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个天大误会,破天荒揭示一切存在的最终目的!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解读与补充》(12)

《什么是感知?》

当感知论给感知下了定义:事物运动及存在的方式,生物与人获悉事物的行为。人们其实更不明白了,感知究竟是什么?唯心主义大师贝克莱很早就说过:存在就是被感知。而感知论对感知的定义与贝克莱大相径庭,贝克莱说的感知是事物被认识的方式,而感知论的感知是事物的运动方式和存在方式,这完全是不同的涵义。感知论对感知的新定义让人们很难从唯物思维中转过弯来:事物的客观存在怎么变成了感知存在?客观方式与感知方式有什么不同?谁才是真正的事物存在的方式?

生命是一个天大误会,破天荒揭示一切存在的最终目的!


客观的“观”也是指的感知方式,只不过将其限定为“客”,即非认识主体本身,是另一种没有主体之观,是我们假定的公共的感知角度。感知方式只不过去掉了这个假定的公共角度,恢复了感知主体的本来地位。不过,人们早已将客观存在视为绝对的固有的与感知无关的存在,人们无意识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事物存在的方式是什么?我们是无法给感知方式以外的任何存在方式下定义的,因为人只能用感知方式来知悉事物,除此以外,再无别的方式。

不能理解感知为一种方式是不能理解感知论的主要原因,人们误认为事物存在是不需要方式的。而没有方式的存在是什么样的存在我们不知道,我们面对的存在的方式是我们给予的,我们用感知的方式来认识存在,我们用感知的方式来赋予事物以属性,所以,一切都是感知的。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件非感知事物,生物及我们人类只有一种唯一的存在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是感知方式,离开感知方式,一切均不会存在。

生命是一个天大误会,破天荒揭示一切存在的最终目的!


我们意识不到感知的原因是我们本身就是感知体,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在感知中。我们只将认识行为看作在感知,甚至又只将五官的本能感觉、感应、感受看作感知,其实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无不在感知过程当中。感知包括人的意识运动,也包括人所有的精神情感的变化过程。因为一切都在给人传达着感知信息,人的一呼一吸、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是感知的具体反映,无不构成人的感知存在。事实上,存在就是在感知,无存在不感知。这不是将感知泛化,的确我们就生活在感知存在中,我们的生息就是在感知。正因为无处不感知,无感知不存在,所以我们才意识不到感知是什么,意识不到我们人的本质就是感知体。

我们忽略感知的最大原因是我们把一切行为归结于生存,似乎生命的存在与感知无关。人是为着生命的存在而做出行为的,我们用生命的概念来遮蔽了感知的存在,我们以生命的活动来替代了感知的活动,甚至以生命的目的取代了感知的目的。这的确是个天大的误会,因为人的生命即活着不是目的,活着只是给感知提供了可能性,活着在感知这才是人的目的,感知到什么即过上什么生活,才是人生存的目的。感知论明确提出:生命只是感知的载体与过程,生命就是为感知准备的。可以说,生命是感知的运行设备,获得生活内容即感知内容才是生命存在的目的。人类本末倒置将感知行为服务于生命存在的最终目的,这导致逻辑矛盾不断发生。活着做什么?活着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是生命存在为目的所不能回答的。事实上,感知实质上在左右着人的生活,人们为获取需要的感知结果不惜舍弃生命就是极好的证明,生命的运行不可能概括存在的意义。

生命是一个天大误会,破天荒揭示一切存在的最终目的!


不在生命伦理逻辑下看存在,不在唯物及唯心的观念下看存在,就会恍然大悟,感知就是存在的方式和我们行为的方式,感知就是一切目的的最终目的。(接下)

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