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常下廚的人,灶臺上、櫥櫃裡總是堆滿了瓶瓶罐罐,這其中有不少都是醬油。

生抽、老抽、味極鮮、白醬油、蒸魚豉油、壽司醬油……醬油簡直就是調料界的半壁江山。

超市裡,醬油更是會佔滿一整面貨架,形形色色的品牌名字與促銷活動,使人眼花繚亂,無從下手。

挑到一瓶稱心如意的醬油,本不該這麼難。今天就來說說到底該如何挑選醬油。

01什麼是醬油?

俗話說: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個“醬”,在古代大概率指的是黃醬、麵醬,而在最近幾百年,說的就是醬油。

醬油,是由蛋白質原料(大豆、豆粕)和澱粉原料(小麥、麩皮)發酵而成的一種調味品。從歷史資料來看,最初的醬油就是大豆醬的衍生品。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發酵大醬的醬缸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當時的人們就用魚、蝦、肉、穀物等原料,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做成“醢”,也就是肉醬。

當時的肉醬比較珍貴,是帝王和貴族的美食。慢慢地,普通人也找到了做醬的替代品——大豆。

在兩漢時期,中國人就已經開始用大豆做醬了。東漢王充所著的《論衡》裡有關於豆醬的現存最早的文獻記載。

古代製作大豆醬的技藝,與今天並無兩樣。北魏賈思勰寫的《齊民要術》中,就記載了當時豆醬的製作工藝,先把黃豆蒸熟,然後加入菌種、鹽和香料,放缸裡發酵成醬。

《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一種制醬方法,不加入鹽,而是加入鹽水,最終的成品是一種半液體的醬。然後進行過濾,濾出的汁水叫做“清醬”或是“醬清”,清醬即是醬油的前身。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圖/photoAC

“清醬”一詞,最早出現也是在東漢。也就是說,在東漢三國時期,醬油已經成為中國人的調味料了。

在宋代,出現了“醬油”一詞。南宋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數種菜餚的製作,均有使用“醬油”作為佐料的記載,比如“山家三脆”:嫩筍、小蕈、枸杞頭入鹽湯焯熟,用香熟油、胡椒、鹽少許,醬油滴醋拌食……

明清時期,醬油已經成為常見的調味品,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調味品老字號也誕生於這一時期,比如廣州的致美齋,北京的六必居等等。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在日本料理中,醬油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圖/pixabay

清代除了用醬油這個名字外,還依據古稱叫“清醬”,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多次出現“清醬”一詞,他在介紹自己的調味經驗時就說:“調劑之法,相物而施……有鹽醬並用者,有專用清醬不用鹽者,有用鹽不用醬者。”直至今天,在華北、東北一些地區的方言中,仍稱“醬油”為“清醬”。

02醬油的獨特滋味從何而來?

作為調味品,醬油最顯著的味覺特徵就是鹹,但是與鹽比起來,醬油又多了鮮和香,那是什麼塑造了醬油這股獨一無二的味道?

這要從醬油的釀造說起。醬油誕生至今兩三千年,釀造的工藝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大豆泡軟蒸好,小麥高溫烘焙後磨成粉,只有它們還不夠,最關鍵的還有米麴黴。除了做醬油,米麴黴還能用來做味噌、黃酒、清酒,它也被稱為日本的“國菌”。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曬醬油。圖/網絡

將大豆、小麥和米麴黴充分混合接觸,幾天後,移到醬油缸裡,在這裡進行長達幾個月的發酵和釀製。在釀造過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鹽水,一是因為米麴黴的生長需要水份,二是因為鹽能控制米麴黴生長過快以及抑制其它細菌繁殖。

在漫長的釀造過程中,米麴黴將大豆蛋白分解成氨基酸,造就了獨特的鮮味,小麥中的碳水化合物會被米麴黴分解成糖,使醬油變得芳香和甘甜。

有時候,在原料混合階段還會接入乳酸菌和酵母,它們會製造乳酸和酒精。所有的這些產物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再次發酵、分解,最終產生無數提升醬油風味的物質。

並且在釀造過程中,會產生黑色素和類黑素,它們一起構成了醬油的顏色。

當醬油釀造到了日子,抽提出原汁、混合、調色、調味、滅菌後,就能上市了。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市面上的醬油在做廣告時,一般都會標榜自己的日曬時間,有說曬足180天的,還有說日曬360天的,這跟醬油的品質又有什麼關係呢?

