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和他手下的将领们算弱主强臣吗?

江铁铮


孙权能在私兵部曲横行的形势取得到平衡,直到建国称帝恰恰说明了他是雄主。

政治能力才是掌控兵权的手段,孙权一直烦恼的是世家对政权影响力太大,吴国叛将举家投降一直是个问题,孙权和陆逊还借用这个现象谋划了周鲂诈降一事,终凭此战称帝。尽管孙权没有亲自指挥,却在庙算方面很出众,所以贾诩说孙权识虚实。这也说明了孙权守土能力有余,而进取中原能力不足的问题。

武昌就是孙权称帝的国都,后来迁到建业,武昌一直是吴国的二都,荆州行政中枢。太子坐镇国都,让丞相辅佐太子,自当合情合理。

关于人质问题,陆逊在武昌,可郡望在吴郡,一族人命都不要了?

再说陆抗是孙权的侄外孙,陆逊儿媳张氏有张昭、诸葛瑾血统,张氏的姐姐嫁给孙和,再加上陆氏与顾氏的关系,几家人很难打起来,彼此间都有顾虑,这也是联姻巧妙之处。几家人合在一起才能够捍卫江东,对抗强魏,陆逊也明白自己权势来自江东政权合法性,几大家族在这方面出奇的团结。

孙权顾虑的是被陆、诸葛、张、顾、朱四大家族架空皇权,所以把其中几个整垮了,这点反而令孙权评价极差。

各大家族确实使皇权弱化,但士族崛起势头根本没什么解法,连一统天下的司马炎都感到无解,只得通过拉拢代表性大族去尽量维持平衡。

孙权作为一代雄主,却不愿就此妥协,送葬新一代精英也在所不惜,可谓东汉群雄最后的倔强。


盛祺好奇


三国时期,东吴也是英杰辈出的。不说早死的“小霸王”孙策,如周瑜,鲁肃,吕蒙,黄盖,程普,甘宁,凌统,陆逊等人,也都是盖世的英雄,东吴的“虎臣”。


众所周知,领导这些东吴英才的是孙权。但是,孙权绝不是什么弱主。

濡须口孙权亲自乘船去窥探曹操大营,曹操命以箭射之。孙权命船左右受箭,而后大摇大摆的回去了。这便是历史上真实的“草船借箭”的来由,曹操眼望这孙权船队整齐的离去,不由得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一生,除了欣赏刘备不是一般人物外,那就是赞叹孙权的能力了。只不过曹操没想到他这句话,成了千古名句。


孙权少年时继承江东基业,先后在不同时期,任用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为大都督,保护了江东的基业,并收去了荆州。应该说是位成功的守业者。

孙权除了用好,安抚好手下以外。他一直游离于曹操与刘备之间,游刃有余。曹操势大,他一直顺从曹操,并接受曹操的封赏。又不得罪刘备,与其合作抗曹,让刘备占据荆州,替自己抵挡曹操。

取了荆州杀了关羽,孙权急忙派人与刘备求和。夷陵之战后也是派人与蜀国修好。而在赤壁之战后,孙权依然上表曹操说愿意顺从。包括到了曹丕登基,仍然上奏愿意顺从魏国。

用现在的话说,孙权一直很低调,等到时机成熟了才称帝。应该说,孙权在曹操与刘备三人当中,是真正的奸雄。


路遥lgy


我的看法是不算。

先说“部曲世袭制”,这个制度是由孙氏过江后的现实情况决定的。江东内部,山越遍布,易动难安,不得不各设部曲,防卫山越。同时,孙策过江后,依靠朱治、吴景、孙贲等人的支持,又依靠当地豪强,给予其部曲,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前者本身就是孙氏故吏,或者亲族,而豪强虽屡有叛乱但仍不难被孙氏平定。

”部曲世袭制“并不是绝对的原则,这期间孙权是有很大的操控能力。

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三国志 吕蒙传》

同在《吕蒙传》,又有记载: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三国志 吕蒙传》

可见,对于部曲,孙权是有权力决定其归属的。

而孙权也可以赐予属下部曲,任其发展。

而对于那些将领后代,孙权也并不在其继任后就无可奈何。

子瑰,以罪徙会稽,无几死。——《三国志 甘宁传》

子平,以无行徙会稽。——《三国志 潘璋传》

壹无子,休领其兵,后有罪失其业。——《三国志 蒋钦传》

甘宁、潘璋、蒋钦都是所谓的”江表十二虎臣“,但后代有罪都没有得到宽恕,或流放,或失业,这难道是”主弱臣强“。

再来看一位级别更大一点元勋,周瑜的后代。

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三国志 周瑜传》

而在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等人接连上表求情后,孙权才勉强同意,但是周胤正好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三国志 周瑜传》

周瑜兄长之子周峻去世,全琮请求立其子周护为将,但孙权不喜欢其为人,就是不许。可见领导要是不待见你,你一样继承不了部曲,有罪,也照样能够剥夺你的部曲,这远远不能说”主弱臣强“了。

至于韩综,《韩当传》有记载:

其年,权征石阳,以综有忧,使守武昌,而综淫乱不轨。权虽以父故不问,综内怀惧,载父丧,将母家属部曲男女数千人奔魏。

因为行事荒唐,怕被孙权问罪,结果带着部曲奔魏,这哪是”主弱臣强“,反而就是惧怕大领导问罪,才带着全家跑路。这反而说明了孙权的威望之高,法网之严。

其次,孙坚、孙策以武立国,难道孙权就不是以武立国吗?

