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雖苦,切不可失佛性禪心

李苦禪(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生於山東省高唐縣,作為現代著名畫家,以擅長寫意花鳥而被眾人熟知,畫風豪放且傳神。從小由於家庭貧窮,其就在民間藝術家的影響下研究繪畫。這對他後期的畫法也產生了不小影響。

人生雖苦,切不可失佛性禪心

關於花鳥畫法,李苦禪自成一派。結合了簡樸與大氣兩種風格。在1919年,他成功進入北大附屬專修館,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同時,他在徐悲鴻所屬的“業餘繪畫研究協會”中學習素描和西方繪畫。

人生雖苦,切不可失佛性禪心

隨後一年,他進入中文系繼續進行深造。後來全身心學習西畫。在這短時間內,他每天晚上都通過拉洋車做兼職來維持基本的生活。對於一個畫畫的,在沒有收益之前,要認真解決好生存問題。

人生雖苦,切不可失佛性禪心

李苦禪自力更生,不怕丟面子,靠拉洋車掙生活費,這種做法在當時有的人看不起,有的卻認為了不起。孰是孰非,他不與爭論,只是務實的做自己。

人生雖苦,切不可失佛性禪心

當一個人有了自己的理想之後,會為了這個理想而吃下常人難以忍受的苦痛,物質生活的極度貧乏,會因為有理想的指引,所以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去克服眼前的困難。因為在他們內心深處裡,他們堅信,他們能夠成功,所有的困難都是暫時的,不足道的。

人生雖苦,切不可失佛性禪心

李苦禪在任職藝術院校教授期間,由於其愛國表現導致入獄承受非人折磨。出獄後再次擔任藝術學院教授的職務。由於其高超的繪畫技術受到了業內的一致好評。

人生雖苦,切不可失佛性禪心

李苦禪不僅運用前人的繪畫經驗,還自成一體的融入了國內外的優秀畫法。畫作氣勢磅礴,而且極具傳神。其表達形式讓人歎服,成為行業內的優秀典範。

人生雖苦,切不可失佛性禪心

李苦禪先生對於東方傳統優秀藝術十分珍視,在畫作中完美融入。而且將自己的獨特看法也添加進去。成為我國畫壇中的領軍人物,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值得學習,也是令人崇敬的一位老先生。

人生雖苦,切不可失佛性禪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