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难忘年夜饭父亲“放下筷子”的样子


除夕夜,难忘年夜饭父亲“放下筷子”的样子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我和爱人以及母亲,还有弟弟妹妹,一家人聚在一起,忙着准备年夜饭,看春晚,用自拍杆拍合影照片,和老家的亲人视频聊天,难得的清闲与欢乐相聚令人难忘。

只是,我敬爱的父亲,他再也看不到这一幕了,转眼,他已离开我们十年了。

父亲在世的时候,一向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对我们这些孩子,他平常很少管教,只有每年除夕夜年夜饭的“例行训话”除外。

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时的样子。

小时候年夜饭的饭桌上其实是很简单的,顶多就是一盘凉拌豆芽加一盆凉拌藕片,白菜炒大肥肉片,要是能宰一只家养小土鸡,那都算奢侈超标了。

一般来说会,也打一点散装的白酒,那是父亲的专利,他用小酒盅砸吧着喝的得很自享受。

酒过三巡,就该是父亲训话的时间了,标志性的动作就是突然放下筷子,抹一下嘴巴。

放在平常,父亲断然是不允许我们在饭桌上说话的,这是一条铁的规矩,也成了我至今难以更改的习惯,在各种聚会的酒桌上总是最沉默的那一个。

喝了点酒的父亲 ,是此时饭桌上最权威的人,虽然说出来的话很温和,但是表情依然严肃。

这种训话大多是从总结去年的收成和开支开始,还有“大事”梳理,还会就一些话题内容向母亲象征性地“征求”一下意见,母亲总是敷衍的嗯一声,然后就低头继续做自己的事了。

最终,这样的训话重点还是会落到我们头上。

至今还记得那些冗长却又难忘的话语。

清晰的记得,训话里有关家乡富平的历史掌故歌谣,有口诀“文有杨爵,武有王翦,孝子梁悦 ,忠臣张忱,太师太保孙丕扬,魏征一梦斩龙王。”,这些故乡历史上各朝各代的优秀人物,或文韬武略,或孝义忠诚,或泽庇乡里,或千古留名,他们到现在还是我的人生偶像。

清晰的记得,训话里提及的孙悟空不怕劫难,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定天下的神通,《屠夫状元》里的励志逆袭,《三娘教子》里的良苦用心,《杀狗劝妻》里的恩怨是非,父亲说起这些时,不再是那个普通的关中汉子,瞬间像是滔滔不绝的说书先生。

除夕夜,难忘年夜饭父亲“放下筷子”的样子


清晰的记得,训话里父亲提起,以前家里逢年过节会在家里供奉“神轴”,即先祖神位画像,因其上下两端有卷轴,故称“神轴”。位列先祖画像一世或数世,亦有神轴无画像,仅位列先祖名讳数世。平时卷起存放,年 节悬挂供奉于厅堂。两侧对联多为醒世格言,意在教化后人勤劳节俭,耕读传家 。

如今,“神轴”早已荡然无存,可那些教人向好的话语口口相传,在我们这些后人心里牢牢记得,读书上进,艰苦朴素,勤劳务实,待人诚实等。

因为这“训话”里的要求,我和弟弟妹妹不得不具体落实。上学时穿的最多的是母亲用布头缝制的”夹袄”,还有就是接穿一些亲戚邻居小孩的衣服,叫上学“背馍馍”的布袋都是母亲利用各色布头缝制的仿新款。从小就挎着爱自己该大好多的篮子去割草,去漫山遍野的挖草药,去砍柴放羊,去地里干农活……却并不觉得这些苦,相反决定理所当然。

除夕夜,难忘年夜饭父亲“放下筷子”的样子


在父亲的训话里,知道了“不学习,没前途”,我们在烟火熏黑的房屋里,木制的窗棂,有些年头的黑漆窗 扇上学会了粉笔书写的“人口手上中下”,在母亲夹鞋样的书本里知道了三侠五义,知道了标语口号,并爱上了看书。

在父亲的训话里,我们知道远方有更广阔的世界,男子汉要像鹰,“翅膀翔动着,道路就延伸着”。在此后长期漂泊异乡的日子里,每每气馁,每每叹息,都会想起父亲,想起这个世俗眼光里并无多少光彩,在我心里伟岸无比的男人。

多想,逢年过节,一家人还能围在一起,父亲还能突然“放下筷子”,告诉我们一个故事,或者一个道理。

除夕夜,难忘年夜饭父亲“放下筷子”的样子


只是,这一切都再无可能,父亲已经长眠在异乡的土地上,而弟弟妹妹也都身处各地求学工作,只有我和母亲还能常常待在一起。有时候,母亲给我做最爱吃的饺子,看我孩子似的狼吞虎咽,她会突然放下筷子,怜爱的看着我,然后幸福却又暗自神伤。

我知道,她是想父亲了。

今年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吃饭,吃到中间时,大家不约而同的放下了筷子,然后心有灵犀地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只是再没了“训话”,说起那些各自生活里的遗憾和烦恼,收获与欣喜,所有人都笑着……

只是有一刻,我的眼里蓄上了泪花,然后迅速擦去,因为,我想起了父亲,想起了那个“放下筷子”训话的男人,那厚厚的眼镜片背后威严而慈祥的目光,想起那些影响我一生的话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