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的《鏡子》中說的方伯謙的歷史是真的嗎?

坂田一giao


當然,不是真的。

劉慈欣無疑是一位出色的科幻小說家,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樣樣精通,須知術業有專攻,從劉慈欣在《鏡子》中的描寫來看,他對海軍的瞭解也就是電影觀眾的水準。



《鏡子》主要是虛構了一種計算機模擬技術,使得人類的過去未來都可以展現在計算機控制者的面前,鏡像時代宣告到來,世界變得透明。關於方伯謙的情節,是現代人用計算機觀看北洋海軍的一次會議,方伯謙在會上說,在近海防禦中,不要一味追求大炮鉅艦,就這麼點錢,與其從西洋購買大噸位鐵甲艦,不如買更多數量的蒸汽魚雷快艇,每艘艇上可裝載四至六枚瓦斯魚雷,構成龐大的快艇攻擊群,用靈活機動的航線避開日艦艦炮火力,抵近攻擊。

如果北洋海軍全是魚雷艇的話,只能被日本海軍密集火力糊臉

重點並不在這裡,而在於那個現代人,也就是劉慈欣自己的想法:“我曾請教過多位海軍專家和戰史研究者,他們一致認為,如果當時這人的想法得以實施,北洋水師將是甲午戰爭中的勝利者。這人的高明和超前之處在於,他是海戰史上最早從新式武器的出現發現傳統大炮鉅艦主義缺陷的人。”

十九世紀後期,法國人曾經認為魚雷艇可以取代鐵甲艦,為此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時隔100多年,只能說劉慈欣認為魚雷快艇可以剋制大艦巨炮的想法太天真

這就真讓人笑掉大牙了,如果劉慈欣真的請教過真正的海軍專家或戰史研究者(不懂裝懂的水貨除外),他是不可能得到這個結論的。恰恰相反,在航空母艦統治海洋之前,不論是小快巧的魚雷艇也好,還是隱蔽性更佳的潛艇也好,都無法挑戰大艦巨炮的霸主地位。


劉慈欣認知中的魚雷是這樣的

而甲午戰爭時期的魚雷是這樣的


而在甲午戰爭時期,魚雷艇和魚雷的技術都不怎麼樣。魚雷的最大射程只有400米,有效射程只有200米,速度只有18-20海里,這意味著魚雷甚至追不上相當一部分軍艦。以日本海軍的第一遊擊隊為例,“浪速”級最大航速18海里,“秋津洲”號最大航速19海里,“吉野”號最大航速22.5海里,魚雷很難威脅到它們。

劉慈欣以為甲午戰爭時期的魚雷艇是這樣的

實際上甲午戰爭時期的魚雷艇是這樣的


而且當時魚雷導航系統也比較原始,即使是在風平浪靜的實驗水域,精確度也低得令人髮指。例如中方在試射從德國購買的魚雷時,一次偏右20米,一次跳出水面,一次偏左15米,一次偏右15米,這還被認為是正常現象。

魚雷艇的速度也不怎麼樣,北洋海軍最快的魚雷艇左隊一號為24海里,也不過比吉野號快1.5海里而已。所以日本海軍研究後認為,魚雷艇只適合對停泊艦船進行夜襲,也就是隻能打死靶子,後來他們也是這麼做的,在威海衛之戰中取得了很大戰果。

那麼,劉慈欣認為魚雷快艇可以取代大艦巨炮的想法出自哪裡呢?



劉慈欣應該是受了海戰電影的很大影響,以為海戰就應該是電影裡這個樣子

考慮到劉慈欣出生於1963年,他小時候一定和我一樣,看過《海鷹》這部反映新中國海軍的電影。電影中,我魚雷快艇中隊,進駐到遠離大陸的一塊小島礁“鬼嶼”設伏,沉重打擊了國民黨海軍運輸隊。這部電影來自於史實,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人民海軍利用高速炮艇和魚雷快艇,多次擊敗數百噸乃至上千噸的國民黨軍艦,因此喊出了“小艇萬歲”的口號。劉慈欣應當就是從這些電影和史實中,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為什麼說是錯誤的結論?

魚雷快艇是在岸基大型雷達的引導下才能準確接敵、設伏,甲午戰爭時期根本沒這條件,都是敵人打上門了才知道

因為臺海海戰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作戰環境。首先當時已經是制空決定製海權的年代,而雙方都沒有絕對制空權,因此不約而同地採取晚上行動為主。而當時的夜戰是對小艇有利的,大艦目標更大,艦載雷達探測距離卻又沒有我海軍岸基大型雷達遠,所以雙方信息完全不對等。



其次當時的魚雷快艇航速可達45-50海里,魚雷航速也有50海里,射程可達5000米,比起甲午戰爭時期完全是天壤之別。而國民黨的護衛艦隻有20海里,炮艦才10海里,和甲午戰爭時期完全一樣,所以雙方武器性能差距較大。

再次戰區地理情況特殊,戰區都是在臺灣海峽靠近大陸這一側,島嶼眾多,利於快艇隱蔽接近發動襲擊。



太平號(下)雖然年輕50歲,但設計目的是護航,主要目標是反潛,反艦火力與吉野號(上)完全不能相比,但即使如此,魚雷快艇也只能偷襲而不是硬上,更不用說甲午時期的魚雷艇了,根本無法靠近

所以臺海海戰的時候,魚雷快艇可以採取劉慈欣說的狼群戰術,甲午戰爭時期則完全做不到。而且即使是魚雷快艇狼群,最多也就打打國民黨那些二手美製炮艦或者登陸艦,對上火力強一些的護衛艦,就不能硬上,只能偷襲。這也是為什麼魚雷快艇擊沉擊傷敵艦5艘,只有1艘太平號是護衛艦的原因,因為魚雷快艇生命力是很脆弱的。

在二戰的蘇里高海戰中,美國出動39艘魚雷快艇襲擊日本海軍,結果只命中2枚魚雷,其中一枚還是打死靶,自己卻有10艘魚雷快艇被擊中,1艘被擊毀

而甲午戰爭時期的魚雷艇同樣脆弱,航速又慢,在日本軍艦的速射炮火力網前,根本沒有逼近發射魚雷的機會。

方伯謙:狼群戰術和我有什麼關係?

