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總被其他小朋友打。該不該讓他打回去?

澤澤寶貝向前衝


孩子總是被小朋友打,是不是教他打回去?

這個問題可能很多家長會遇到,也比較苦惱,這其實在孩子與小朋友交往中非常常見的一個問題。

看到這個問題我忽然想到了卜勞恩《父與子》中的一幅漫畫。

就是兩個兒子打架,兩父親未此而動手,他們打得不可開交時,兩個兒子又玩在一起了。

我的建議孩子們之間的事,讓孩子們自己解決,這也是孩子在學習如何與同伴相處。

弱勢的一方,父母看著自己的孩子受欺負,總是不忍心,總是想教孩子打回去。這是在教孩子以暴制暴,教孩子打架,這種做法其實對自己的孩子非常不好。

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引開,告訴孩子以後遇到這種情況,儘快躲開,以防自己受到傷害。

作為父母我們自己要分析自己的孩子受欺負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太膽小怕事,那以後要正確引導,教育孩子時不要太嚴厲,在嚴厲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比較自卑,膽小。如果對方是個熊孩子,比較霸道,那與這樣的孩子相處,要學會自我保護,儘量不要和他硬碰硬。

教會孩子如何與同伴相處這很重要。


三千金媽媽談育兒


當然要打。不過我想問問,你說打,孩子就真的打回去了麼?

我兒子今年三歲了,被打經驗不可謂不豐富。看著他的小可憐樣,我們全家都很生氣。於是輪流培訓,讓他以後被欺負就一拳打回去。

結果呢?寶寶非但沒有伸出他有力的👊,還在那捧臉痛哭。真是怒其不爭!

不僅如此,我發現寶寶還養成了欺善怕惡的壞習慣。面對厲害的寶寶,一聲不坑;看見弱小的寶寶,一把推去。

我質問他,幹嘛欺負人家。他振振有詞:我怕他欺負我。你瞧,這小子還學會防患未然了。你能說什麼。

後來我反思,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不是辦法。

小孩被人打,到底該怎麼辦?我有三條建議。

一、找到捱打的原因

以我的觀察,一般常被人打的孩子都比較欠。比如我兒子,跟題主小孩一樣,總喜歡搶別人的玩具,搶了就跑。你不能一味跟小孩講道理,你得給他創造一定條件。我就跟我兒子說,咋們跟別人換。現在我兒子每次出去都要精心挑選玩具,一言不合就換玩具。

如果是大家搶一個玩具,可以讓寶寶們排隊,講秩序。總之,先找到你家孩子老捱打的原因,才能針對性解決。

二、要求道歉

首先說明,家長不應該過度干預孩子們之間的活動。有些小孩之間的無意碰撞,會因為家長的反應被放大了。

那如果真的是被打了呢?我們應該教育孩子要求對方道歉。道了歉,還可以做好朋友。

打人這件事情,說到底責任在於打人方。應該讓對方認識錯誤,而不是有樣學樣,學對方的錯誤行為。

如果孩子膽小,父母可以在旁邊支持孩子。跟對方小朋友說,你這樣是不對的哦,應該道歉。

三、不合則散

要是真的碰上了小霸王,我們惹不起還躲不起嘛。現在我兒子都知道了,遇到不歡迎他的小朋友,他就說,那就去其他地方玩唄。

重要的是告訴孩子,不是你的錯。這樣的人,在孩子成長路上還會一定還會碰到,讓孩子明白,總有更值得結交的朋友,不必自我懷疑。

孩子被打是成長路上必然經歷的小挫折,孩子會學習溝通、合作、禮讓。因此我們家長不用過於擔心,原則上還是儘量交給孩子們解決。


慢慢媽媽慢慢來


這個問題,曾經也一度的困擾我。我女兒五歲,在幼兒園或是家裡接觸“其他狠孩子”後,吃虧甚至傷受後,在教育自己孩子這方面,我從教育孩子善意的忍讓到自我保護的過程中,漸漸明白許多道理,我處理方式成熟了,孩子也長大了!

我孩子現在五歲,中班。在她讀小班時候,她相對班級其他孩子,長的比較高,算懂事。一天剛好學校活動,老師簡單跟我提及一件事我女兒被一個小男孩咬傷手臂了,她當即幫女兒消炎了。我覺得自家孩子其實不用那麼矯情,磕磕碰碰正常,所以沒把事情嚴重性想。放學後,我在教室才看一下孩子手臂,哎呦,媽呀,雙排牙印紅紅的傷痕,周圍紅腫了。我頓時心疼不已。

