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得此身長報國!致敬每一位抗“疫”英雄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湧現出了一大批人民英雄。今天和你分享一首唐代詩人戴叔倫的愛國詩——《塞上曲》其二。詩云: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這是一首邊塞詩,和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一脈相承,寫的都是捨生取義、精忠報國。

願得此身長報國!致敬每一位抗“疫”英雄

整首詩淺明易懂,唯一用到的典故乃是“生入玉門關”。據《後漢書》記載,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班超因年邁思鄉上書朝廷,“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彼時,班超已出使西域三十年,平定西域五十多個國家,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

​所謂葉落歸根,年近70的班超也不例外,他一生都在報效國家,曾率36騎馬踏西域,及至生命將逝,渴望回到故土,實在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何須生入玉門關”,放在班超身上,未免太過不近人情。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班超抵達洛陽,不久後便病逝,享年七十一歲。雖則“生入玉門關”,卻實實在在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國家,用生命詮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願得此身長報國!致敬每一位抗“疫”英雄

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班超如是。

宋代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代楊繼盛說: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清代徐錫麟說:“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報國之志代代流傳。

如今,逆行的“洪流”中,84歲的鐘南山率隊出征,73歲的李蘭娟說,“我自己希望去金銀潭醫院,就是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的醫院。”一批批年輕醫護工作者,剪斷長髮、戴上護目鏡,“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他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向世界展現著“中國樣子”。

一片丹心能貫日,四方誌氣可凌雲。致敬每一位抗“疫”英雄!

願得此身長報國!致敬每一位抗“疫”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