按照古法制造醬油,講究“春曲、夏醬、秋油”,釀出醬油至少要三至六個月的時間。清代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篘(過濾)油則豆醬為宜,日曬三伏,晴則夜露,深秋第一篘者勝,名秋油,即母油。調和食物,葷素皆宜。”

清代食譜《調鼎集》中更是說:“做醬油愈陳愈好,有留至十年者極佳。”所以,釀造時間越長,醬油中的風味物質越多,口感也越豐富。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醬油品質與發酵時間密切相關

目前,中國的醬油製造主要有兩種工藝,一是低鹽固態發酵,二是高鹽稀態發酵。

兩者的區別在於:

①低鹽固態發酵時長為15天至45天,高鹽稀態發酵時長為3個月至6個月,高鹽稀態發酵醬油的發酵時間更長、更充分;

②低鹽固態發酵醬油原料為大豆和麩皮,高鹽稀態發酵醬油原料為大豆和小麥,後者的用料更為精良。

所以,同等級產品裡,高鹽稀態發酵醬油的味道要更好一些。

03生抽、老抽都是啥?

在醬油的製造和使用上,南北方也有不小的差異。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打醬油已經成為過去式

以前,北方使用的多是低鹽固態發酵醬油,如今還有賣,商品名一般叫醬油或者黃豆醬油;而南方,尤其是華南地區,用的多是高鹽稀態發酵醬油,生抽、老抽等都屬於這一工藝下的。

現在,生抽、老抽也走進越來越多北方人的廚房,那它們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醬油在發酵好後,會抽提出浸出液,第一次抽出的叫頭抽油,然後拿原料繼續去發酵,第二次抽出的是二抽油,第三次抽出的便是三抽油。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左邊是生抽,右邊是老抽

將它們按比例混合,得到的便是生抽醬油,頭抽油的比例越高,生抽的品質也就越好。一般生抽用於涼拌、炒菜的調味,或是直接蘸食。

將醬油近一步加工濃縮,得到的便是老抽。相比於生抽,老抽的顏色更深,黏度更大,適合給菜餚上色。

為了增強老抽的上色能力,許多廠商會在老抽中加入焦糖色,還開發出草菇老抽、冰糖老抽等產品。

04醬油的秘密,都藏在配料表裡

超市裡各種醬油品牌、級別、廣告,讓人目不暇接,在促銷員接連的促銷轟炸下,挑醬油成了件不容易的事情。

互聯網上有很多所謂“經驗”,教你用看、聞、搖等方法鑑別醬油,實踐中證明大多不靠譜。其實只要看懂配料表,挑醬油根本不是件難事。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首先,根據個人口味和使用習慣,確定需要高鹽稀態發酵醬油還是低鹽固態發酵醬油,每瓶醬油上都有明確標識。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接下來,就可以仔細觀察配料表了。很多醬油的配料表中除了有水、大豆、小麥和鹽這些必須原料外,還會有穀氨酸鈉、苯甲酸鈉、5’-肌苷酸二鈉……很多看不懂的名字。

雖然名字複雜,翻譯下就很容易理解了:

穀氨酸鈉=味精

焦糖色=著色劑

苯甲酸鈉、山梨酸鉀=防腐劑

5’-肌苷酸二鈉、5’-鳥苷酸二鈉=增味劑

三氯蔗糖、安賽蜜、甘草酸三鉀=甜味劑

這些添加劑使生抽變得更鮮,老抽更易著色,各家醬油品牌雖然不同,但配料表卻都差不多。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添加物可以改變醬油的味道和質地,生產出味道不同的調製醬油。比如,加入更多的糖,可以生產出甜鹹相間的蒸魚豉油;加入蝦子、白糖、高粱酒等,生產出具有蘇州特色的蝦子醬油等等。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當然,現在很多高端醬油都打出“零添加”的招牌,配料表裡也確實只有水、大豆、小麥和鹽這四樣,這時就要看清它用的是哪種大豆了。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釀造醬油的大豆一般有兩種:黃豆和脫脂大豆。黃豆就是整粒的大豆;脫脂大豆其實是豆粕,也就是大豆提取豆油後得到的副產品,它的價格比大豆更低,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但是,整粒的大豆因為有脂肪的存在,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風味物質,做出來的醬油也更香。

