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裡最恐怖最科幻的“怪蟲”:博比特蟲

海洋裡最恐怖最科幻的“怪蟲”:博比特蟲

水族館的一個水箱裡,十幾條魚神秘失蹤。倒空水箱,才發現裡面竟然有一條1米多長的海洋巨蟲,正是它吃掉了那十幾條魚。這究竟是一種什麼蟲呢?

海洋裡最恐怖最科幻的“怪蟲”:博比特蟲

據國際媒體2016年3月初報道,2015年10月,在英國薩里郡一家水族館的一個水箱裡,十幾條魚神秘失蹤。該館員工在倒空這個容積為0.91立方米的水箱後赫然發現,該水箱中竟然有一條令人毛骨悚然、長達1.07米的蟲子——博比特蟲。毫無疑問,正是它吃掉了那十幾條魚。

海洋裡最恐怖最科幻的“怪蟲”:博比特蟲

水族箱裡的博比特蟲

據報道,這條博比特蟲已在這個水箱裡隱藏了10年之久。它很可能是在該水族館引進一批觀賞性海洋動物時,藏在水箱裡的一塊岩石中或藏身水箱底部沙層下 “偷渡”而來的。2015年10月7日,水族館整修這個漏水的大水箱,才發現了這條恐怖巨蟲。當時,它顯然不想從水族箱中的岩石裡鑽出來。水族館員工不得不費了好大的功夫,把那塊很沉的岩石取出來,才逼出這條直徑約為10釐米的巨蟲,它卻斷成了3截。其中尾端那一截幾天後死去了,但其餘兩截依然活著。科學家一直在觀察這兩截,看它們是否會長出新的尾巴和頭部。

海洋裡最恐怖最科幻的“怪蟲”:博比特蟲

一些網友在看到博比特蟲的照片後驚呼: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蜈蚣精!一位科學家說,如果能回到童年,他絕不會再幹這種事:等暴雨把蚯蚓從泥土裡逼出來,抓蚯蚓放在樹葉上,把樹葉放進排水溝,讓雨水沖走。童年時的他覺得這很好玩,但現在他追悔莫及:熱帶海洋裡的博比特蟲,很可能會為自己的親戚之一——蚯蚓惡狠狠復仇。

博比特蟲生活在10~50米深的海底,是一種夜行動物。博比特蟲學名叫磯沙蠶,但它的更常見名字是“真正的地獄蟲”。事實上,博比特蟲不僅模樣恐怖,而且捕獵手法也很兇殘。它埋身海底,只露出10釐米左右的身體(而它的實際身長可達3米,甚至4米),守株待兔。通過自己的5根觸角,博比特蟲感知經過的獵物(例如其他蟲子或魚),並用自己肌肉超發達的口器(一種進食器官)——咽頭,以閃電般的速度和猛烈爆發的力量,將獵物劈成兩半。一旦制服獵物,它會立即縮回洞中吃獵物。當獵物匱乏時,它也吃海草及其他海洋植物,還吃自己洞中巖壁上黏附的有機物。

海洋裡最恐怖最科幻的“怪蟲”:博比特蟲

科學家坦率地說,他們對博比特蟲制服獵物後會怎樣幾乎一無所知,主要是因為這些情況很難被直接觀察到。科學家推測,博比特蟲會向獵物體內注射某種麻醉劑或致命毒素,這樣獵物就能被安全地消化。事實上,博比特蟲敢於攻擊和吞下比自己個頭大的獵物。甚至如果人靠近它,它也會狠狠地咬上一口。

博比特蟲這個名字是怎麼得來的?據說和一則新聞有關。美國男子博比特和厄瓜多爾女子羅倫娜是一對夫婦。1993年1月,這對夫婦一夜間登上美國許多媒體的頭條新聞:在博比特熟睡時,羅倫娜竟然用一把刀子切下了丈夫的“命根子”;隨即,博比特的“命根子”通過手術被接回。據說,一位水下攝影師目睹了“真正的地獄蟲”在水下攻擊獵物時的恐怖場景,他認為這與羅倫娜的做法很有可比性,於是把這種可怕的蟲子稱為“博比特蟲”。博比特蟲的咽頭的確有些像剪刀,從邏輯上講,叫它“羅倫娜蟲”才更貼切。科學家指出,博比特蟲的名字來源仍然是個謎。