回家後,我詢問孩子事情經過並安慰。她突然問我:“他什麼要咬我,我又沒有招惹他不開心。他是不對的吧,為什麼他沒有跟我道歉,應該道歉嗎?媽媽?”我看到孩子態度由委屈變為迷茫,驚訝不知所措。我一直教育孩子要善良,原諒別人。但是她正在經歷迷惑我所教育她是非對錯得道理。

事後,聽說是幼兒園醫生的兒子,那個兒子非常小,性格怪異,衝動,沒有理由無緣無故傷害人。只是班主任基於跟幼醫是同事,沒有多責怪,不好說。我開始有些生氣,孩子小,不懂,控制不住傷害人,但是作為父母,應該道歉吧。經過處理,校醫鼓起勇氣跟我和女兒道歉了,女兒很高興。經歷過第一次這件“咬人”事件,總是說“同學是班級最小弟弟”不太懂事,我原諒了他,她真的很善良。同時,我幫助了她處理事情,主持公道,我要樹立榜樣,示範給她看,讓她更加確信了“做錯事情就應該被“正式道歉”,這種道歉當面的表達,最好。如果對方狡猾,逃避,哪怕事後,還得就要求道歉,愛恨分明,正義是堅持的態度和勇氣的。

其實,還有一點私心,發生這件事情後,我開始教育她,受到傷害時候,媽媽不在身邊,要懂得保護自己。遇到性格暴躁同學,要避開接觸,不要再被咬了。

不久,頭痛事情又來了。我女兒非常喜歡跟隔壁家的比她大半歲的姐姐玩,黏著她。姐姐家裡比較受寵,好玩時候,兩個非常合拍,不好時候,也會小哭小鬧。最近姐姐也有些暴力了,不高興時候,用力推開我女兒走,搶東西不行。居然也發狠的咬我女兒手臂。一次忍,二次疼,三次……主要那個姐姐不道歉,不認錯,態度總是盛氣凌人,咄咄逼人,而我家孩子就像一隻任人宰割的乖順的小綿羊,每次哭著回家,然後又繼續找她玩。我無奈……每次晚上跟女兒說悄悄話,我會委婉得引導她。

1.如果姐姐生氣,你就馬上回家,遠離她。

2.如果姐姐打算咬你,你就大聲制止她“你不能咬我,我要告訴你爸爸媽媽”

3.如果姐姐正在要你,你就要保護自己,即使反擊不了,也可捶打她手臂,她疼痛了,自然放開咬你的嘴巴,馬上跑回家安全。

4.如果她咬了你,第二天來找你玩,我覺得你應該正式跟她表明你的態度,提出道歉才可以一起玩。可是姐姐就是狡猾逃避道歉。

5.如果你們兩個正在爭辯一些事情對錯,她都好強要贏,說你不對。你只要覺得正確的事情,應該堅持你的看法,繼續跟她理論。不要懷疑自己,委屈哭回家找媽媽幫忙。

6.如果姐姐搶你玩具玩,霸道,你要大聲說,你必須經過我的同意才可以拿。

一年多了,孩子從小班到中班,長大許多,現在她再受到隔壁姐姐欺負,她會說:“現在你的心情不太好,那麼兇,我還是回家先,等你冷靜好了我再過來玩。”她現在從一個膽小委屈的小妹妹,慢慢變成一個自信的,正義的,敢與之理論,自我保護的姐姐範,受到欺負時候,角色切換為主動權。我一直強調姐姐欺負她不對,但是保護以及同時,也不要成為跟她一樣的“攻擊惡魔”這樣更是不對的,變壞的。

孩子成長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作為父母的,目前來說,讓她知道“尊重和公平”的意義所在,與人相處應該是對等的關係,只有互相尊重了,強大了,才不容易被欺負。也希望她繼續保持善良的心,勇於保護自己,勇於堅持真理。長遠來講,能幫助她從小養成膽小變成自信的性格,並學會獨立處理問題,一生受益。



花開的聲音145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了我女兒兩歲多的時候,經常和小區的一個小女孩玩,有天因為搶玩具,小女孩打了她一下,對方媽媽直接說,打回去,扯平了。於是我女兒很爽快地打回去,兩個人又開心地玩起來。

後來別人打她,她會第一時間打回去。有時候,也會哭著找大人求助,讓對方家長幫打回去。有時候遇到力量懸殊的,也不戀戰,就直接跑掉。

是不是打回去,沒有什麼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應該以孩子的感受為主,建議拋開自己的想法,深入和孩子聊聊。

情況一,如果孩子覺得受到了傷害,心裡委屈,那家長應該鼓勵他打回去,咱們不要主動打人,但如果別人欺負了你,那可以打回去。

孩子回擊的這個動作,一方面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了疏導,另一方面,下次別人也會有所忌憚。

