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桃花水

榆林城北角的驼峰山下有一股清澈透明的泉水,从一个磨盘当中的圆孔中淌了出来,流向榆林全城,千百年来供人们吃喝使用。这股泉水十分奇特,在炎热的数伏天里,喝在嘴里真是又凉又甜又爽口,使人浑身舒服;在严寒的数九天里,泉水热气腾腾,永远也不结一点冰碴碴。自古称作普惠泉。听老人们说,如果经常喝普惠泉水,年轻的姑娘和媳妇就会面嫩如桃花。榆林城的姑娘为什么肤色又白又嫩呢?就是因为从小吃普惠泉水的缘故。因此,普惠泉水又被人们称为“桃花水”。

榆林桃花水

关于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世世代代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榆林这块地方叫做驼山。为什么呢?因为靠东城的这座山像一个卧在那里的骆驼。驼山上下到处长的都是又粗又大的榆树,在驼山下有一个小村庄,叫榆林庄。在榆林庄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老汉、老婆、儿子、女子还有一个童养媳妇。这个家里是婆婆当家。婆婆可厉害啦,就像只母老虎。这个童养媳妇名字叫桃花,人又乖又善,长得也很俊,才十三岁。因为家里穷得养活不起,娘老子怕把娃娃饿死,才送给这家人家当童养媳妇,这个婆婆对自己的儿女可好啦,平时什么也不让多做,对桃花可就苛刻了。桃花每天除要侍候这一家人外,还要喂猪、拦羊,每天还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担水,因为这个地方长的榆树太多,水苦不好吃。桃花每天都是鸡叫头遍就起来去担水,赶太阳冒花就要担满三大缸水。可是,当婆婆的还嫌桃花担得太慢,一天想着法子整她。婆婆雇人专门给桃花做了副“三棱棱扁担,尖底底桶”。让桃花担水走在路上歇不成,桃花娃娃看着这副奇怪的扁担和水桶,怕得一个劲地哭。但是,哭有什么用,做童养媳妇的人谁敢在婆婆跟前说个不字。没有法子,桃花只好用这副桶担去担水,不管是刮风下雨,天冷天暖,一担水放在肩上,一路上累死累活也不敢放在地上歇一歇。

一天,正是数伏天气,红日当头,桃花被晒得浑身淌汗,口干舌燥,两眼发昏,肩上的水桶担子越来越重。走着走着,突然她发现路畔上有一个白胡子老汉跌倒在那里。人已经昏迷不醒,嘴里还在呢呢喃喃一个劲地说着:“水……水……”桃花是个好心的姑娘,看见老汉成了这个样,也顾不得多想自己往回来担这担水有多艰难。她一把撂下自己肩上的水桶担,跑过去急忙扶起老汉。老汉要喝水,但是桃花的水桶是尖底底桶,水都倒完了。没有办法,桃花只好将桶底底里仅仅有的几口水给老汉倒进嘴里去,老汉才慢慢地醒过来了。老汉被桃花救醒后,直夸桃花是个好心的姑娘。当他看见桃花的担水桶担后,觉得非常奇怪,就问桃花为什么担这么副桶担。桃花将前因后果,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讲给老人听。老人听后非常气愤,说:“这个老婆子心真狠,不是自己养的娃娃就不心疼。太坏了!太坏了!”又说:“你是这样好心的姑娘,我现在送给你一件宝贝,以后再也不用为担水受罪了。”老人说着,将手伸到背后,把腰里别着的根像赶骡子用的红柳鞭杆杆送给桃花说:“你只要把鞭杆杆放在水缸里,正搅三圈水就满了,倒搅三圈水就停了,要多少水有多少水。”桃花当面拜谢了老人,就挑着水桶回去了。从此以后,桃花再也不用担水了,只要水缸里的水吃完了,她就将鞭杆杆放在缸里正搅三圈,水就满,倒搅三圈,水就停了。这样过了几个月,桃花的爸和妈害了重病,叫桃花回家去伺候一段害病的老人,临走时,桃花就将红柳鞭杆交给婆婆,并教她放水和收水的方法。可是,这个老婆是个聋子,听不清,只记下了放水的法子,将收水的法子一点也没有听见。当天,婆婆将鞭杆放到水缸里,一个劲的正搅,搅呀搅,搅呀搅,缸里的水哗哗向外流个不止,并且越淌越大,流得跟河一样,可把婆婆怕死了,她丢下了鞭杆,一家人爬到驼山顶上逃命去了。原来,白发老汉送给桃花的红柳鞭杆是一条水龙王,水龙王发怒了这还了得,不大一会儿,这儿成了一片汪洋大海,驼山只淹得剩下两座山峰。因此,后来人们也将驼山叫做驼峰山。大水淹了驼山,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急忙命令托塔李天王带着千里眼、顺风耳去镇压水龙王。李天王走出凌霄宝殿,站在南天门外按照千里眼、顺风耳指的方向,将手中的宝塔从天上丢下去,想一下子把水龙镇住,可是由于当时心有点太急,宝塔丢偏了,丢到了驼山的南面。这个宝塔就是现在榆林城南门外的凌霄塔。玉皇大帝没有办法,只好派天兵天将把桃花姑娘从凡间带上天宫,要桃花治服水龙,桃花姑娘看见玉皇大帝急成这个样子,她转来转去想治水的办法,突然发现凌霄殿外放着一个磨盘,便急中生智,走过去用双手把磨盘抱起,向下一撂,磨盘正好盖住龙口,才把水龙压住了。水龙被治服了,但是磨盘当中的那个圆孔仍然一个劲地在往外流水,一年四季不中断,这股水就是现在的普惠泉。后来,人们还在这个地方修了座水龙王庙,并且也把普惠泉叫做水龙王庙掌。人们为了纪念桃花姑娘,就把普惠泉淌出来的水叫桃花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