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绝对没有服用兴奋剂,但还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北京时间2月28日17点,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宣布了此前反兴奋剂机构起诉中国游泳运动员孙杨和国际泳联案的仲裁结果,孙杨被禁赛8年。双方可以在15天之内上诉至瑞士联邦法院,进行最终裁决,孙杨之前的成绩依然视作有效。中国泳协随后发表声明,表示对CAS的判决感到遗憾,支持孙杨继续上诉。

2019年初,据英国媒体报道,孙杨于2018年9月,在兴奋剂检测中与检测人员发生了冲突,他身边的保卫人员用锤子将盛有待检测血样的玻璃瓶砸碎。2019年11月15日下午,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召开涉及孙杨案的听证会。在孙杨作证期间,出现过翻译不准确的问题。孙杨方面的立场为,对其进行兴奋剂检测的三人无法证明其资质。

孙杨绝对没有服用兴奋剂,但还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首先,依据WADA(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法律法规,对孙杨禁赛8年确实是有理有据的。但仅仅因为抗检就禁赛8年,这样的处罚是很明显的量刑过重,违背了一套法律法规的设立的初衷就是公平。设身处地的想一下,面对这种处罚结果,除了委屈与不甘外,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面对一套规则的无力感。当然了避免认怂的最好方法是实力,但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往往一辈子都难以拥有挑战既定游戏规则的实力。第一建议是避免与规则产生摩擦,做好自己的现阶段能做的事。因为除了在警戒线上游走,生活中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做,先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做到最好,壮大自己的实力,因为有实力的人才有资本用自己的行动去完善规则。

孙杨的团队在这次事件中,完全可以判零分,甚至负分。一个运动员光是花时间训练就已经筋疲力尽了,他根本没有时间去详细的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这时候他就需要一个特别专业的团队来辅助他,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遇到问题怎么解决,接受媒体采访怎么回答等。尿检当天,孙杨的团队显然没有搞明白,什么样的尿检团队才算是合规。而是告诉孙杨说:你要认为他不合规,可以拒绝他们带走样本。这下把锅直接甩给了孙杨。结果到了法庭,一解释法律条文,人家的团队是合规的,这已经不是尴尬那么简单了。庭审现场的准备完全不充分,带一个磕磕绊绊的翻译官去打一个这么重要的官司,太草率了。WADA此举的目的就是树立自己的国际权威,一开始大家讨论的都是兴奋剂的问题,但现场样本已经毁了,WADA无法查明兴奋剂,孙杨也无法自证。WADA借此逐渐树立起了自己在体育界的威信,从历史角度看,这是一个机构树立威信的惯用伎俩,需要用惩戒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孙杨绝对没有服用兴奋剂,但还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从这次事件还可以看到一点,就是我们中国在国际体育界是没什么发言权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也主要是以欧美人员为核心。说白了就是里面没人。当然了,里面有人不是为了走后门,而是要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充分考虑一下我们亚洲人,这样可以避免后续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我们在世界的地位上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联合国越来越有话语权,但在体育界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的经济基础在逐渐夯实,但上层的体育文化建设还任重道远。

孙杨绝对没有服用兴奋剂,但还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