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 | 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出走矣。”

蛰,指的是动物在冬眠不饮不食的状态。


在惊蛰这天,“春雷响,万物长”,气温回升,春雷响起,草木盎然,蛰虫惊醒


惊蛰 | 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惊蛰曾被称为“启蛰”。《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惊蛰 | 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㸦(hù)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咏廿四气诗 惊蛰二月节》 (唐)元稹

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


惊蛰 | 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一候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怒放,一团团胭脂云为春色染出朝霞,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惊蛰 | 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黄莺


二候仓庚鸣:春风和煦,鸟类的“花腔女高音”黄莺,开始呼朋唤友,放声歌唱。


惊蛰 | 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布谷鸟


三候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惊蛰民俗:驱虫害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从惊蛰开始,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了忙碌的春耕。北方逐渐回暖,从南到北逐渐开始农事活动。


为了清除隐患,把病虫害扼杀于源头,惊蛰前后,农田、果园需要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把果树上的粗皮、烂疤刮开,及时上药,预防虫害。


惊蛰 | 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惊蛰日这天,中国百姓中流传“吃炒虫”的风俗。有些地区用芋子代表虫子,百姓煮带毛的芋子吃,寓意除百虫。还有一些地区用豆子、玉米、谷物代替虫子,在锅中炒熟,分给自己家人和邻居吃,寓意五谷丰登,不受虫害。


惊蛰民俗:吃梨子


惊蛰 | 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在乍暖还寒的春季,气温变动幅度大,容易着凉咳嗽。梨不仅味美多汁,滋养身心,还能润肺止咳。惊蛰吃梨,还有“远离疾病”的寓意。此外,吃梨还有“离家创业”之意。创业者在惊蛰日吃梨,是对事业成功的美好期望。


惊蛰民俗:祭白虎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如果在惊蛰日冒犯了白虎,就会常遭邪恶小人,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惊蛰 | 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祭白虎,需准备用纸绘制的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民俗:打小人


打小人是一种流行于香港、广东民间的民间活动。人们希望借由此种方式来驱逐所谓的“小人”。打小人的日子各地不一,最为盛行的日子是“惊蛰日”。

惊蛰 | 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在香港,湾仔鹅颈桥桥底已经成为打小人之集中地。据说“打小人”要在杀气大的三叉路口最灵验,而鹅颈桥就位在路面呈现三叉状地带,因此每年惊蛰,桥底下便会出现善男信女聚集“打小人”。

“打小人”,需要一边用旧鞋拍打纸小人,一边念词,例如:“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无得透;打你只小人手,打到你有眼都唔识偷”、“打过小人行好运”、“打过小人升官财”等。


惊蛰 | 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这些词句多是祈福、正向的意味,因此“打小人”求的是生活的平安顺遂,表达了人们远离天灾人祸的愿望。

今年惊蛰,可能你无法在田野中踏春,也不一定能听见阵阵春雷,但我们仍能在这日,在家中熏香,祈求远离病害虫灾;望着窗外草长莺飞,虔诚地品尝一颗梨。你在吞咽下的那一刻,也许就能回忆起基因里潜藏的世世代代关于春天的记忆——那个曾经无数次感动我们先辈的季节。


惊蛰 | 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在转瞬而逝的春光中,不免让人发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感叹。光阴飞逝,时光不等人,事业如此,学习如此,健康更是如此。遵循自然节律,严选安全食材,传播传统文化,是牧耘郎对生命的敬畏与关爱。


在今年的惊蛰,爱上蓬勃的生命力,爱上行走在健康路上的自己和积极的生活状态吧。牧耘郎将伴您同行,让惊蛰日的祈愿,顺利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