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看文物,“云游”潍坊市博物馆,领略镇馆之宝风采

博物馆者

非古董品之墓地

乃活思想之育种场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历史积淀

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今天就与小编一同“云游”潍坊市博物馆

见证镇馆之宝的闪耀华彩


足不出户看文物,“云游”潍坊市博物馆,领略镇馆之宝风采

潍坊市博物馆始建于1962年,由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成立。新馆于1999年建成,占地面积24053.5㎡,建筑面积18669.7㎡,是集宣传教育、社会服务、文物收藏、陈列展览、文博研究、文物保护等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近8万件,藏品种类涵盖化石、陶器、瓷器、青铜、玉石、钱币、古角牙木、书画、碑拓、古籍、碑刻、造像、织绣、玺印符牌、民俗服饰及饰品、近现代革命文物等33类。


扫描下方二维码 “云游”潍坊市博物馆

足不出户看文物,“云游”潍坊市博物馆,领略镇馆之宝风采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唐代铁佛

足不出户看文物,“云游”潍坊市博物馆,领略镇馆之宝风采

在潍坊市博物馆石刻艺术长廊中

有一尊高达3米、宽2米

重达5吨的铁佛格外显眼

它是馆里三大“镇馆之宝”之一

铸于隋末唐初

后随时代变迁,被深埋入地下

1978年被挖掘出存放于潍坊市博物馆

是潍坊悠久文明史的一大见证

足不出户看文物,“云游”潍坊市博物馆,领略镇馆之宝风采

铁佛慈祥端坐

褒衣宽带,美发高髻

双目微合,面部丰腴,宽额丰腮

尤其是下颚的三重腮设计

体现了唐代典型的唯美风格

手施无畏与愿印

表示佛能够救济众生,安定人心


今天铁佛寺已经荡然无存

唯有铁佛仍然吉星高悬、佛光普照

保佑人们身体健康、平安祥和


《峭壁兰图》

足不出户看文物,“云游”潍坊市博物馆,领略镇馆之宝风采

《峭壁兰图》是郑板桥存世作品中

尺幅最大的

画面的左上角是大面积的悬崖峭壁

于石缝间画兰草五丛

右下角画散石一组,兰花两丛

整个画面左高右低,上呼下应


兰花秀雅高洁

仅寥寥数笔

便展现了其独具的婀娜之美

悬崖峭壁更是朴茂凝重


画中郑板桥题诗

峭壁兰垂万箭多,山根壁蕊亦婀娜

天公雨露无私意,分别高低世为何

足不出户看文物,“云游”潍坊市博物馆,领略镇馆之宝风采

郑板桥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借生长在高山上和山脚下的兰花

来比喻人世间的芸芸众生

以画传情、以诗言志

寓意了人世间的不平


《难得糊涂》碑

足不出户看文物,“云游”潍坊市博物馆,领略镇馆之宝风采

“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

郑板桥的传世名言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写得

妙趣横生,韵味无穷,

这是他将真、草、隶、篆书融为一体

而独创的一种奇特手法

有“乱石铺街、杂乱有章”之誉

据说,“难得糊涂”四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足不出户看文物,“云游”潍坊市博物馆,领略镇馆之宝风采

有一天郑板桥专程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赏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中。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因砚台地尚有许多空白,板桥说老先生应该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