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夺岛作战”能力——日本19式新型装甲输送车(上)

日本国内公路网发达,加上轮式车辆的维修保养以及使用成本较履带式装甲车更具优势,因此日军历来十分重视轮式车辆的发展。作为60式装甲输送车和73式装甲输送车的后继车种,日本小松制作所开发了96式装甲输送车,该车业已成为日本轮式装甲车的主力。但该车也存在整车防护能力较弱、未能形成车族式改装车型、作战效能较低等问题,甚至闹过在公开表演中掉轮子的丑剧。为了挽回颜面,小松制作所于2017年1月10日推出了一款新型8×8轮式装甲输送车的原型车,它最终将取代日本陆上自卫队现有的96式装甲车。按照防务省的说法,该车着重提升了防护水平,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维和事务,以及保卫日本国土,其实质是为了增强“夺岛作战”等能力。

增强“夺岛作战”能力——日本19式新型装甲输送车(上)

研发概况

最近几年来,世界轮式装甲车辆进入大发展的时期,就其发展趋势而言,一是模块化,二是重火力。日本在发展新型装甲车的过程中借鉴了各国经验,特别是美军“斯特赖克”装甲车的设计和装备经验。与芬兰的AMV和德国“拳击手” 装甲车一样,这款新车的后座实质上是模块化的,按需要可变换不同模块,即可组装成不同功能的变型车,比如指挥车、步兵战车、救护车、补给车等。以一款底盘为基础,可以迅速改装成具备特定功能的战斗车辆。传统装甲车主要担负步兵输送的任务,一开始只配备一些重机枪等武器,而如今的轮式装甲车,已经换装上了30毫米口径的速射炮、移动武器站、大口径火炮甚至是反坦克导弹。美国军方在意识到“斯特赖克”装甲车的火力将被俄罗斯同类装甲车超过后,已经决定选择挪威康斯伯格公司开发的“保护者”MCT-30R遥控武器站来增强“斯特赖克”装甲车的火力。日本也将为新车装备威力更强的遥控武器站,改变96式装甲车武器系统单一、对面对点的火力压制能力不足的弱点。

据悉,日本防卫省已划拨47亿日元(1美元约合115日元)生产这款原型车及展开相关测试,样车于2015年开始制造,目前已投入4 100多万美元。预计,这款原型车的测试工作将持续到2019年,在测试工作结束后将开始全面量产,到时可能命名为19式。这款新车长8.4米,宽2.5米,高2.9米,重约20吨,可搭载3名乘员和8名载员。而之前的96式全长 6.84米,宽 2.48米,高仅1.85 米,总重量 14.5吨(未加武器),乘员2名,载员8人。19式的车长和车宽都有明显增加,除了容纳马力更强劲的发动机外,还增加了一位遥控武器操作员。与96式装甲车相比,该车防护力更强,可抵御简易爆炸装置等多种威胁,模块化设计使其功能选择更多样化,并为未来的性能提升留出了空间。该车的研发与日本不断强调“基于向南再调整的动态威慑”政策有关。新车将优先装备日本维和部队和“防御岛屿入侵”的作战部队,可与日本最新研制的轮式战车协同作战。最近日本还从美国采购AAV-7两栖战车和研发16式机动战车,谋求成立两栖快速反应旅,增强“夺岛”战力,并采购美制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以为新部队提供支援。这些新动向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增强“夺岛作战”能力——日本19式新型装甲输送车(上)


总体设计布局

该车采用楔形车首设计,倾斜装甲的设计提高了防弹能力。车首灯改为嵌入式,深藏在首下装甲两侧靠近车轮的位置,大大降低了被击毁的概率。车体四周都用螺栓固定附加装甲模块,其内、外部各由厚度不等的高抗弹性滚轧均质钢装甲制成,中间的夹层包含部分非金属材料与一层超高硬度钢甲,可显著提高车体弹道防护力。车首楔形装甲两侧各有一个观后镜以及4具烟幕弹发射器,其后焊有多个供乘员上下车用的扶手。驾驶员位于车首右侧,配有独立的舱盖和3具潜望镜。驾驶员前面有液压助力转向的方向盘,其座椅面、靠背、头靠均采用致密平纹面料包覆软质内衬,吸汗透气,乘坐起来非常舒适,座椅还可调节,以选择最佳的驾驶姿势。该车还保留了96式的可拆卸式行军用风挡,让驾驶员不用为了看路而吹风淋雨。驾驶员左侧靠后有武器操作员的舱盖,车长位于车体中部左侧,其位置较高,配置防弹观察镜,液压升降顶盖,指挥塔拥有360度视角。车长右侧是发动机舱,上面有发动机进排气百叶窗。发动机中置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轴荷分配,这样一来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较好,重量集中,车身平摆方向的惯性力矩小,转弯时,转向盘操作灵敏。不利之处是会影响武器射界,动力舱夹在车体中央,如果隔音、隔热、降噪技术不过关,会影响载员舱的人机环境。

增强“夺岛作战”能力——日本19式新型装甲输送车(上)


该车车体后部的载员舱内并未采用西方先进装甲车常见的独立式、可向上折叠的悬吊式座椅,而是沿用类似96式装甲车的长凳式座椅,可供8名士兵面对面乘坐,上面有皮质座套。这样当车辆进行高速越野或受到巨大撞击时,载员可能因颠簸或突然而至的冲击而受到伤害。载员舱顶部开有6扇舱盖,车载步兵可探身车外射击或紧急情况下从车顶出入。车体的最后是宽大的跳板式尾门,可用液压装置向下打开,尾门上还有一个向右开启的小门。尾门的开闭在车外、车内均可进行,上面有倒车摄像头。尾门下方两侧是车尾灯,有倒车指示、转向指示、行车照明功能。该车采用V字形防雷车底设计,当地雷或简易爆炸装置在车体底下爆炸时,可将爆炸能量转移到两侧,因此能够减少车内伤亡。样车车首上部还装有电缆切割器、外置摄像头等设备,还可加装通信天线等模块。车体前部左侧上方装有1个与90式主战坦克上相同的激光报警装置,相对应的右侧位置装有1个干扰器。车内装有超高压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空气过滤系统、微生物侦测系统是由欧姆龙提供的,适合在核生化污染环境条件下作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