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意识层,直达潜意识的高效心理疗愈——音乐治疗

导语:有一句话叫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心理学上也有"明枪"与"暗箭"。弗洛伊德提出的冰山理论就将"明"与"暗"的关系明确的展现出来,但纵然"明"、"暗"是一个整体,但是如果我们想要透过"明"来找"暗",还是不容易的。音乐的出现,让这一棘手的问题变得信手拈来。

远古时期,音乐产生以来,就被经常被用来驱病健身,而部落中的巫师更是将音乐作为他的工具来履行他的职责。在今天,心理学、音乐学、医学的逐渐发展,产生了音乐治疗这样一个边缘交叉学科,它的出现,让心理治疗走出了瓶颈,被广泛的运用于儿童、老年以及精神类的疾病当中,它也瞬间成为了心理疗愈中的得力工具。本文我们就来从两个平行角度——心理和生理层面聊一聊这把心理治疗的利器——音乐治疗。

一、心理层面——意识、音乐、潜意识

人的意识就可以分为"明"——显意识(即"冰山"浮在水面上被人们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习惯)和"暗"——潜意识(即"冰山"下被隐藏的巨大能量)。"暗"处的潜意识体积要比"明"面上的意识大几倍以上,能量也要大上几倍,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恰恰就是水下的这些被隐藏的动机、能量,但由于潜意识的非显现性,它是不容易被我们所发现的。

透过意识层,直达潜意识的高效心理疗愈——音乐治疗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图示

1、意识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意识是显性的,是客观的心理,是通过五大感官来认识客观事物的,所以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对意识的探讨是早的。那么,什么是意识呢?举个例子,你可以选择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出门,你可以选择去菜市场买菜还是去超市买菜,你可以选择买书还是买DV,也就是说意识是有推理性的,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决定你自己说什么话,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2、音乐

塞.罗杰斯说:"音乐是人类的通用语言",为什么这样说?这要从人类的源起来说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习俗加上不同的种族,产生了不同的语言文字,然而有一样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他们同属于哺乳类的智人。在原始社会,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那时候,人的基本需求是一样的,根据音乐的长短、快慢、音色、强弱来判断信息进行基本的生存

,所以这个时候产生的音乐虽然还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上是一致的,人类对音乐的理解也是一致的,所以说,音乐是人类通用的语言。

透过意识层,直达潜意识的高效心理疗愈——音乐治疗

原始音乐的表达

3、潜意识

潜意识与显性的意识不同,它是主观的心理,它是不能够进行推理的,潜意识指的是形成的行为之下的人生观、价值观、感受、行为模式以及人类共有的需求——渴望被爱、被接纳、被肯定等等。除了人类共有的需求之外,其他的都是在成长过程中改变、完善的。

潜意识没有对与错,没有是与非,它不是理性的,对所有的暗示都有可能接受,不管对错,只靠直觉,是感性的,是情绪、情感的产地。

潜意识同时还像是一个带自动处理加工的仓库,将我们经历的一些事情,储存起来,并且将不好的负面记忆保留,过后再处理,一点一点消解,直至彻底清除,所以潜意识也是有自我保护机制的,不会让自己的情绪持续走低,在努力的调整状态。

音乐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桥梁,这三者有着相互牵绊,相互影响的关系。

如同一棵树,在保证光照的前提下,"明面"上,你看到了树的叶子在枯萎、掉落,如果你只是在叶面上下功夫,那么这棵树的寿命也就快到终点了,当我们真正想要逐本溯源,找到叶子掉落的原因,那一定是在"暗里",也就是说是泥土下面的根系出了问题,但当我们想要挖开泥土找真正的原因时,树上另外的叶片——意识、显性的行为——就会朝着你大喊"快住手"、"这样我们会没命的"、"出问题的是我,你不需要看它"等等一系列的方法阻止你,所以我们要透过意识,发掘潜意识是尤为的困难。当问题出现,我们不能阻隔意识的干扰,快速找到真正的病因。然而当音乐治疗出现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音乐不同于语言,语言是经过我们大脑处理过的信息,而音乐则注重的是情绪、感受、情感,它是源自于潜意识层的感受层面,音乐就是那个听诊器,不触及叶片(意识)的利益,顺着树干直接与根系沟通,快速找到真正的病因。

