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村里年轻一代很多都想去城里住,哪怕是个小小的县城?

西瓜哥筱甲


首先是工作问题,其次是娃娃读书,社保.医疗。如果有钱,不考虑娃娃读书,谁都想去农村弄一个世外桃源。



AC比比


说说老家的情况吧,我县国土面积不足600平方公里,而人口高达57万,湖北全省面积最小的县城-云梦县。镇里2006年开通了福州银川高速公路,并设立全县唯一的收费站,出口距离镇区仅仅1.5公里。2019年12月新的二级高铁站也通车了,距离县城7公里,距离我镇8公里.原来的汉丹普速火车站还在运行。小时候记事开始,家里从未分过田,我爷爷奶奶育有三个儿子,每人平均一分多地。我爸排行老大,下有两个叔叔,最小的叔叔71年出生。迫于生计,二叔98年携全家前往北京通州梨园做小本生意,2000年四叔也前往梨园做生意(三叔十几岁发烧夭折了),随着城市改造二叔去年回县城带孙子,四叔09年回武汉继续从事水果生意。我父亲一直从事废品回收,承包工厂那种。村里原来有一百多户,除了过年热闹一点,其他时间不足15户,基本上为了孩子求学到镇里、县里、市里、武汉买了房子。村里除了去年刚通了自来水外,其他没什么变化,房子大多是2000年前后盖的楼房,平时回家就呆上半天,很多人都叫不上名字,毕竟聚少离多,我父亲比较偏执2007年花了16万又盖了一栋😄全镇户籍人口5.2万人,多少户籍分离的没法统计。我们村可以作为人口迁移的一个缩影,家家户户都买了房,并不是为了攀比。说实话镇里条件真不差,落户企业也不少,开车到县城10公里也就15分钟的事,但终究是留不住人。


文绉绉与拖把男


大城市的交通便捷,医疗和教育还有生活的配套措施都是优势,很多人在大城市待过,匝一回到回到农村都很难适应,我公公婆婆家在张家界农村,家里没有wif,手机信号也不好,上厕所还得去猪圈里(关猪的房里、猪圈外面挖的吊坑),村里学校里的幼儿园早上八点接娃,下午三点送回,周五下午不上学……一句话,感觉不适应。虽然家里的空气清新 ,蔬菜没打药,还有很多山货特产 。其实除了前面这些 ,我估摸着,很多年轻人在不留农村是因为在农村不知道做啥,没有合适的工作或项目。图片是公公在家院子里自制锅刷。



那个爱吃木瓜的夏天


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我是80后就是农村出身,记得小时候我们那个村子每家每户都有人住,没有空房,几乎没有人外出打工,买东西只会去镇里 县城都很少去,也就10年的变化真的很大,现在我所住过的村子里几乎户户空房,家家都在县城买了房,还有的外地打工也很多,留守的都是老人、或农忙的时候会回来几户种地的村民,他们离开村子有几种原因,最多的是因为孩子上学,毕竟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 县城是最好的,还有就是因为家里土地少 赚不到钱 所以外出打工,我也见过去县城租房子住也不再村里住的年轻人,说农村脏等等、我个人而言小时候很想去城里 住楼房、但现在当你真正生活在城里的时候 就真的好怀念小时候的村庄,出门就有邻居 有人、邻里邻居都很亲人一样、吃着自家种的菜,喝着自家打井里的水、自家种的大米、自家养的猪 鸡 鸭 鹅 、所有所有都是那么好


远嫁冰姐


我家就是农村的,现在在小县城工作。现在农村发展挺好的,但是家里还是没有人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的都是些老人小孩不能出去打工的,在家里种地不赚钱,只能老人在家种地,有劳动力的都出去打工了。老家的条件也不好,在县城想吃穿什么都能买的到很方便,在老家想买东西要不是集市要不搭车去县城。好点的村里有大点超市可是东西还是不齐。


离开的树叶1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前段时间在老家,聊天的时候一大爷(在村里我辈小)说起了在县城旁边干活的经历。

地点:县城北某陈庄小区

业主问:

“你们都是哪儿的呀?”

朴实的大爷回答:

“我是XXX村的”

“哦~原来你们是农村的呀!”

其实我挺纳闷的,真搞不懂为嘛把自己硬拉到“城里人”范围,就会有这么大的优越感。况且那里属于城里么?

其实这么急于把自己和农村撇清关系也能理解,因为现在农村的问题真的很多,在人们越来越懒的生活状态下,是不能承受的!

比较突出的就是用水

在城区住的话,自来水公司全天供水,除意外基本是不会停水的,但是在村子里就不一样了,村里吃水困难是始终存在的问题,吃水方便的村子,每天早上放水多接点水可以用一两天。

吃水不方便的村子,两三天都不来一次水,假如遇上故障或者纠纷,有时候整个夏天都处在停水状态!

