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常出差,女方單獨住在不熟悉的公婆家(在農村)是什麼體驗?

考拉OK的啦


我懷孕三個月後,就在農村的公婆家一直生完孩子,到後來孩子斷奶,老公一直在市裡上班,有空了會回來看我們,和公婆關係處的好,沒覺得有什麼不方便呀。



那時帶孩子沒經驗,婆婆很多時候都是親力親為,一邊做一邊給我講解,我也就學會了,雖然看了書,畢竟理論和實操是有差距的。

其實,在農村老家,好多女人生了娃後都是和公婆一起在家帶娃,老公出去打工的。大家和諧共處就好了。


燃媽育兒


我是遠嫁,想回孃家也不大方便。並且,我母親也抽不開身照顧我。我坐月子乃至照顧孩子都是住在公婆家。

其實,跟公婆相處沒有多難的。

因為很多育兒知識都不懂,我全盤聽婆婆的。有的也知道婆婆育兒觀念不對,但也就只是說了說,她也沒有改,自己也,也就沒有堅持,隨她去吧。

婆婆喜歡把孩子用布捆起來,說是這樣孩子的腿會很直。喜歡讓孩子仰躺著睡,說是這樣孩子的後腦勺就會很板。

反正,我的育兒知識不是很多,我心裡想著,婆婆比我有經驗,隨她好了。

也跟婆婆鬧過彆扭,但是沒有吵起來就都哭了。我發現孩子的小褥子不多,孩子總是尿溼了。跟老公說過,跟婆婆說過,讓婆婆再多做幾條。結果,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有一次,我就爆發了。然後,婆婆就打開櫃子,把所有的孩子的小被子,尿墊子都找出來。其中竟然有老公小時候的,把我驚訝的啊。

不說我的事情了,說說你的吧。這件事呢,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作弊,跟老公說明原因,沒什麼大不了的。千萬別跟婆婆發生衝突,不然,自己彼此會生氣,也解決不了問題。我一個朋友就是例子,婆婆哄孩子的時候,喜歡抖孩子,但是她不讓,結果啊,那個婆婆就選擇她不在的時候,使勁抖孩子,說是那樣才能把孩子哄得不哭了。朋友說抖孩子容易讓孩子腦震盪。他們婆媳關係很不好。


卜玉霞


要求老公給足夠的伙食費,不花費老人的錢,底氣就硬了。同時絕對不和老人吵架,不管他們說什麼,中聽不中聽都以微笑相對,有理就照做,無理就平靜地客氣禮貌地分析理由。不掙不吵,不卑不亢,不和他們混太熟,客客氣氣的,就好


可可霜


是一個羊進狼群的感覺,我是60年代人,一天掙8元錢男人,剛結婚幾天,他父母就讓他出去打工,那時間農村沒地方打工,就去縣城離我家很遠,幾個月都不回來,我在他家真的難生活,他父親三天給我上課,說女人要學會三從四得,要學會老人一層天丈夫一層夫,還有很多,婆婆沒給過我好臉色,還有兩個小姑子才可氣,他媽不讓和我說話哎,,,在他家一個人過日如年


誰懂我心156633258


如果公婆對自己好那也可以,不是說進了一家門,就成一家人,媳婦在孃家才二十多年,剩下的時間都在婆家過,應該調整心態把婆家當自己家就行。

可如果遇到搬弄事非的婆婆,而丈夫又常不在家,獨自住婆家,心裡肯定很難過,吃飯口味不同不能說,教育孩子不同,再加上公婆指責,丈夫不滿,只能用度日如年來形容吧。


琴姐情感屋


覺得會很難過,畢竟不是在自己家,而且又是媳婦不是女兒,公婆總在盯著你,雖然他們不說,你坐在那裡不幹活吧,會指桑罵槐的說你窩在屋裡不幹活,你伸手幫忙吧,婆婆就把手裡的活一扔轉身就走,不指導,等幹完了,沒幹好,就說哎呀我忘了說了,早幹嘛去了。像個僕人似的陪著笑臉,看他們臉色。是一種精神煎熬。最後還是自己單過,累點但自在。



小久之音


這就好像到了一個舉目無親的全新國度,不僅語言不通,風俗習慣不同,就連找個能說說話的人都恨困難。整天就跟個啞巴似的,交流基本靠手語。由於是農村,沒有網絡手機基本成了擺設,出趟街就跟出國似的,無比興奮,大包小包的往家拎。


木白媽咪說育兒


初次當媽媽做月子,身邊有婆婆是最幸福的了,初為人母,很多照顧嬰兒的事都不懂也不會,經常被嬰兒哭鬧弄得手忙腳亂。有婆婆在身邊伺候就方便多了,還有經驗。把婆婆當做自己的親媽,一切矛盾都不是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