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的“帶頭大哥”,猶如縮小版美洲獅,是狐猴類的夢魘

  馬達加斯加島,是非洲大陸東面一個既孤獨而又隱秘的島嶼,也是地球上第四大島。現在有相當一部人對它的最初認識或許是來自一部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而看過這動畫的人或多或少有了一絲好奇和幻想。這島嶼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景色氣候都不一樣,並且充滿很多奇異有趣的動植物。

馬達加斯加的“帶頭大哥”,猶如縮小版美洲獅,是狐猴類的夢魘

  島上除了常見的猴麵包樹群及狐猴外,島上最兇的、鼎鼎大名的一種動物就是馬達加斯加長尾狸貓,而它既不是貓又像貓,不是獅子又如縮小版的美洲獅,因此又被譽為“小號美洲獅”。

馬達加斯加的“帶頭大哥”,島上唯一的大型肉食哺乳類動物!

  馬達加斯加長尾狸貓,又叫馬島獴、窩靈貓或隱肛狸,為馬達加斯加特有的一種哺乳動物,主要棲息在島上沿海潮溼的低地森林到海拔高達2000米的森林裡。

馬達加斯加的“帶頭大哥”,猶如縮小版美洲獅,是狐猴類的夢魘

  它的學名為Cryptoprocta ferox,cryptopracta在希臘語是隱藏(crypto)和肛門(procta)的意思。即馬島獴的肛門周圍生長著一圈隆起的皮膚,在不排洩時能包裹住肛門。不過給動物套上這樣的字眼有點不雅,於是中文普遍採用“馬島獴”或者“馬島長尾靈貓”來稱呼它。

  從外形上看,馬島獴長得像貓、像鼬、像狸,可能還和藪犬(犬科)能扯上一點關係,加上本身的形態(性別轉換)問題讓生物學家感到困惑,於是將其歸類在一個奇特的分類——食蟻狸科(Eupleridae),與縞獴、筆尾獴、狐獴等是近親關係。

馬達加斯加的“帶頭大哥”,猶如縮小版美洲獅,是狐猴類的夢魘

  馬島獴屬於比較罕見的哺乳動物,其尾巴長度超過頭部+身體的長度。它們的身體苗條,四肢肌肉發達、爪子可以伸縮,頭小像貓,嘴短像狗,耳朵大而圓,體色多為紅棕色(有時也會出現‘黑化’的黑色個體)。雄性馬島獴體長75-80釐米,肩高37釐米,尾巴長70-90釐米,重6-10公斤。雌性馬島獴長65-70釐米,肩高36釐米,尾巴差不多與雄性一樣長,重5-7公斤。

外形類似美洲獅,可在樹林間穿梭自如,是狐猴類的夢魘!

  除貓科與鬣狗科之外,食肉目貓形亞目物種能稱得上“猛獸”的動物為數不多,而馬島獴算是其中一個。馬島獴為樹棲性動物,但也可在地面上生活。最初生物學家以為它們是夜行性動物,但後來發現馬島獴在白天也十分活躍,不過要視季節變化及食物的數量而定。

馬達加斯加的“帶頭大哥”,猶如縮小版美洲獅,是狐猴類的夢魘

馬達加斯加的“帶頭大哥”,猶如縮小版美洲獅,是狐猴類的夢魘

  馬島獴是典型的肉食性動物,其食物範圍覆蓋了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和昆蟲等等,但吃得最多的還屬狐猴。據研究資料顯示,研究人員檢測了376例馬島獴的糞便(可得出獵物在食譜中出現的相對頻率),發現狐猴類在其食物比例中超過50%,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狐猴殺手

  之所以說馬島獴是樹棲性動物,跟其經常獵食狐猴不無關係,當然馬達加斯加的主要動物也是狐猴。它的尾巴、伸縮的爪子、苗條的身形,加上獨特且強壯的腳踝結構,可讓它們快速地在樹枝間跳躍、閃避、輾轉騰挪,也可垂直向下爬樹,靈活性甚至比一些靈長類動物還要強。

馬達加斯加的“帶頭大哥”,猶如縮小版美洲獅,是狐猴類的夢魘

  雖然電影《馬達加斯加》裡環尾狐猴的天敵是馬島獴,但其實在現實中,馬島獴獵殺環尾狐猴的次數少於大狐猴、紅額美狐猴、埃氏冕狐猴等大型靈長類、遲緩的小狐猴。另外研究觀察表明,馬島獴追到獵物時往往採取咬喉的方式,而且習慣剖腹先吃掉心臟再吃肉,虐殺等級不亞於人類呀。

  環尾狐猴:來抓我呀……

  馬島獴:肉太臭了……一邊去……

最奇特、又讓人費解的青春期,雌性經歷短暫男性化!

  馬島獴存在一個比較奇特,卻又令科學家費解的生理結構,這方面和非洲鬣狗有點像。就是雌性馬島獴幼體會長出一個類似假弟弟的東西(太專業的詞語就不寫了,大家自行腦補,反正外觀和雄性差不多),即暫時性男性化。而且最神奇的是,當雌性馬島獴年齡在4歲左右或性成熟後,所有跟雄性特徵想學的東西一切消失,恢復成雌性該有的東西。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暫時性男性化的目的是什麼,但科學家推測可以保護雌性幼崽免受成年雄性的侵害。

馬達加斯加的“帶頭大哥”,猶如縮小版美洲獅,是狐猴類的夢魘

  馬島獴通常獨居,個體之間的平常交流方式主要通過胸部、下體的腺體傳出的信息,會發聲但一般只在繁殖期發聲。而馬島獴的交配過程非常兇險,通常選擇在樹上。通常是雌性馬島獴佔據樹上高處的位置,樹下幾隻雄性決鬥勝出的勝者可以上樹。若交配過程雌性若是發脾氣的話,就很容易出現從樹上摔下的傷亡現象。

  另外動物學家觀察發現,它們每對每年都習慣選擇相同的樹上,一旦第一個雌性離開,第二個雌性接管,這種由雌性壟斷交配地點的行為在食肉動物屬非常罕見。

  ps:研究團隊曾在Kirindy森林觀察到三隻雄性馬島獴圍獵一隻3公斤重的狐猴,隨後一起分享了獵物。團隊推測可能是為了對抗棲息地附近越來越多的狗的衝突和競爭,出現了“抱團”生活的現象。

結語:

  因馬島獴身上腺體分泌的氣味很臭,所以不被當地人喜愛,同時也沒有偷獵的威脅。而且本身就是島上最大的原生食肉目動物,可以說成年的馬島獴基本上沒有天敵(少數意外被尼羅鱷吃掉,尼羅鱷是外來的)。

馬達加斯加的“帶頭大哥”,猶如縮小版美洲獅,是狐猴類的夢魘

  但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數據顯示,島獴數量急劇下降,近20年來數量下降30%。主要原因就是棲息地減少、與當地人類的衝突(馬島獴捕食家禽導致的報復性獵殺)以及狗和貓帶來的狂犬病毒、貓杯狀病毒和弓形蟲等威脅。

  目前野生馬島獴現存數量約有2500只,根據科學家對下降趨勢估計,野生馬島獴將在100年內消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