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中石:由沙孟海談起書法現在是空前繁榮

藝術鏡報記者(以下簡稱“境”):您怎麼看待沙孟海先生的書法和研究的?

歐陽中石(以下簡稱“歐陽”):我跟沙老以前就認識,他一直居住在南方,我不敢妄自評價。但是沙老教了許多學生,他們也都在老師的教導下取得了成績。沙老對現在的書法有很深刻、很廣泛的影響。

歐陽中石:由沙孟海談起書法現在是空前繁榮

三歲而立

鏡:您認為中國書法的現狀如何?

歐陽:書法是什麼呢?是一門關於漢字書寫的學問。我們的漢字實在太了不起,它在遠古的時候就擺脫了語音上的阻礙,在紛雜的語音中跳出來,找到了一個可以傳達自己想法的信息,那就是形體,這個形體就是客觀事物的形體,把這些事物的形體勾摹出來,體現在自己的手下,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口音,在看到的形象上是一致的,因此,它才有可能彼此交流思想。這一點是突破了聲音的限制,突破了時間的限制,拿出了一個大家可以共識的形象,把它變成一個符號。

書法藝術是字、文、書三位一體的統一,歷史上有名的書法作品,都是這三者統一的傑作。不能把書法藝術的著眼點放在寫字上,必須把它和文字的內容、人們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來認識,書法起到的是煥彩作用。如果沒有文化內涵,書法就失去了生命,書寫者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寫字匠。

之前老先生的這些學生,不僅繼承了先輩們的經驗,同時也有自己的新思路,有新的想法,這就有了生命。他們為個人理想奮鬥的同時,也推動中國書法發展到空前繁榮的狀態。回顧歷史,中國書法沒有像現在這麼大規模。我是樂觀地看待當代中國書法的。

歐陽中石:由沙孟海談起書法現在是空前繁榮

日出東方國色人和鑄版文明

鏡:您如何理解書法的傳承?

歐陽:作為學生,我一直沒有忘記我的老師,是他們讓我從無知到有知。當然,這個有知有許多方面,有老師教的技法,也有歷史和古人教給我的精神。我也當過老師,覺得學生的技法是來自老師的,不過老師不能限制學生,反而應該鼓勵學生創新,學生就越上進。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人的藝術和理想。

歐陽中石:由沙孟海談起書法現在是空前繁榮

鏡:您覺得學習書法應以怎樣的心態?

歐陽:什麼叫學?學就是把別人的變成自己的,這叫學了。怎樣學?很簡單,臨帖。我的體會,臨帖可太不容易了,有一些年輕的朋友向我請教,我讓他臨一個看看,他很為難,臨不像,因為他一個字也沒有臨像過。有的朋友說,臨摹不是創作,是沒有出息的表現。這話聽起來像是豪言壯語,可他不知道,臨,是多麼佔便宜,把前人的優點學來,集中在自己身上,這多麼合算。

有的朋友擔心,臨帖會耽誤了創新,我看根本就沒有這個擔心的必要。從歷史上看,沒有兩個人的字,寫得完全一樣,那麼多人學歐陽詢、王羲之,有誰和他們一樣?別說別人難以寫像,就是王羲之本人,在寫過《蘭亭序》之後再來重寫,也不會是原來的模樣了。既然做不到,你還用擔心古人淹沒了你嗎?還怕創新不了嗎?所以,學最佔便宜,不用擔心臨帖阻礙你創新。實踐證明,新都是從舊裡面出來的,不知道舊,也就不可能知道新,科技的發展,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創新的。藝術也是如此,不能簡單地說只有新的好,舊的就不好了。

歐陽中石:由沙孟海談起書法現在是空前繁榮

鏡:您認為當代書法的未來會怎麼樣?

歐陽:我們應該尊重古人,尊重歷史,也應該尊重後代。歷史對我們當前所做的一切肯定會有一個正確的評價。歷史究竟會如何看待現在的書法,誰也不知道,更沒有把握。我相信歷史是公平的,書法也不會消失。

鏡:您說書法不僅是藝術,更是文化,我們該如何理解?

歐陽:我認為,書法僅僅作為一門藝術,就會變得狹窄,不利於發展。如果我們要以看待一種文化的角度看待它,就會變得寬闊得多。一直以來,書法就是一種文化,我只是在這裡強調一下,並不是創新。為的就是書法能更好的傳播。

藝術簡介

歐陽中石(1928- ),山東省泰安人,著名學者、書法家、書法教育家。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歐陽中石先生一直致力於當代書法教育,併為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的成立做出卓越貢獻。

來源《藝術鏡報》第16期核心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