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此身长报国!致敬每一位抗“疫”英雄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民英雄。今天和你分享一首唐代诗人戴叔伦的爱国诗——《塞上曲》其二。诗云: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这是一首边塞诗,和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脉相承,写的都是舍生取义、精忠报国。

愿得此身长报国!致敬每一位抗“疫”英雄

整首诗浅明易懂,唯一用到的典故乃是“生入玉门关”。据《后汉书》记载,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班超因年迈思乡上书朝廷,“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彼时,班超已出使西域三十年,平定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所谓叶落归根,年近70的班超也不例外,他一生都在报效国家,曾率36骑马踏西域,及至生命将逝,渴望回到故土,实在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何须生入玉门关”,放在班超身上,未免太过不近人情。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班超抵达洛阳,不久后便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虽则“生入玉门关”,却实实在在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用生命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愿得此身长报国!致敬每一位抗“疫”英雄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班超如是。

宋代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代杨继盛说: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清代徐锡麟说:“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报国之志代代流传。

如今,逆行的“洪流”中,84岁的钟南山率队出征,73岁的李兰娟说,“我自己希望去金银潭医院,就是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的医院。”一批批年轻医护工作者,剪断长发、戴上护目镜,“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向世界展现着“中国样子”。

一片丹心能贯日,四方志气可凌云。致敬每一位抗“疫”英雄!

愿得此身长报国!致敬每一位抗“疫”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