只是为了过这个节而准备好,很多的人是直接买印刷的春联,也体现不出贴春联的那种年味,所以中国文化的传承写春联,贴春联逐渐的在消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