海洋裡最恐怖最科幻的“怪蟲”:博比特蟲

博比特蟲的體色從暗褐色到金紅色都有,身上有一條驚人的彩虹帶。與其他磯沙蠶一樣,博比特蟲的第4體節也有一道淡色的環。事實上,科學家就連對博比特蟲怎樣分類也無定論。類似於博比特蟲的蟲子有許多種,它們在諸多方面相似,但顏色差異很大。事實上,研究過程本身也讓事情更加複雜了:科學家能得到的博比特蟲樣本一般都被泡在甲醛或乙醇裡,這樣一來,博比特蟲身上炫目的彩虹色就褪掉了。

海洋生物學家並不經常在海洋中遇見博比特蟲。但時不時會傳出博比特蟲現身水族館的消息。這種惡蟲就像是挪威神話中的北海巨妖,時刻準備興風作浪。實際上,前面所說的薩里郡水族館博比特蟲並非個案。現在,每當水族館引進“活岩石”——死亡珊瑚的骨架時,總免不了擔憂一條小博比特蟲會藏身其中,原因是,如果真有小博比特蟲隱身“活岩石”中,那麼它不會一直都這麼小。隱身珊瑚中的博比特蟲可以毀掉一個水族箱,因為它會把箱中的魚一條一條吃掉。早在2009年3月,英國康沃爾郡水族館就發生過觀賞魚神秘受傷和珊瑚神秘受損事件。為查明原因,該水族館每晚在事發水箱裡放置誘餌和魚鉤。結果,不僅誘餌不見了,就連魚鉤也消失了。該水族館員工最終不得不拆卸這個水族箱,結果發現了一條長度超過1.2米的博比特蟲。他們將它命名為“巴里”。

火刺蟲 1米長的博比特蟲

海洋裡最恐怖最科幻的“怪蟲”:博比特蟲

當時有專家猜測,博比特蟲的剛毛可造成人類肢體的永久性麻痺。但現已發現,另一類不同的多毛蟲——火刺蟲的魚叉狀剛毛釋放的毒素可刺激皮膚,但博比特蟲的剛毛數量不多,並且這些剛毛不是用於防禦,而是用於在海底沉積層或在它們自己的地道中移動。博比特蟲在海水溫度較高的所有海域都有分佈,以其龐大的體型而著稱。自19世紀起,科學家就注意到博比特蟲是多毛蟲中體長數一數二的。多毛蟲是一類多體節蟲,主要是海洋蟲,其中包括聖誕蟲和龐貝蟲。博比特蟲的平均長度是1米,但在伊比利亞半島、澳大利亞和日本,都發現了長達3米的博比特蟲。2019年,一條博比特蟲在日本瀨戶市的一個海上浮子裡被發現。當時這個浮子已在港口附近海面上漂浮了13年,這條博比特蟲何時進入這個浮子不得而知,也不知道它進入浮子時是幼蟲還是半成蟲。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條蟲在這個浮子裡已經舒舒服服地住了很長一段時間,不然它不會長到體長2.99米、體重433克,並擁有673個體節,這讓它成為已知最大的博比特蟲之一。事實上,野生環境中發現的博比特蟲一般沒有這麼大。有科學家推測,人工養殖環境在無意中讓博比特蟲養尊處優,從而長得“腦滿腸肥”。

科學家對博比特蟲的繁殖行為所知甚少。有學者推測,博比特蟲的繁殖始於很早期,當博比特蟲的身長只有10釐米時就開始了。科學家希望通過博比特蟲“親戚”的繁殖行為,來推斷博比特蟲的這一行為特性。一些磯沙蠶科多毛蟲有一種了不得的能力——讓身體為繁殖目的而變形。它們身體後部發生形變,以容納精子或卵母細胞,並且經常有一個大眼斑。受到季節和月相的影響,在一個很短的時間段內,這些多毛蟲的身體後部甚至整個身體都會離開庇護所,游到海面,最終釋放精子和卵子,完成受精。

美麗的熱帶海洋,竟然聚集著身長可達3米以上、嘴巴令人毛骨悚然、並且繁殖行為很另類的惡蟲。這是不是讓你很不舒服?然而,這就是正在發生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