孙权继位之时,江东不安,各地居心叵测之徒不少,孙权以武力平等庐江太守叛乱,又降服山越。之后又攻灭黄祖,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在孙权的拍板之下,才取得的胜利,固然有统帅的功劳,孙权的明断是不能缺少的。只能说,孙权没有如其父兄直接攻城克敌而已,而且合肥之战确实打得难看。

孙权在位期间,安抚原先仅有且并不稳定的江东六郡,又囊括了荆州、交州、这些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实打实的”武力“开拓而来。

最后,孙权与陆逊的关系问题,《陆逊传》里有:

时事所宜,权辄令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三国志 陆逊传》

这种信任程度可是不一般的,而且陆逊本人一直就很谦虚,忠诚,没有任何犯上的举措。两宫之争,陆逊反而被孙权逼死。

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工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三国志 陆逊传》

这种臣子真是强地可以,被”弱君“流放近亲,活活气死。我觉得汉献帝、高贵乡公等同行都要哭了。

如果认为孙登是一种人质关系,那么孙登去世之后,孙和、孙亮怎么不见在武昌为质呢?而《孙登传》反而记载:

权迁都建业。征上大将军陆逊辅登镇武昌,领宫府留事。——《三国志 吴主五子传》

这也说得很清楚了。




生活大话家


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孙权

三国时期孙权其实还算不上主弱臣强,孙权小时候便跟着父亲孙坚,兄长孙策一起征战,父亲孙坚去世后,兄长孙策也时常带着他一起参加讨论会议,

并对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是你的部下”孙权十九岁时,后孙策因外出打猎被许贡的门客刺死,孙权虽然接替了哥哥的位置,但后来依然有很多人反对孙权阴谋夺权,最后被孙权让孙策留下的旧将如周瑜,程普,以孙权老师张昭为军师,全部剿灭。所以孙权的时候,并没有主弱臣强的局势出现。

孙权还趁机招揽了鲁肃,步鸷等人,后赤壁之战,周瑜大败曹操,名声大噪,倒是有可能威胁到孙权的地位,可惜最后周瑜英年早逝,鲁肃担任大都督,

而后孙权时期的大都督交替频繁,就连陆逊也是被孙权郁闷死,并没有办法出现主弱臣强的局面,倒是孙权死后,东吴权利一直处于主弱臣强时期。

孙亮

孙权死后,孙亮继位,但权利一直掌握在权臣诸葛恪手里,而后孙亮与孙峻密谋在宴席上,杀死了诸葛恪,大权又落在有功劳的孙峻手上。

孙峻在出征途中病逝,其弟孙綝主政,再次再次主掌东吴大权,后因发现孙亮密谋与长公主孙鲁育除掉自己,孙綝废掉孙亮,贬为会稽王,另立琅琊王孙休为帝。

孙休

孙休继位后,孙綝更加肆无忌惮,曾经说当今陛下能继位多亏了有我,现在却将我看作一般的臣子,看来我要改变计划了,孙休听说这件事遂与左将军张布,老将军丁奉等人密谋除掉孙綝,最终在一次召孙綝进晚宴的时候,

除掉了孙綝,及其党羽五百多人,东吴政坛才暂时摆脱了权臣执政的局面。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嘴痕


大家好,我是幻海尘封,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这个问题,下面是我的答案:孙权不是一位弱主,孙权既拥有用人之量,又深得用人之法,每遇到关乎国运的生死之战,孙权总是会选中最合适的人,这与他的善于识人有着密切关系。

赤壁之战用周瑜火烧曹营

周瑜是当初跟随孙策起兵的人,是东吴的开创者之一,作为东吴的大都督,通关东吴所有兵马,孙权十八岁即位,周瑜像一个大哥哥一样教导孙权教他熟悉军务与政务,而孙权在赤壁决战时更是将东吴全部兵马统统交由周瑜统帅,可见对其之信任。

荆州之战用吕蒙擒杀关羽

“吴下阿蒙”的轶事更是一桩美谈,孙权作为一代君主,能发现手下大将的短处并主动去要求其补足,可见其对部下了解之深。而吕蒙也不负孙权,后来在荆州之战擒杀关羽遏制住了刘备势力的上涨,一举让东吴控制了荆州和襄阳两个地区,此战之后三国鼎立之象显现。


夷陵之战用陆逊击败刘备

陆逊是陆康的从孙,当年袁术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宗族百余人战死近半,陆逊是因为被爷爷送回老家避祸才幸免,而孙权确敢大胆启用陆逊为大都督。夷陵之战陆逊38岁,刘备63岁,最后刘备大败,蜀国元气大伤,最后刘备也病死在白帝城,留下一句“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结语

