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文章《我想說劉慈欣是一個缺乏想像力的人》?

肖正餘


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另外還有其它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朝聞道》等,《三體》不缺少想象力,如果你在細細的讀了這三部曲之後,我是說細細讀了之後,你就會發現,裡面充滿了想象力。當然這畢竟是出自人類之手,想象的來源也是人類的經驗體系,劉慈欣曾在某個講座中說過,科幻小說應當儘可能的去打破原本的想象壁壘,在依據現有理論的基礎之上。

甚至有的科幻作家都說,大劉在這本書裡,把目前所有可能的想象都寫了進去,這讓我們之後寫什麼呢?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從側面上也可以說明,即使是眾多科幻作家也認為《三體》是個不缺乏想象力的著作。

再說說劉慈欣這個人,他缺少想象力嗎?肯定不缺少,不過我想問,什麼樣的想象力才是想象力,難道真的要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想象出來的東西才是想象嗎?

那樣才真的就錯了,試問,如果脫離了基本現實依據、脫離了人類人性最本質的東西、脫離了人類歷史、社會發展情況、脫離了整個人類世界,這樣的科幻小說又有什麼意思呢?

你們認為呢?


一枚遊戲科幻迷


幸好我們不是談論劉慈欣

你知道這世間有無數種可能,但你只看到了其中一種,所以你困惑。

我希望先給我的讀者這樣一個概念:硬幣是兩面的。而一件事情往往被從許多個方面看待,不同的(擁有足夠思維能力)人,都會提出自己的看法。無論對錯,就算雙方都是正確的,其中一方也會不遺餘力的抨擊對方。

首先說一下對那篇文章,即《我認為劉慈欣是個沒有想象力的人》的看法。

我剛看完了那篇文章。僅從文章而論,作者的觀點清晰,論據有力,不論最後論點正確與否,文章本身都是沒有問題的。而出色的文字水準,架構能力,則表明作者是一個有素養,有底蘊的人。絕非某些人說的,想靠攻擊劉慈欣譁眾取寵。擁有這樣實力的人,是不屑於做這種事情的。

至於其中的觀點,大致內容是:劉慈欣對人性的看法是膚淺錯誤的。

我也並不贊成僅從某個方面去看待一本書。尤其是從人性來看待科幻小說。(至於說什麼三體文學性的就很扯了)。但我們返回文章本身,我認為這種看法是沒有問題的。

引用一句另一個回答的觀點好嗎:“劉慈欣的作品是超越人類想象力極限的,而非侷限於人類本身。

對的,這就是關鍵所在。

劉慈欣意圖超越人類。劉慈欣本身是人,但卻想以一種非人類的觀點來看待宇宙。這個悖論本身就已經決定了這種事情是沒有結果的。

如果要想超越人類現在,就必須瞭解人類的過去,不知道這樣一個觀點是否適宜。畢竟,任何想象都不會是毫無基礎進行的。究根到底,想象只是現實的延伸。

凡爾納從未出過地球,但一千年以後,還會被人類記住的科幻小說家,大概僅此一位吧。

瞭解人類過去,說一句可笑的話,也就是至少要超越馬克思和恩格斯。我認為這種想法對於一個科幻小說家來說本身就是虛妄的。

於是,劉慈欣在寫作著一些非人類的東西,好吧,超越人類的東西,卻是以人類的觀點來看待。這一點,在我所見過的科幻小說家中都是絕無僅有的。(想起上次看到一個說《銀河帝國》就是宇宙版中世紀的,笑)。我不會武斷的說這種做法是對是錯,但我本身是厭惡並反對這種做法的。

無論是什麼小說,最後的目的都是滿足人的思想與情感,為人而寫。

並不是說,因為是科幻小說,就是為了預言未來而寫的。

我不會說《三體》不好,獲得雨果獎就已經說明了劉慈欣的成就,一個戴有王冠的科幻小說之王。

但對於人,對於人的歷史,不好意思,劉慈欣真的一無所知。

最後總結一下:那篇文章的觀點沒錯。但大而無當,沒有任何意義。《三體》不是依靠人性取勝的。(如果是,當我沒說)

我知道沒有幾個人有能力看到這裡,但我還是認認真真的打完了這篇文章。

以上。


劉秀研Jer


作為學理工科出身,且工程師職業,又嚮往文學創作的人來說,我很容易理解到大劉在創作作品時候秉持的一個重要原則,那就是:邏輯。

有人說這就扯了,科幻小說,說了就是科學幻想小說,又是幻想又是小說的,邏輯怎麼體現?