白天上班没空去打水的到了晚上回到家自然十分的难受!冬天的时候还稍微好一点,夏天呢?三四十度的天气出了一身汗回到家连个洗澡水也没有,有没有一种想死的赶脚!

青县前段时间开始整理各村的村容村貌,几乎所有的村子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即便是这样也不能改变现状的所谓“农村空心化”的状况。

农村空心化,就是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且留在村里种地的年轻人几乎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其实原因很简单,城市需要一部分有能力有潜力的农民去城里定居,在城里工作生活。而继续留在村里发展的年轻人就会变成反面教材:

有能力有潜力的都去城里了,留在村里的岂不就是“没能力、没潜力”的了?

就像上面某陈庄小区的那个业主,她那就是在玩儿命的把自己往“有能力、有潜力”的圈子里拽,只不过是拽大劲儿,贻笑大方了!

结婚难也是村里一大难题

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和之前重男轻女是思想,导致的直接原因就是社会中性别失衡,男多女少的问题日益严重。

假设现在有两个年轻小伙子,同样的年轻有为,同样的顾家脾气好,但其中一个在村里有几间大瓦房,另一个在县城有一套十多年的二手楼房,我想多数的女孩子都会选择那个县城有楼房的去结婚...

这样的情况出现后,就会给人们一个错觉:“城里好混,在城里娶媳妇容易”!

于是好多人开始了去城里“漂”的生活,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大城市从事着一份看上去体面,其实收入微薄的工作...

还有最致命的就是养老问题!

同一份工作“非农业”户口就是正式工,享受着企业的全部福利待遇,公积金保险什么的。但是农村户口只能是“合同工”,介于正式工与临时工中间的工种,虽然干的活都是一样,但是公司给予的福利待遇和正式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表现最大的就是在“保险”方面。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8已经40年了,当初第一代进城务工的人现在也基本到了退休年龄,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不排除一部分混的好的,回到老家过的很好

但是也有一大部分,只能算是凑合活着了!只能靠着儿女来养老!儿女们呢?儿女们正在和城里虚高的房价、高额的教育经费斗智斗勇呢!

不过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现在农村加入养老保险的人越来越多,再过几年应该就可以保证有经济能力自己养老了。

每个地方的发展都会有一些阵痛,但愿人们都能忍过去,那换来的将会是家和万事兴!


潮流音乐咖


那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农村的目前的状况是土地少种植的作物只够解决口粮的问题,根本达不到其它方面的要求还要根据你所在的地域来决定你基本要求。第二现在人的思想都不想生太多孩子,怕自己负担重也怕孩子负担重,好多人为了孩子基本不种地了都出去打工或做点小生意,这样能让自己的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第三就是城里的一切设施都要比农村好首先就是医疗条件比农村好,教学条件也要优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就放弃了农村的生活。正因为自己没有感受这一切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更好。所以好的多人宁愿放弃农村安逸的生选择喧闹的城市。



婉鑫妈


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攀比。年轻人若在城里买了房这就是生活富裕的标准,在农村其他没有买房的人面前很有面子,你买我也买。当然这只是少数。其次,近几年农村年轻人男女比例失调,当谈婚论嫁时女孩子不愿在农村住,必要求男方家中有車,城里有楼。否则,拜拜。为此,男方想法设法也要在城里买房。第三,确实有些年轻人因工作需要及生活方便也在城里买房。


桂富652


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现在村里年轻一代,到他们那里,祖辈传下来分到他们手上的只有几分薄田,都不够养活自己,而且年轻一代很早就出去打工了,不会种田、种菜,不会做农活,而且出去打工久了也没什么力气干得动农活。

2.不会也不想干农活的年轻一代,在村里生活成本其实和在县里、市里生活成本差不多,而且在县里城里教育、医疗资源等都比村里好。

为了小孩的教育、为了生活的便利,所以现在村里年轻一代很多都想在城里、县里住。


倾罗小筑


这个问题基本都知道答案,我个人谈谈几个观点:

一:农村土地,家庭以小面积土地为主,地少,农作物价钱上不去!扶养孩子负担重,百分之六七十的家庭,难以生存!

二:教育,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学生,为了让孩子收到更好的教育,再加上农村家庭带孩子在外务工,导致学校合并和解体!

三:在外读书的年轻人,完成学业,百分之九十五选择留在城市,环境好,挣钱又多,更多的孩子,已经不习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的农村生活。

四:生活质量,在农村很难做到想吃啥买啥,想娱乐,休闲,美食,没有消费的场所,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说,越来越会享受生活。

五:医疗,很多年轻人在城市务工,工作。在农村的父母健康,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一般轻病症还可以,对于一些疾病来说,从农村到城市少则半小时,多则几个小时的车程,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伤痛和危险,考虑到这一点,很多人把父母接到了自己的城市,就医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