說來這麼多,最後對題主的問題做一個總結式回答,方伯謙從來沒有提議搞魚雷快艇狼群戰術,這是劉慈欣根據自己的想法虛構的,這樣的翻案,毫無價值。


海軍史研究會員


這是“情節服務於目的”思想下的小說情節罷了,包括馬可波羅從未到過中國、偷喝同伴的水類似情節都是這一思想的產物。至於是否符合歷史真實則無從得知,除非真的造出全知的超弦計算機。

這幾個情節主要表達了現有史料的不可靠性,真相常常被遮蔽,社會處於一種半透明的狀態下運行。這也為後面超弦計算機公之於眾後深刻改變人類歷史作了鋪墊和證明。


舊時明月照故人


這是為了劇情,作者刻意創作的一個“歷史劇情”,也是作者閱讀歷史書籍的一個猜測,真實是否發生過誰也不知道。

不過有一個事件是確定的,在黃海戰爭中,方伯謙確實在臨戰時期逃跑了。


小眼叨逼叨


〔宇宙定律〕

一 、物質的電磁力{吸引力}{反推力}

物質存在電磁力,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吸引,不是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推。多的物質會把少的物質推成圓球,因為兩種物質都在推,而且同一種物質任何一點推力都一樣大。推力又稱為反推力反推力是很均勻的力。被推成球型的物質任何一點向外發出推力都一樣大,但兩種物質的反推力不一定是一樣大。又因兩種物質都在使勁推少的物質被迫成圓球。圓球是物質組成的不是空的所以有個球面稱為圓球面。圓球面所受到的反推力越往球中心力線越密承受的推力越多。因圓球面任何一點都承受來自各個方向的力必然有一條力線經過球心垂直於球心,所以從球面到球心越往中心垂直力線越密越多所受到反推力也越大。故而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最大。故而越遠離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越小越少。

只要中心有物質壓力重力的天體,它的最外層表層必須是球形(圓球),天體的球面如果變成方形……中心不但沒有物質壓力而且重力也不存在。

二、光聚焦 能量聚焦、熱能量聚焦、正負(反)能量聚焦

光與一切物質同在充滿整個物質世界。太陽、恆星、一切星系是光聚焦取得能量,只有光永遠聚焦才能永遠發光發熱。我們看到的會發光發熱的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中心,行星的衛星中心、地球中心、小行星中心、慧星中心、都是光聚焦的中心。 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的外面外層都有一個圓球面可以光聚焦到中心。圓球面是平凸透鏡、凹凸透鏡, 只要形成平凸透鏡、凹凸透鏡就可以光聚焦。

光聚焦……光是用不完的循環的。

三、對環流層{上層與下層對環流}

自轉與公轉運動的動力層,宇宙間天體的公轉自轉都是有對環流層推動帶動運動的。同一個星球自轉有對環流層推動自轉……公轉有對環流層帶動運動,自轉與公轉運動是二個環流層,二個對環流層不是在同一個中心上的。沒有大氣層或有大氣層大氣只對流不進行對環流的星球(孤獨行星、流浪行星)、行星、小行星、行星的衛星是一定不會自轉的。

♥♥♥………………………………

【真實的宇宙形態結構】

宇宙是時間無限空間無涯物質有限世界。空間存在著一個一個大型的物質世界它們是沒有相連被真空隔離。各個物質世界都遵循同樣的物理規律,我們生活在其中一個大型物質世界裡。

我們的大型物質世界最多最外層的物質緊緊的吸引在一起它的外型是可以任何形態。它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大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我們就在其中一個大圓球面裡面。這個大圓球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總星系。總星系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在總星系圓球面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銀河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銀河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太陽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太陽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就是地球系(包括月球),地球是中心它的圓球面在月球之外,地球氣態圓球面內的最多氣態物質又把月球及其他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氣態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圓球。

這些大大小小從大到小的圓球剛剛形成光‘就聚焦在它們的中心點上使中心發光發熱,太陽、行星中心、銀河系中心、總星系中心、星系中心、恆星都是有光聚焦才發光發熱的。因光聚焦在中心點上發光發熱就會發生對流 對環流。每一箇中心點上有一組或多組對環流層,接近中心的對環流層可帶動中心轉動自轉,遠離中心的對環流層可推動天體、星系、恆星、物體、物質、行星等等繞中心公轉。月球有氣態層只有局部的對流沒有對環流所以沒有自轉只有公轉,月球公轉是地球最外面的一組對環流層推動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其它行星的衛星公轉類同。靠近地殼的對環流層(有對流層與中間層組成交替環流)帶動地球自轉其他行星自轉類同。地球月球在同一個圓球面內被太陽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太陽公轉的其他行星公轉類同。太陽系圓球面內全部行星被銀河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恆星系公轉類同。銀河系圓球面內的恆星系被總星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總星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星系仙女系公轉類同。總星系圓球面內的星系被更大的對環流層推動繞更大的中心公轉。就這樣以此類推外面外層到底有多少層次我不敢下決定…… 根據天文文明可能有三十六層。我們是被套在圓球內從最大的圓球一直到最小的圓球……大圓球套比它小的圓球。就這樣圓球中有圓球,我們是被幾十層的圓球套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