另外,“零添加”看起來很健康,但醬油不是可樂,打開一瓶不會很快就吃完,沒有防腐劑醬油也存在腐壞的可能。所以,很多“零添加”醬油會提高鹽的含量,來延長保存期限。

接著,醬油瓶上還有兩個重要信息:質量等級和氨基酸態氮含量。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質量等級是根據每100毫升醬油中氨基酸態氮的含量來確定的。醬油在釀造過程中會產生氨基酸態氮,氨基酸態氮含量越高,則醬油品質越高,鮮味也就會越濃。

簡單來說就是,等級越高的醬油越鮮美。

不過,如果醬油中加入味精(穀氨酸鈉),也會提高氨基酸態氮的含量,所以也要仔細分辨。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看到這裡,一瓶醬油的好壞基本上心裡有數了。最後,需要注意醬油是“佐餐用”還是“烹調用”,佐餐用的醬油可以拌涼菜或是直接蘸食,烹調用的醬油只能燒菜加熱才可食用。

05沒有醬油,很多美味料理都要大打折扣

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味道之一,就是在爆炒時滴入醬油,醬油中的物質遇到高溫,瞬間發生美拉德反應,這時候鍋中迸出的香氣,令人迷醉。

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從北到南,料理方式和飲食習慣都有不小的差異,但對於醬油的愛,卻是共通的。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在東北,醬和醬油是日常餐桌的必備,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這些東北特色,都不開醬油調色調味;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到了上海,“老抽”與“生抽”又被稱為“紅醬油”和“白醬油”,它們一起創造出草頭圈子、紅燒肉等等知名本幫菜;

緊鄰上海的浙江,很多煙燻、醬汁有關的菜品都離不開醬油,比如醬鴨、醬香腸、鹽滷等;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到東南沿海的廈門,閩南人吃海鮮,最講究一個“鮮”字,很多魚最好的陪襯就是醬油,醬油的鹹香被水稀釋滲入魚肉,恰到好處地提味,把鮮味吊出來,當地稱之為“醬油水”;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粵菜裡,醬油更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腸粉、白灼菜心、碟頭飯、清蒸魚、醬雞,這些美食在上桌前,都會澆上一勺經過特殊調製的醬油,甚至荔枝、芒果、西瓜等水果,也能用來蘸醬油;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川菜以調味見長,這也給了醬油極大的發揮空間,川菜中醬油大多用於調色、提鮮,比如麻婆豆腐、紅燒肘子等,各種蘸碟蘸水也少不了醬油;

甜醬油是雲南菜不可缺少的調料,也是滇味的來源之一。甜醬油是在鹹醬油的釀造工藝之後加入麥芽糖、茴香籽、八角、草果的提取物。汪曾祺先生念念不忘的昆明小西門馬家牛肉館的牛肉,就是要蘸著甜醬油吃才有那個滋味。

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

無論在哪一個地方菜系中,醬油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可以料理山珍海味,也可以陪伴窮人嚥下什麼都沒有的白飯。

非要說吃醬油有什麼禁忌的話,就是含鹽太高,別吃太多。

- The End -

文 | 衛奕奕

封面圖 | 攝圖網

[1]《我國史籍記載的醬及醬油歷史起源研究》,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2]《乳酸菌與醬油的製造》,中國調味品2008年05期

[3]《醬油風味物質研究進展》,中國釀造2009年04期

[4]《中國醬油釀造工藝》,李錦記

[5]《論醬油風味、香氣的產生及形成》,中國調味品2004年10期

[6]《生抽、老抽到底有什麼區別?白色的醬油又是啥?》,果殼網

[7]《打醬油?告訴你,醬油打哪兒來!》,物種日曆

[8]《中國有醬油,人們為什麼還要去日本打醬油?》,三個料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