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南昌市消費投訴情況和熱點公佈


2019年度南昌市消費投訴情況和熱點公佈

近日,江西南昌市消保委公佈2019年度南昌市消費投訴情況和熱點。

一、投訴的總體情況:2019年是南昌市整合12315、12365、12345、12331為一條熱線的第一年,全市通過12315投訴舉報熱線、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及南昌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共受理消費者訴求103400件,較2018年增長10%;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653.17萬元,較2018年增長132.31%。

(一)從投訴數量上看,1、受理舉報總量同比翻番,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管理法、其他違法行為的舉報佔總量的六成。2、受理諮詢總量持續增長,法律、法規諮詢佔九成以上。

(二)從投訴類別上看,交通工具類、食品類、家居用品類、服務類佔商品類投訴超四成。

(三)從投訴性質上看,涉及合同、售後服務問題的投訴量佔比超四成。

二、投訴熱點分析:

(一)交通工具消費糾紛不斷,投訴量佔比最大。

2019年,全市共受理有關交通工具的投訴2614件,在商品類投訴中佔比最大,佔18.61%。投訴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汽車發動機、變速箱、離合器等零部件出現質量問題,商家以各種理由推脫維修或多次維修故障仍未排除;二是消費者預先交納訂(定)金、押金後,商家違約或者消費者取消購買時,定金難退;三是商家贈送的商品或服務與承諾不符,存在質量無法保證和不兌現承諾等問題;四是以低價優惠誘導消費者購車,實際結算卻強制捆綁保險和其他收費項目等問題。

(二)教育培訓行業問題較多,投訴量增幅較大。

當前各類線上、線下教育培訓機構五花八門,培訓質量參差不齊,侵害消費者權益現象時有發生。2019年,全市共受理教育培訓類投訴753件,較去年同期增長80.14%。投訴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實際教學質量與宣傳、承諾不符問題;二是採取模糊宣傳、誤導消費;三是培訓機構關門跑路,退費難等問題。

(三)預付式消費亂象頻發,投訴持續增長。

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憑藉其便利性、靈活性、優惠大被消費者所青睞,成為服務領域的主流消費形式。然而,預付式消費糾紛屢屢發生,消費亂象頻發。主要表現為商家關門跑路找人難、場所變更退款難、店主易人續用難等問題。發現的問題有:一是繳費手續不規範,辦卡雙方沒有簽訂書面合同或協議。二是霸王條款,部分經營者單方面限制消費者權利。三是非法集資。部分經營者口頭承諾高回報、定期返利等方式,引誘消費者投入資金。四是擅自終止服務。部分經營者發生關門歇業、易主、變更經營地址等情形,未提前告知消費者,也未採取其他善後措施,更有不法經營者捲款跑路。

(四)售後服務投訴劇增,消費陷阱五花八門。

據統計,2019年,該市共受理關於售後服務的投訴4905件,同比增長116.94%。此類投訴涉及到日用百貨、家用電器、交通工具、通訊產品、房屋裝修,生活服務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主要問題有:一是商家不認真履行售後服務義務,擅自將質量問題歸責為人為損壞等,拒絕提供“三包”服務;二是冒牌售後維修商家增多,偷樑換柱、小病大修、胡亂要價;三是通過網購和展銷會購買的商品難以找到商家,售後無處可保。四是售後服務跟不上,維修困難,銷售商與廠家相互推諉扯皮等。

有什麼需要提醒廣大消費者和經營者?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迅猛時期,在消費環境日益多樣化、多變化,消費領域呈現的新場景、新業態、新科技不斷湧現,消費者需求也向個性化、多元化、品質化轉變。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和企業經營者:

(一)消費者方面:一是消費者平時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和增強消費維權知識的學習,提高識假辯假的能力;二是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時要保留好有效憑證甚至合同;三是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敢於亮劍,主動地發揮消費者監督力量,積極舉報、及時維權。四是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第一時間撥打12315舉報電話。

(二)經營者方面:一是企業要主動履行好法定義務和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做到守法經營、誠信經營。發揮好行業自律力量,推進落實經營者第一主體責任。二是要保持經營者和消費者意見溝通渠道暢通,經營者要耐心傾聽消費者訴求,積極解決消費者問題。三是為創造該市安全、放心、舒心的安全消費環境,助推該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履行好應盡的義務。

(魏榮 吳榮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