这也就是音乐治疗的基本功能,也是音乐治疗在如今,已经成为了心理治疗的重要工具的原因。

透过意识层,直达潜意识的高效心理疗愈——音乐治疗

二、生理层面——音乐、情绪、健康

音乐与情绪,情绪与健康,这三者之间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说。

1、音乐与情绪

"音乐就是音乐情绪,音乐情绪就是音乐本身。音乐本身就是一个情绪过程。"这是高天在《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中提到的音乐与情绪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在给定义时,音乐和情绪是分开的,但是在音乐的声波从耳朵进入身体之后,音乐就不再只是有组织、有节奏的一个个音符了,身体将这些声波转化成为了一些特定的信息,就如原始时期,人们用音乐的方式传递重要信息一样,就是这些信息刺激了大脑中的杏仁核,从而产生了音乐情绪。

透过意识层,直达潜意识的高效心理疗愈——音乐治疗

耳朵的构造

音乐感受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情绪也是先天的生物功能。例如,几个月大的孩子,在听到音乐响起,就能随着音乐摆动身体,这都是由于我们人体的生理构造而造成的,基底膜、大脑皮层、下丘脑等等都是音乐转化为情绪的重要的生理结构,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和声、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旋律都会导致这些器官产生微弱的变化,从而影响情绪的变化。

透过意识层,直达潜意识的高效心理疗愈——音乐治疗

大脑的构造


透过意识层,直达潜意识的高效心理疗愈——音乐治疗

不同的和声进入大脑后产生的振动点数不同


透过意识层,直达潜意识的高效心理疗愈——音乐治疗

音乐与情绪 图示

2、情绪与健康

音乐情绪是有机体先天的生物功能。"存在即合理",既然有这个功能,那么就有它存在的意义。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合理的基准线,上下波动并不会让人太过担心,若一旦持续低于或者高于这个基准线,那么对于有机体来说,就会存在一定的危害。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每天面对着各种有形的或者无形的、社会的或者家庭的、心理的或者生理的压力,很大一部分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没有缓冲,没有休息,就像一根持续被拉长的弹簧,整个有机体——人就会处于应激状态,以唤起更大的能量来应对困难和压力,这时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也会高度兴奋的来配合,然而长时间的亢奋,就会偏离基准线,最终像弹簧一样失去弹性,人的机体也会失去平衡,对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肠胃功能等生理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维持基准线的平衡是保证我们健康的重要原则,否则,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肠胃溃疡、冠心病、糖尿病等等都会随之而来。

所以,我们的音乐情绪是否稳定,决定了我们的身体是否健康。

了解了音乐与意识、潜意识和音乐与情绪、健康的两组平行关系,我们就了解了音乐是如何在心理治疗中起作用的。

心理治疗中的新起之秀——音乐治疗,它在1950年才第一次以专业的治疗与患者见面,虽然运用较晚,但是发展却很快。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都被运用到了哪些方面。

孩子本就是未来的太阳、未来的栋梁,孩子的身上更是寄托着他们父母无限的期望。但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每一位有障碍的孩子身后都有两副憔悴的身影,而音乐治疗的推广让他们燃起了希望。

音乐治疗在儿童治疗中,主要集中在智力障碍,听觉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尤其儿童孤独症,除此之外还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们

。通过音乐中的节奏训练,具象化的图谱训练,从而刺激他们的感官系统,以此来达到治疗的目的。除了刺激感官之外,音乐中的合奏、齐奏、集体舞蹈等等方式,帮助有孤独症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从而改善他们的语言障碍和沟通能力的缺失。

透过意识层,直达潜意识的高效心理疗愈——音乐治疗

对于老年人来说,音乐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症,孤独症以及临终关怀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

通过音乐治疗的图谱、节奏、舞蹈来进行认知干预,帮助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恢复感官,通过乐器的学习,集体的合奏、舞蹈来解决情感无处寄托的问题。

透过意识层,直达潜意识的高效心理疗愈——音乐治疗

神经系统的患者相较于儿童和老年人的患者,是人数最多的。神经系统的疾病有轻症者,有重症者。他们是以人格结构是否正常作为分水岭。轻症患者主要以抑郁、焦虑的人数最多,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病,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发展太快,人们压力过大造成的

,这部分的患者通过一些简单的音乐活动可以调整。神经衰弱、洁癖、强迫症也可以通过脱敏训练来改善,然而重症患者,他们与正常的世界已经失去联系,人格结构出现紊乱,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则要音乐治疗与其他方式的治疗通过来制定长期的共同治疗方案。

透过意识层,直达潜意识的高效心理疗愈——音乐治疗

结语:音乐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的头上,不管你是否存在障碍,都存在着很多无形、有形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让弹性十足的人生逐渐失去活力。此时音乐的到来给了人们希望,从生理和心理的多种维度来改善压力带来的痛苦。

音乐治疗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却做到颠覆了从意识层面着手治疗的传统治疗方案,借助自身的优势,透过意识,直达潜意识的实用又高效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李汉松《意识心理学》

朱丽叶.阿尔文,奥瑞尔.沃里克《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