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鸡鸣三省之地的古镇,被誉为"文化飞地",你能读懂她的美吗?

提到古镇,大家都会想到”江南古镇“,提到”江南古镇“就不由人想起“户藏烟浦,家具画船”的水乡景色,杏花春雨、秋水落霞就更令人依恋难忘了。但在江南,也有另类和独特的古镇,如今天我们要说的廿八都。

处在鸡鸣三省之地的古镇,被誉为

廿八都古镇,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在鸡鸣三省之地,位于浙江江山境内,它是历史文化名镇,小镇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大山重围、地处三省交界、拥有特殊地理位置的的廿八都在古时就四周关隘拱立,成为了历代屯兵扎营、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枫溪锁钥"之称。

处在鸡鸣三省之地的古镇,被誉为

明清时期这里逐渐成为商旅要道,这里的仙霞古道成为古代连接江浙、闽的惟一陆上交通要道,当时浙、赣、皖盛产丝绸、瓷器、茶叶等出口物资大都从京唐大运河至钱塘江,后出发抵达江山港,然后经仙霞古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南沿海港口,出口海外,从而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路上通道。

处在鸡鸣三省之地的古镇,被誉为

古镇辖面积66.7平方公里,10876人口。与周庄、同里、乌镇等著名古镇相比,它依然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它和那些江南水乡古镇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这里在最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

处在鸡鸣三省之地的古镇,被誉为

长条形布局的城镇,古建筑风貌依旧。枫溪水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民居依山傍水,缘溪而建。青山绿水间,黛瓦青墙、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的风貌。

处在鸡鸣三省之地的古镇,被誉为

古镇有着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古朴淡雅的廿八都镇在现代文明的包围中显得异样夺目,也成为了浙江省作家创作基地,专家誉此为"文化飞地",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处在鸡鸣三省之地的古镇,被誉为

古镇现保完整、规模大的明清古建筑民居、厅堂共有36幢,公共建筑物有孔庙、大王庙、文昌阁、万寿宫、真武宙、忠义祠、观音阁、老衙门、新兴社等11幢。尤其是占地1500余平方米的孔庙,其建筑布局及各种各样的浮雕或镂空雕犹如一座艺术宝库。

处在鸡鸣三省之地的古镇,被誉为

这里极具代表性的建筑是三十六幢民居,十一幢公共建筑,沿着山谷间的枫溪铺展,形成了近两公里长的明清古街,其建筑风格集浙式、闽式、赣式、皖式为一体,专家誉为“全国罕见,浙江省排第一”,是一处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博物院。

处在鸡鸣三省之地的古镇,被誉为

古镇中区区几千人口,却繁衍生息着142种姓氏的居民,交流着13种方言,专家称其“百姓古镇,方言王国”。古镇居民至今守护着祖先遗留下来的对山歌、跳民舞、跑旱船、闹花灯、剪花纸、牵木偶、踩高跷、滑石头等奇特的民间艺术。

处在鸡鸣三省之地的古镇,被誉为

站在老街上,最富有特色的是家家户户的门楣。门楣多为楼阁式,由梁、枋、檐、望板和垂帘虚柱构成四柱三楼式。各个部件都有精细的木雕装饰,题材多为福禄寿、合和二仙等吉祥物。这木制的门楣和江南其他地区的砖雕门楼有着截然的反差,使人走在这老街之上,无不被这景色所吸引。看这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赣式的檐橼、闽式的土墙,其内涵的丰富已足以使建筑学家所惊叹。

处在鸡鸣三省之地的古镇,被誉为

廿八都是代表浙西南明清古建筑群和街区风貌的古代重镇,是我国江南传统村镇和集镇生活的一个典型的活标本,其历史之悠久,保留之完整,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之高,可以认为在浙江省是第一流的,即便在全国范围来看,也应占有相当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