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復工後,從哪裡可以感受到大公司的好處?

甜小胖


【夜溪觀點】最近看到朋友圈裡大家曬出的復工後單位各種福利,狠狠的羨慕了一把。原本以為自己單位還行,真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表姐是甘肅的2月3號就通知上班了,本來還以為她很悲催,那麼早就上班了。結果她們辦公室採取輪班制,每天一個人上班,也就是她每週只用去一天,一直持續到2月底。3月份採用新的輪班制,她只用早上去就可以了。即使這樣,她們工資正常發放,裁員什麼的提都沒提。

大公司大多經歷很多年的歷練,有一整套標準的體系結構。豐富的企業文化、舒適的工作環境、優秀的合作伙伴、穩定的資源,對於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也較為清晰。在疫情中的優勢尤為突出,從以下幾點可以感受到:

一、人文關懷

公司相當於員工的另外一個家,如果從那裡感受到足夠的溫暖,相信員工們都願意長久的工作下去。在這次疫情中,大小公司的差異立馬就顯現出來。

1.大公司的做法

大公司會在第一時間問詢大家的狀態,每天填寫體溫表,安撫大家情緒。統計所有員工的情況,制定合理復工措施以及確定復工時間。一旦有新的變化,會立即通知大家,並下發應對措施。

對於員工因為交通原因不能及時復工,公司甚至會包車去接;對於外地迴歸的員工,當地的政策都是需要隔離一段時間的,為了讓員工沒有負擔,很多大公司都是管吃管住的。

2.小公司的做法

小公司在方面就做的很欠缺。只關心公司盈利問題,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方面做得很差,有些還需要員工提醒。

例如我一個朋友公司就是這樣的,南京定的是2月10號復工,那段時間部分高鐵、火車、客車都停運了,很多農村還在封路中。我朋友家剛好住的比較偏,都跟領導說明情況了,可是領導堅持讓他必須在10號趕來。等他終於想盡各種辦法趕過去了,公司卻因為復工檢查不合格,通知大家在家辦公,一直拖到24號才正式復工。

二、防疫物資

這次疫情具有傳播性,所以防疫物資的準備是必須的。疫情剛爆發時資源短缺,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護用品是一般人買不到的,或者買到的是假的。

大公司有資源廣泛、人脈強大、渠道多等優勢,防護資源可以充足保證員工的需要。有了這些防護物資、才能對工作場所進行日常消毒工作,讓員工更安心的工作。

三、防疫措施

企業復工之後,為了防止由於員工流動性大、密集度高,造成交叉感染。公司要實行嚴格的防控措施。

1.復工前的防疫措施

大公司內部各個區域進行全面消殺防疫,嚴格檢疫查驗和防護,全面通風,確保達到市疫情管控要求。有集體宿舍的公司會提前準備臨時的單間隔離宿舍。

2.復工後的防疫措施

為了減少員工聚集、流動,取消或減少聚眾性會議,儘量通過線上會議解決問題;達到遠程辦公條件的全部安排在家辦公;由專人負責員工的體溫量測和個人防護;員工用餐實行錯時用餐;上下班交通:有通勤車的限制車內人數,減少人員密集度。沒有通勤車的補助交通費。

四、工資福利

二月份很多地方都延遲復工,甚至有些員工整個月都沒有去公司辦公。工資福利這塊大家尤為關注,紛紛猜測會發多少,按照怎樣的百分比發放。

大公司因為規模大,有實力,有國家的大力扶持、資金充足、業務穩定,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復工後很快恢復效益。員工的工資福利可能會略有降低,但不會降低太多。很多公司甚至會漲工資來激勵大家。

五、工作穩定

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大公司就好比參天大樹,有很多面對危險的經驗。即使外界的環境再惡劣,也不會輕易倒下。大公司有完善的管理體系,制度規範,相對公平,不會輕易裁掉任何一個員工。

企業的延遲復工,導致很多小公司由於長時間停產、抗壓能力弱、資金鍊斷裂。經營差的小公司不得不面臨破產的危機,經營好點的公司只能採用將薪、裁員等減少損失。

綜上所述,經過這次疫情,大家明顯發現大公司的好。無論在人文關懷、防控能力、還是薪資體系方面都做得小公司好很多。一旦有危機,大公司比小公司的抗壓能力更強,員工受到的庇護越多;小公司都自顧不暇了,如何能庇護員工。


另外,大公司有系統的培訓和教育;強調團隊合作,團隊之間的溝通;制度流程不僅更有利於團隊的合作,而且也是長久以來總結出來的東西,便於員工更有效率地開展工作。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覺得怎麼樣?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