我們應該承認,以大劉為代表的這一批作家,寫東西必須要有一個邏輯,那就是任何幻想出現後,他必須要能找到一個理由來說服自己,這從邏輯上來說是可以實現的。

舉個例子,來說星際航行吧。在《三體》中有一個情節,那就是雲天明以講故事的角度指導了程心如何從地球逃跑。如果不講邏輯,那麼關於後來推理的過程完全可以一句話帶過。但是大劉顯然不能這麼寫,他從科學的可實現行和邏輯出發,將逃離太陽系的路徑和方案用了很長的篇幅去說明。

這其實就是有人對大劉的爭議所在:因為你發現怎麼讀大劉的作品,好像都是可以解釋過去的,沒有其他小說那種一秒穿越蟲洞,一天橫跨銀河系這樣的情節。

但其實這就是大劉作品的特點。


老秦來煮歷史百味


題主不給文章鏈接( https://www.douban.com/note/455448842/)叫人怎麼評價呢?好在有谷歌,找來看了看。一看不知道,原來此文是我的豆友寫的。而那位豆友根本沒取這麼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其內容也並非對《三體》的有的放矢。

然而更巧的是,早在十多年前我就和劉慈欣當面聊到了科幻小說的想象力問題。之後我給《三體》第一部寫書評的時候看的還是word文檔,因為它還沒有正式出版。因此我覺得我還是對此有些發言權的。

我認為,說劉慈欣缺乏想象力,就像說太陽不夠亮,地球不夠圓,人類的四肢不夠用一樣,都是不著邊際的廢話。

科幻小說就根本而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必須基於合理的假設,最大限度地展開想象。而這一特徵驅使科幻小說創作往往重視想象的銳利程度,而非整體的平衡。說劉慈欣的寫作缺乏“社會想象”完全沒有說到重點,因為劉慈欣的寫作目的之一就是突破“社會”這個人類秩序的簡單框架,去猜測一個地球人類與外星生物進行鬥爭的前景。而這一前景中,根本沒有所謂的“社會”,自然也就不存在“社會想象”的問題。

當然,我不是說《三體》不涉及社會想象,事實上劉慈欣在書中也花了不少筆墨來描繪人類社會在面對外部壓力時的各種應對策略,以及人類社會內部的種種團結與傾軋——但這些東西不是重點,至少在《三體》的第二部和第三部裡完全不是。

我曾經和劉慈欣聊到過這個話題。據我所知,由於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三體》二三部的寫作方向與《三體》第一部大相徑庭。然而令我欣喜的是,這一壓力下的轉向對劉慈欣發揮自身長項大有好處。坦率地講,如果不是這一轉向,《三體》所取得的成就不會比《流浪地球》高,並且極有可能重複《球狀閃電》的思路。可以這麼講,是壓力讓劉慈欣在想象力的維度上更上一層樓。

那麼,劉慈欣在《三體》裡表現出來的想象力是否十全十美呢?當然不是。他的弱點很明顯,那就是對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有些問題。這也難怪,讓工科男想象女藝青,無疑是高難度動作。這一點我和劉慈欣也聊到過。透露一點大家就明白大劉對女性的認識,其想象極限在哪裡了。那就是娜塔莎·羅斯托娃。嘿嘿,請大家把她和大劉小說裡的女性形象做做對比吧,就什麼都懂啦!


西閃


看了好多回答和評論,讓我想到一個詞“偽球迷”:平時不看球,世界盃一開始比真球迷都high!劉慈欣的《三體》火了,一說劉慈欣不管是支持他的,還是反駁他的,幾乎所有人想到的都是《三體》。難道他就寫過這一部小說麼?一個“缺乏想象”的人能獲獎,那我覺得世界各大文學獎都欠我一個獎!

《球狀閃電》《吞噬著》《贍養上帝》《詩云》《贍養人類》《微紀元》《超新星爆發》《時間移民》《全頻帶阻塞干擾》《鯨歌》《地火》等等…你告訴我一個想象力匱乏到什麼程度的人能想出這麼多不同概念不同角度的作品?我就不明白那些動輒票房幾億幾億的好萊塢式科幻大片,那算科幻麼?你們怎麼不去說說這些大片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評價下導演、製片的想象力呢?你們不會!只要是過億的,只要是好萊塢的、只要是大導演的,那絕對沒問題!別人都誇呢!我要是不誇不是顯得我很low麼?

再說《三體》,你們把它當科幻看,我把它當社會學、哲學看。我們常說“歷史是一面鏡子”而劉在《三體》中卻把未來當成一面鏡子。人類歷史上那些骯髒、墮落、醜惡的一面在未來400年又不斷的上演著!而邏輯就是這部劇中的見證者。人類選擇了程心,卻又罵著她。伊文思愛著地球,卻想毀了人類,葉文潔恨著人類,卻想改變人類,章北海最後的一句“都一樣”,韋德最後強者的眼神黯淡下來那一刻、程心瞎的那一瞬間,邏輯掉入湖中的畫面…(此處無語了)

最後借用一段話“偉大的文學一定是擺脫了文字的束縛,不拘泥於措辭,不為了怎麼斷句、怎麼讀起來美而創作。”那樣的文章《美文》裡多的是!


