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由沙孟海谈起书法现在是空前繁荣

艺术镜报记者(以下简称“境”):您怎么看待沙孟海先生的书法和研究的?

欧阳中石(以下简称“欧阳”):我跟沙老以前就认识,他一直居住在南方,我不敢妄自评价。但是沙老教了许多学生,他们也都在老师的教导下取得了成绩。沙老对现在的书法有很深刻、很广泛的影响。

欧阳中石:由沙孟海谈起书法现在是空前繁荣

三岁而立

镜:您认为中国书法的现状如何?

欧阳:书法是什么呢?是一门关于汉字书写的学问。我们的汉字实在太了不起,它在远古的时候就摆脱了语音上的阻碍,在纷杂的语音中跳出来,找到了一个可以传达自己想法的信息,那就是形体,这个形体就是客观事物的形体,把这些事物的形体勾摹出来,体现在自己的手下,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口音,在看到的形象上是一致的,因此,它才有可能彼此交流思想。这一点是突破了声音的限制,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拿出了一个大家可以共识的形象,把它变成一个符号。

书法艺术是字、文、书三位一体的统一,历史上有名的书法作品,都是这三者统一的杰作。不能把书法艺术的着眼点放在写字上,必须把它和文字的内容、人们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来认识,书法起到的是焕彩作用。如果没有文化内涵,书法就失去了生命,书写者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写字匠。

之前老先生的这些学生,不仅继承了先辈们的经验,同时也有自己的新思路,有新的想法,这就有了生命。他们为个人理想奋斗的同时,也推动中国书法发展到空前繁荣的状态。回顾历史,中国书法没有像现在这么大规模。我是乐观地看待当代中国书法的。

欧阳中石:由沙孟海谈起书法现在是空前繁荣

日出东方国色人和铸版文明

镜:您如何理解书法的传承?

欧阳:作为学生,我一直没有忘记我的老师,是他们让我从无知到有知。当然,这个有知有许多方面,有老师教的技法,也有历史和古人教给我的精神。我也当过老师,觉得学生的技法是来自老师的,不过老师不能限制学生,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创新,学生就越上进。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艺术和理想。

欧阳中石:由沙孟海谈起书法现在是空前繁荣

镜:您觉得学习书法应以怎样的心态?

欧阳:什么叫学?学就是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这叫学了。怎样学?很简单,临帖。我的体会,临帖可太不容易了,有一些年轻的朋友向我请教,我让他临一个看看,他很为难,临不像,因为他一个字也没有临像过。有的朋友说,临摹不是创作,是没有出息的表现。这话听起来像是豪言壮语,可他不知道,临,是多么占便宜,把前人的优点学来,集中在自己身上,这多么合算。

有的朋友担心,临帖会耽误了创新,我看根本就没有这个担心的必要。从历史上看,没有两个人的字,写得完全一样,那么多人学欧阳询、王羲之,有谁和他们一样?别说别人难以写像,就是王羲之本人,在写过《兰亭序》之后再来重写,也不会是原来的模样了。既然做不到,你还用担心古人淹没了你吗?还怕创新不了吗?所以,学最占便宜,不用担心临帖阻碍你创新。实践证明,新都是从旧里面出来的,不知道旧,也就不可能知道新,科技的发展,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创新的。艺术也是如此,不能简单地说只有新的好,旧的就不好了。

欧阳中石:由沙孟海谈起书法现在是空前繁荣

镜:您认为当代书法的未来会怎么样?

欧阳:我们应该尊重古人,尊重历史,也应该尊重后代。历史对我们当前所做的一切肯定会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历史究竟会如何看待现在的书法,谁也不知道,更没有把握。我相信历史是公平的,书法也不会消失。

镜:您说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文化,我们该如何理解?

欧阳:我认为,书法仅仅作为一门艺术,就会变得狭窄,不利于发展。如果我们要以看待一种文化的角度看待它,就会变得宽阔得多。一直以来,书法就是一种文化,我只是在这里强调一下,并不是创新。为的就是书法能更好的传播。

艺术简介

欧阳中石(1928- ),山东省泰安人,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欧阳中石先生一直致力于当代书法教育,并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的成立做出卓越贡献。

来源《艺术镜报》第16期核心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