2.如果孩子覺得是小事,對方沒有惡意,或者沒必要回擊,那就尊重孩子的覺定。

就像一個壯漢被一個三歲小孩打了一拳,壯漢可能只會覺得疑惑,而不會想著打擊報復。

很多時候,小孩遠比我們想象的堅強。

我其實挺欣賞題主孩子拿著玩具跑掉的這個行為,既保護了玩具,大家也都沒受到傷害,不失為一種不錯的處理方法。

相信不少人在遊樂園看到這種情形,兩個小孩因爭搶玩具哇哇大哭,如果恰巧雙方家長都是暴脾氣,那一場爭吵甚至動手大戰就上演了,家長那邊鬧得不可開交,另一邊的兩個小孩,卻已經像沒事人似的一起開心地繼續玩耍。

小孩是情緒化的,玩具被搶,不開心,那就反射式地打過去,被打的孩子,覺得委屈了,就哭了。打過了,哭過了,情緒被釋放出去了,那大家又是好朋友了。

拋開打與不打的糾結,其實這是孩子心智進一步成長的契機,我們除了確定孩子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應該和孩子一起探討下次遇到這類的事,有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

比如對方孩子說,來,把玩具給我。

孩子可以說,我也才拿到玩具,等會玩好了再給你好嗎?

如果對方還是糾纏,那就可以和家長或老師求助。

如果對方打人,可以打回去,也可以大聲呵斥,不要打人!打人不對!不許碰我!

建議和孩子一起模擬這些場景,等到下次再遇到類似事件,他就可以很輕鬆應對了。

孩子的世界,終將需要他獨自戰鬥,我們不必急著替他們往前衝,只需遞給他有力的武器,他終將可以所向披靡。


育娃愈己


理智看問題,鼓勵孩子還手!不招事不怕事為原則,從小培養孩子不懲強,不受欺負,的性格!我兒子在小學四年級時有一次有個五年級的欺負他,被他拿磚頭追到老師辦公室,回來告訴我們,我們的態度是跟他講道理,不鼓勵這個做法,但獎歷這個精神,從那次一直到現在再也沒有人找他麻煩了!


用戶5835899703


我不主張打回去,因為我家小孩子曾經有過這種遭遇,我每次都寧可孩子吃點虧也不讓他跟人打架,可能是我的個性化息事寧人,我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受到了很多的委屈,後來兒子長大了還說起此事我就跟他說,如果我不是這種教育遇到同學間的矛盾就讓他打回去,那麼時間久了他就會只要有矛盾就拳腳處理不會理智,這樣下去對社會也是一種潛在的危害,現在的孩子不就是有很多的家庭教育不吃虧,最後導致出了問題嗎,退一步海闊天空


櫻子50809701


兒子小時候我給他說,在幼兒園誰打你,你就打回去,但是別人沒惹你,你不要無故打別人。我認為兒子總是被打,就該鼓勵他打回去,總是挨欺負,孩子會自卑,別的小朋友欺負慣了,就會總欺負他,小孩也是欺軟怕硬。一味的讓孩子忍讓,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大人也無法時時刻刻保護他,總有一天他要自己長大。我兒子剛上高中時,就有一個別班的男生故意撞他,他沒吭聲,隔幾天同一班的另一個男生又故意撞他,兒子回家給我說了,我擔心他受欺負,心疼的睡不著,想找班主任解決,兒子不許,他說,他們都是專門找事的,看我瘦弱好欺負,我找同學去他們班找他。後來兒子和幾個同學找到撞他的男生,恐嚇了幾句,從此沒人再找他麻煩。我不是說鼓勵孩子出去找事,但是也不能吃虧,自己的事要學著自己解決,慢慢適應這個社會的複雜性。


一帆風順55893


我侄子以前就是,我跟他說人家欺負你,第一次你可以忍跟他說他這種行為不好,在欺負就告老師。如果他不聽還欺負你直接告老師去,把我跟你說的話跟老師說一遍,跟老師說他要在欺負你,就直接打回去。第三次欺負你 不要慫直接打回去,事不過三 給臉了


星光獨角獸qwq


感謝樓主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打回去和被打都不好。第一打回去會不會助長孩子的氣勢,反正出問題就是我爸爸叫我打的。第二也不能被打,我覺得應該先禮後兵,先和對方小朋友談好條件,一人玩一會,大家都是好朋友。如果對方還是得理不饒人,那肯定就不好溝通了,先找老師出來解覺問題。純屬個人片面理解 謝謝


趙椅平


我兒子小時候我是這樣教育他的: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欺負別人,尤其是弱勢群體。但我們絕對不能被人欺負,誰敢故意欺負我們,我們堅決和他對抗到底!不過,我還教育兒子,平時不能太小氣,如果別人是無心之過、且不傷大雅的事,我們就原諒人家,不要斤斤計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