这几场战役都事关东吴的生死存亡,孙权成就霸业,能与强大的魏晋抗衡长达数十年之久,靠的不是一两个杰出人物,而是靠着一个又一个传承有序的人才团队,这与孙权的识人之明是无法分割的,也是同期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蜀汉所无法比拟的。


幻海尘封


这个是分阶段的,继位到周瑜死以前,弱主强臣是没跑的,一来年龄小,二来威望低,三来脑子笨,四来性子软。

鲁肃接掌军权到去世的这几年,是一个过渡期,吕蒙正式上位以后,从此步入强主阶段。

主强不强,标志在于对军队的把控,吕蒙是第一个正式意义孙权亲手提拔起来(区别于周瑜),而且没有任何身世背景的嫡系将领(区别于陆逊),能力还非常强悍(区别于鲁肃),用吕蒙,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家族对军队的掣肘,同时还能打胜仗,这也是为什么孙权对吕蒙如此喜爱的根本原因。

可惜吕蒙死的很早,刘备夷陵东征又逼迫孙权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选择非世族的草根将领(鲁肃,吕蒙都是非世家背景被提拔上位的,所以孙权是非常希望建立自己的嫡系势力的,用来摆脱几大家族的控制),只能把能力经过检验的陆逊推上前线,这时候考虑是否有世族背景已经要放到次要位置了,首要任务当然是要击败刘备以及随之而来的曹丕。

刘备曹丕固然都击败了,但是陆逊掌控大权以后士族势力又一次抬头,而且陆逊擎天一柱,孙权也不好动他,孙权转而通过婚姻以及一系列操作,将陆逊与太子孙登绑在一起,希望陆逊也脱离世家背景,坚定的站在自己及太子孙登一边。

按陆逊的人品道德以及胸襟,这么设想本来是没什么问题的,陆逊当的起孙权这份信任,但是孙登暴死,太子悬空,立刻又把局势推向了孙权不可控制的一面,无奈之下只好大开杀戒,毕竟立谁当太子,贤愚不论,都是自己的儿子,而如果太子继位以后继续被世家控制掣肘,重走自己的老路,这是孙权更不愿看到的情况,他自己斗争了一辈子,不会不明白其中艰苦。




小华历史


可不能说孙权是弱主,若仔细透视这个历史人物,就可发现,作为“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的一代乱世君王,孙权是一个拥有非凡政治才华的大英雄!


只能说孙权用人当属一绝。他继承父兄基业,缺乏沙场磨砺,算得上在斗争中学会斗争的人。他以容纳百川的魅力使大批能臣武将为自己尽忠,让江东真正做到了人才济济。他撒手放权放得很厉害,因为他确实没有军事才能,所以周瑜、吕蒙、陆逊都曾掌握着巨大的军事统帅权利,而孙权是非常放心,为什么?因为精通政治的他深知这些人才对自己是万分的忠心耿耿,周瑜与孙策情同手足,相当于自己的兄长,吕蒙、陆逊是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都对自己感恩戴德。正因为有这些精英人才的辅助,孙权才能雄距江东,争霸天下。


待到春来贰月捌


不能算,孙权算是个雄主,他继承父兄基业,年纪轻轻就射虎亲为,这代表其勇气出众,孙权占据江东,当曹操来功,他能在赤壁与曹操对决,说明他有野心,有抱负。内部用人方面能用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说明他有慧眼识人之能。与诸葛亮联盟后领军出战合肥证明其人信守承诺,对友军义气。总之孙权对内能安邦定国,任用贤臣,有凝聚下臣之能,对外能外交,有度量,个人能审时度势,能做到这些也算是英明之主(除去晚年猜忌他人的性格),不能说他是弱主。

在看其手下周瑜、鲁肃等人皆是当时有名的谋臣,武将有像黄盖、程普等老将,凌统、甘宁等猛将,皆愿受孙权领导,可见他们并不认为孙权为弱,这应该是少年英主率强臣!





幻境影射


1不算

2孙权是继承孙策的衣薄

3周瑜可能不服孙权

4东吴的将军和谋士算不上好[灵光一闪]

5孙权在三国中也是一个有谋律的诸侯

6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本身就说明了孙权的本事

7周盖,黄当等武将不勇猛,但是对孙家最忠心

周瑜对孙权有芥蒂,但是毕竟跟孙策也是拜把子兄弟,

8有个老将黄盖还算不错,但是年纪有点大[泪奔]





小亚找开心


东吴孙权,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因此渐与父兄齐名。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孙权以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先率军消灭李术,得其部众三万余人;阻止宗室动乱;又灭山越六千,收编万余。他又广招贤才,聘求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之心,稳定了江南局势。从历史上可以看出,孙权的能力不比刘备弱,治国统兵,都做的非常好,所以,孙权和他手下的将领不能说是弱主强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