哎呦亮哥


恰恰相反,我覺得大劉的《三體》想象力非常強大,但文采很差。

請注意我的措辭,不是“差”,是“很差”。大劉雖然洋洋灑灑近百萬字,描繪了一個波瀾壯闊的世界,謀篇佈局上也深謀遠慮,故事情節也很精彩。但是很顯然,他的詞彙量很匱乏,對漢語語法應用的靈活程度上距離較上道的專業作家有一定差距,所以很多文學底子較厚的人在初讀他文章時因不喜其行文幼稚而有“看不下去”後感覺。

大劉文筆不行,還體現在他給人物起的名字上,雖然他已盡力想弄得有象徵意義點,但可惜肚子沒貨,才取出像“羅輯”、“程心”、“葉文潔”這些土得掉渣,最多隻有點很膚淺的諧音象徵,卻沒有文學性的名字。

我覺得劉慈欣跟黃易是同一類作家,文筆很差,但故事策劃力和想象力異常豐富。

客觀評價,大劉不是一個具有對文學有感性天賦的人,他的《三體》更側重於對人類前途的理性思考,卻沒有能力挖掘人性更深層次的東西,他所塑造的角色過於典型化,臉譜化也就情有可原了。


老醒雜評


最近有個老頭說我是溥儀兒子,不信你們來驗,是個老百姓都知道,末代皇帝都走了半個多世紀了,上那給你找DNA去,所以百姓都會說,蹭熱度唄。我看過一個評價孔子人品不好的文章,說孔子對一件事經常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兩面三刀,證據全部來自論語,可是實際情況是孔子說話的背景是不同的,實際是辯證法說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至於這個學者幹什麼,大家明白真相後會說標新立異求關注唄。說大劉沒有想象力,可能是這位仁兄過於有想象力了,看星際迷航、星球大戰、異形之類科幻多了,有想象力有情可原,但硬科幻建立在科學原理基礎上,想象力被困在物理框框裡。他可能經常想瞬間移動之類的,其實在三體最後一章那個任意門就可以實現物理位置隨意移動了,但估計他還想在物理位置移動的同時時間不動,我小時候也看過飛碟領航員那部電影,可是超光速飛行是反相對論的。冥思苦想後終於明白了想象力的意義,就是推翻牛頓、愛因斯坦等先輩提出,我們用了很久的理論,自己重新建立一套理論,也不是不行,修仙就可以了。


手機用戶78339310603


大劉的三體不是缺乏想象力,而是根本就是沒有想象力。 大劉的三體是基於現在的最新科技和社會學等科學來推理出來的後面的情節。當然沒有網絡小說那樣天馬行空的武器和情節。 在三體裡,人類一直處在危機中。 一直在解決一個個問題。 在這樣的環境下,後面的什麼宇宙學定理啊! 什麼大飛船啊,什麼二向箔之類的! 都順理成章的出來了, 應該說不出現這些東西才是有想象力,出現了反而是沒有想象力的表現。 大劉就是一個面無表情的記錄者,一個理性的,樸質的觀察者。 沒有對這個世界有任何的干擾和影響。 他就是那個第一次收到地球信號的三體人。 不干擾,不激動,不想像。 不想像三體人什麼樣, 不想像地球人應該打敗三體人,不想像地球人的大同。。。。。。 他就是那個執劍人,以前是,以後也是。 沒有想像,只是忠誠地記錄他的世界。


大象無形0


我不用看文章就知道,這文章是胡說。無非是借大劉之名,譁眾取寵而已。

我幾乎看過大劉所有的科幻小說,想象力是不是缺乏,想信只要有眼睛,都是有公論的。

如果揪著某件作品的某個細節就下如此結論,只能說他無知。無知者無畏,不必多講。

因為他評的是人,說的是缺乏想象力。而不是某一情節設計不當。不當的情節有,比如大劉的山西情節,經常在裡面寫一些幾百年後還有六味齋之類的事,但這些東西在非嚴肅小說裡是允許存在的,與其說瑕疵,還不如說可愛。

大劉是中國作家是,最有想象力的之一。毫無疑問。

存疑者除了自己寫幾十部(不是一部)想象力豐富的小說外,沒有別的辦法證明自己。


朗讀者說


為什麼大家都把重點放在想象力上面呢?科幻本就是點子文學,但所承載的重點不是點子,而是對未來的思考!其中透露出來的應該是發人深思的哲學!回到想象力這一點,硬科幻,之所以硬,就是賦予了想象力一個框架,而不是玄幻,可以不理會邏輯!在這個框架內,大劉所體現出的想象力,我覺得可以用震撼來形容了!如果你讀過大劉其他作品就會發現其思考之深了,人類需要有人來思考這類問題!記得書中一句話:存在就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了,而我們卻習慣了理所當然!宇宙空間會永遠像一個搖籃麼?她很可能遠比我們想象中要殘酷的多,我們不在搖籃中成長,就在搖籃中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