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

觀音信仰是北傳大乘佛教中傳播最廣、信徒最多、法事最盛、持行最為普遍的一種佛教信仰形式,尤其是在中國漢族地區,幾乎達到了“戶戶拜觀音”、“念念不離心”的地步。

經過近兩千年的不斷髮展,這種獨具特色的宗教現象,尤其是其在世俗社會的廣泛流傳,對中國宗教、中國社會的許多方面均產生了很大影響,我們可稱其為觀音文化。

————節選自李利安《觀音文化簡論》(1997)


紫竹林中觀世音


“白蓮臺上彌陀佛,紫竹林中觀世音。”

紫竹林是觀音菩薩成道的先天根本道場,也是民間信仰觀音文化的發祥地。

或許你還記得在《西遊記》中,孫悟空為救師父,大鬧觀音菩薩的住處?那片雲霧繚繞的“仙境”,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紫竹林。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西遊記中觀音居住的紫竹林位於普陀山 [圖:《西遊記》]

比起較知名的浙江普陀山紫竹林,西安南五臺山的紫竹林雖名氣不足,但卻是周朝就被王室認可的觀音道場,其觀音造像更是比普陀山的觀音造像還早三百多年,歷史更為悠久。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終南山紫竹林中的觀音石造像 [圖:城研攝製]

傳說,茂林修竹、環山抱水的紫竹林,就是觀音修行的地方。

據史料記載,在混沌之初,觀音菩薩出家為道士,名慈航道人。後經燃燈佛指點拜阿彌陀佛為師,轉入佛教繼續修行。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觀音菩薩和坐騎坐騎金毛吼 [圖:網絡]

觀音受老師啟教,因此來到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長安終南山五峰山下繼續修行(即今南五臺山)。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五臺山 [圖:太平洋攝影博客-金色的柳葉刀]

至商周之時,觀音菩薩修煉得道,於長安一帶廣度眾生,在民間傳為佳話。相傳觀音菩薩在周時曾受過周天子的敕封,由此紫竹林成為我國最早由“王室”認可的觀音道場。

自此,人們世代宣揚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精神,至今香火綿延不絕。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圖:城研攝製]

南五臺山上,隋有聖壽寺,唐有紫竹林。唐時的紫竹林一度是唐太宗的私人寺院,常年封山,一年只有一個月的解禁期,供世人參拜。

寺名幾經更改,明萬曆三十九年寺碑記載:紫竹林易名“白龍祖師殿”;因該寺門口有一巨石酷似犀牛,清初故又稱“大石頭寺”;清光緒二十三年,該寺重興,複名紫竹林。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圖:城研攝製]


南五臺的獨特地貌


終南山紫竹林位於南五臺山海拔一千五百米處,西臨竹谷峪,東望靈應臺,風光別緻靈秀,清末紫竹林住持怡峰禪師在美景中留下了這樣的詩句。

“前有長安明燈照,後有松屏隨意靠。左有甘泉清香美,右有石蓮登遠眺。”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衛星地圖 [圖:城研攝製]

南五臺山,是秦嶺大斷層的組成部分,屬秦齡北麓淺山區,由南北走向的溝壑和東西相間的嶺谷構成,南仰北俯,谷深壁陡,多呈峽谷地形。

不僅地層古老,歷經長期多次的構造活動,南五臺山是地殼經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從而在褶皺帶上形成的擠壓抬升山脈。

加之後期的流水侵蝕作用,使其形成了今日群峰聳立,雄偉壯麗的山嶽地貌景觀。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衛星地圖 [圖:城研攝製]

山上有清涼、文殊、現身、靈應、觀音五峰,故名“五臺”,如筆架排列,一覽無餘,青山連綿,氣勢恢弘,《關中通志》載,“今南山神秀之區,惟長安南五臺為最是久負盛名的佛教聖地。”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圖:城研繪製]


“佛教聖地”


“長安三千金世界,終南五百萬樓閣。”

據3000年前《詩經》中的傳說,終南山是太陽月亮睡覺的地方,在神秘的群峰中,有天帝在塵世的都城,還有月亮女神的家。

因此千年以來,為了更接近月亮和它的力量根源,無數修行之人選擇隱居終南山,汲取日月靈氣,獲得身心清淨。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圖:城研攝製]

但南五臺緣何成為佛教聖地呢?

佛法常說:法不孤起,必待緣而生。

終南山南五臺的出現與聞名,大概是結合著自然演化和社會發展的一種擇地法緣……

其一,南五臺主體地貌的形成,源於一億年前的燕山構造運動及之後的新構造運動。

此後億萬年間,動植物競相爭取生存土壤,廣闊的原始森林中,充斥著強烈的自然變化和生命的活躍,萬物的生存和競爭,醞釀著對來自內在或外在協調發展的需求。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圖:城研攝製]

其二,佛文化流入中原並迅速發展壯大的時期,正是盛世漢唐。

南五臺公里之外的長安城,江山社稷被掌握在方寸之間,人文薈萃的都城裡暗湧著無盡的鬥爭,既需要著化解壓力的力量,又汲取著外來文化的新鮮力量。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圖:《長安十二時辰》官微]

時代的發展需要和諧、需要平等、需要慈悲、需要友愛,也需要對自然和資源的珍惜與眷顧。

無論是對於終南山或僅僅是南五臺,觀音文化在世俗社會中衍發的利益眾生、服務社會、慈悲博愛、無私奉獻的精神,都能夠為內在激烈的自然演化和外部爭鬥的人文社會,帶來緩衝的力量。

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觀音菩薩,原來曾在這裡修行

[圖:城研攝製]

終南山,古稱太乙山,山上原有寺廟數百座,是我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以自然的博大開闊世人的心胸,增長世人的心志。

它獨特的地質地貌、植被、氣象等的自然屬性,佇立在千年都城旁積澱的文化屬性,都成為了它能不斷吸引各路遊人、學者、朝覲者的核心因素。

但如何讓它的價值繼續生髮,在保持自然的自在屬性的同時,又為當代人產生附加價值,發揮它在文化傳承和社會發展方面的意義,才能讓這片神秘美麗的區域煥發新的活力生機。


————


看完這些覺得還不過癮?不妨親自去實地走走,仔細探訪一番~


視覺 | GD

studyonurbanculture

微博 | @城市文化研究所

頭條、火山、大魚、B站 | 城市文化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