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一樣的拼多多:一身勁兒都使在了什麼地方?

不知道了解拼多多的讀者們會不會和筆者有同樣的感受,一直以來,拼多多把一身勁兒都使在了什麼地方?從誕生那刻起,拼多多就不是個購物平臺,而是藉由微信進行病毒傳播的網絡遊戲,先利用人性弱點令用戶成癮,再通過社交擴散,反覆循環。從誕生至今,被稱為“假貨下水道”,縱容假冒偽劣商品,壓榨用戶商家的評論都已經讓人耳熟能詳,卻依然放任不管,縱容商家惡意刷單競爭,一身的勁兒用來應對陷入砸錢換血的惡性病態,用來粉飾保持表面的光鮮亮麗。

以上的狀況,實在是難以讓人相信這能夠符合一個市值頂尖的電商企業所應當具備的長遠眼光和格局,實在是讓人疑惑拼多多的底氣來源,讓人覺得真是謎一樣的拼多多,而近日又有了一件增加這一感受的事。

12月3日,一封《舉報答覆意見書》被爆出,內容顯示,有人舉報拼多多的所屬公司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涉嫌無證經營支付業務,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回應稱已要求尋夢公司進行整改,而該公司正在整改中。

謎一樣的拼多多:一身勁兒都使在了什麼地方?


而對此,拼多多方面回應稱,舉報方為售假商家,該店主自述多次向央行及其他部門舉報,希望通過輿論渠道發佈信息等方式,向平臺施壓,希望能夠藉此拿回因售假而被凍結款項。同時還稱,除拼多多外,近年來,京東、美團等電商平臺也先後因類似問題頻繁遭遇“相關人士”的舉報。這樣的回應也令人迷惑,避而不談是否具備支付牌照或者相關的問題,遭到誰的舉報和自身是否存在這樣的問題又有什麼關係呢?

謎一樣的拼多多:一身勁兒都使在了什麼地方?


而這一幕卻讓人似曾相識,據去年上海市中國人民銀行答覆,2017年起,相關部門已對拼多多主體公司——上海尋夢公司開展調查取證,認定該公司存在無證經營支付業務行為,並已要求其進行整改。當時拼多多的回應就是:舉報方為售假商家,意在“碰瓷”。三年時間,拼多多並沒有切實的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而是避重就輕避而不談。

對於一個規模龐大的電商平臺,和其他電商平臺一樣,資金的流向一定是買家付款,平臺留存,轉付商家,平臺無論直接和間接的涉及資金,都必須獲得支付牌照。據悉,央行曾明確指出,無證經營網絡支付業務是指採取“大商戶結算”模式,即用戶支付資金先劃轉至網絡平臺賬戶,再由網絡平臺結算給其平臺下掛商戶;以及開立類支付賬戶的電子錢包,具有充值、消費、提現等支付功能的平臺。

隨著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在業務層面會出現一定的資金存留,形成“被動二清”。當交易規模達到相當程度,沉澱的資金量足夠大時,這種“大商戶+二清”模式可能帶來風險。

監管方面曾多次表示,凡是從事金融業務必須持牌,如果從事第三方支付,則必須有相關的支付牌照,一旦遊離在監管之外,風險可能隨之而來!

對於拼多多無證經營支付業務,律師表示,支付業務許可證如果缺少,那麼平臺方在銀行的資金賬戶缺乏必要監管,可以隨意動用商家、消費者等第三方資金,產生極大的金融風險。

面對這樣的問題拼多多完全有能力去解決,除了自己獲得牌照之外,還可以通過收購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牌照,而此前拼多多在第一次事件爆出之後入股了付費通公司,而付費通的支付牌照估值可能在5億到7億之間,可在入股之後卻沒有進一步的進展,拼多多至今都沒有迫切的想要去解決這個問題,不知道是有怎樣謎一樣的心路歷程,難道在拼多多看來用戶會不關心和錢有關的風險嗎?

謎一樣的拼多多:一身勁兒都使在了什麼地方?


或許謎一樣的拼多多真是這麼想的吧,不然下面這件事也解釋不通。不久前一位編號是CN1517397的用戶在聚投訴表示:“本人被賭博網站誘導充值,拼多多為其提供收款賬號進行收款,我想問一下拼多多為什麼不對商戶進行核實?隨意提供支付渠道?我現在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把誘導我充值的金額退還給我。”

根據該用戶提供的截圖,自己在幾個月內多次被違規博彩平臺誘導充值,拼多多為這些平臺提供收款服務,而在用戶提供的和拼多多的聊天截圖裡,對方客服並未對此事進行正面回應,聚投訴目前關於此投訴的狀態也顯示為“未解決”。

另一位用戶稱自己被違規博彩平臺誘導充值300元后,收款方顯示為拼多多,用戶在交易後1小時發現問題便聯繫拼多多終止該筆交易,拼多多稱交易後不到一分鐘就顯示已被收貨,故無法退款。

該用戶提供的另一份聊天截圖顯示,有多位用戶遇到同樣的情況,幫助扣款的平臺均顯示為拼多多。而在用戶投訴之後,有的退款成功,有的則仍然未果。

市值頂尖的電商平臺,因為此事被評為“淪為為博彩平臺洗黑錢”,不知道黃錚會有何感想?

想起艾媒諮詢分析師劉傑豪此前對拼多多的評價:“我覺得作為一家市值與京東接近的新電商平臺,還需要有更加長遠的佈局和眼光”。從拼多多上述的行為看來,哪怕有一點長遠眼光,也不至於任由這樣的事情發生而不切實的解決和避免,拼多多,你是時候該清醒一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