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附近又發現多個系外行星。適合人類居住的超級地球

最近,美國宇航局於2018年發射的系外行星探測衛星“ TESS ”發現系外行星的消息已經接連不斷,另一方面,已經發布了近10年前的過去觀測數據。這次,宣佈了一項研究結果,證實了多個系外行星相對靠近太陽系。


■在太陽系附近發現了五顆新系外行星

太陽系附近又發現多個系外行星。適合人類居住的超級地球

系外行星“ GJ 180 d”的假想圖(右前)。還繪製了主星“ GJ 180 d”(左後)和兩顆繞內部旋轉的系外行星


現在,來自卡內基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e)的法博·馮(Fabo Feng)等人的研究人員已經重新分析了對太陽系附近38個紅矮星的觀測數據。該數據由Mathias Zechmeister(當時是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於2009 年發佈,並在2000年至2007年之間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進行了觀測。


使用最新方法對數據進行重新分析的結果以及來自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拉西亞天文臺和WM凱克天文臺的其他觀測數據的結果,共獲得了9個紅矮星中的16個系外行星。成功地找到並再次確認,十六個系外行星包括五個在該研究中首次發現。研究團隊將重點放在16個系外行星中的三個,三個系外行星分別為“ GJ 180 d”、“ GJ 229A c”和“ GJ 433 c”。


這次首次發現的GJ 180 d和GJ 229A c是相對非常相似的系外行星。GJ 180 d距地球約40光年,其質量約為地球的7.5倍,每106天繞著主恆星運行一次。GJ 229A c的質量比地球質量高約19光年,約為地球質量的7.9倍,其軌道週期約為122天。兩者都比地球重,並且估計尺寸更大!因此被歸類為“ 超級地球 ”。


兩個質量和軌道週期相似的系外行星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它們的軌道都位於宿主的可居住區。其中,研究人員將GJ 180 d視為“ 非潮汐固定(*) ”,儘管質量達到了地球的將近八倍,但它仍有可能像地球一樣支撐生命建議。


* 指:旋轉和軌道週期由恆星的潮汐力同步,還帶潮鎖。


另一方面,繞著GJ 229A c的紅矮星``GJ 229A''與棕色矮星``GJ 229B''相比形成了雙星系統並沒有引起氫核聚變。


太陽系附近又發現多個系外行星。適合人類居住的超級地球

假想圖,描繪了系外行星“ GJ 229Ac”的表面(來源:羅賓·迪內爾(Robin Dienel),卡內基科學研究院提供。


■GJ 433 c可以直接拍攝嗎?


另外,比地球前進約29光年的GJ 433 c 質量約為地球的30倍,並且在太陽系中被認為比海王星重(質量約為地球的17倍),因此被歸類為“超級海王星”。


儘管該行星的轉轉週期誤差很大,但GJ 433 c的旋轉週期大概估計約為4000至6600天。該研究小組希望能夠像海王星一樣首次作為系外行星直接觀測,因為它很可能繞著主恆星運行,並且離太陽系距離相對較短。


這次發現的系外行星候選者是通過“ 視線法 ”發現的,該方法分析了主恆星在行星旋轉時是如何像前後,左右,左右圓一樣輕微波動的。參與該項研究的法博·馮(Fabo Feng)和傑夫·克蘭(Jeff Crane)並希望覆蓋分析相對靠近太陽系的系外行星,最後確定是否存在像地球這樣可以生存的環境的星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