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演技的怪圈」

黃軒「演技的怪圈」


黃軒的演技處於什麼水平?


這是來自豆瓣的一條帖子,約有11萬人瀏覽及回覆,相當一部分網友給了6分的評價(10分制),演技被讚的基本都是他的電影作品。

而當下熱播劇《完美關係》的豆瓣熱門短評中,除卻劇情本身,討論度最高的要屬男女主角黃軒和佟麗婭的演技。

網絡上觀眾都不約而同提出了質疑——曾被多位知名導演交口稱讚的黃軒,如今怎麼啦?

指摘的核心關鍵詞是油膩,最後惹來正主黃軒發微博調侃要喝茶去油。作為85生,35歲的年齡正值男演員黃金時期,怎的就與油膩這一貶義詞掛上鉤?

黃軒「演技的怪圈」

重點是,黃軒的演技曾經是得到過認可的。他早年鬱郁不得志的表演道路被渲染出勵志色彩,之後憑藉文藝片耀眼國際影壇,幾部爆款劇又讓他成功下凡——即便是演配角,也順利闖入了主流觀眾視野,在影視圈安穩立足。

可正如豆瓣一位網友所言,近三年電影裡的黃軒和電視劇裡的黃軒簡直判若兩人。如果說前者貢獻了教科書般的演技,那麼後者則是遊走在浮誇演技的邊緣。

其實,同一演員在電影和電視劇中的表現有差,並非稀奇事。而發生在黃軒身上的這種矛盾狀態,亦有跡可循。

說他身陷至暗時刻,還為時尚早。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部原名為《危機之戰》的《完美關係》,的確把黃軒捲入了有關演技的口碑危機之中。

電影or劇集,分化的演技


與一些電影咖拍劇的降維情況不同,黃軒的影視之路是在電影與電視劇間交替進行的。一邊是電影高票房高口碑的叫好叫座,另一邊是電視劇口碑告急。黃軒在電影界的“高槓杆”並沒有輕鬆撬動電視劇市場,這種失衡自2017年起表現得尤為明顯。

電影、電視劇就像天平兩端的砝碼,如何取捨平衡考驗演員的格局、眼界,甚至是對自我的深刻認知。對那些把表演真正當成“事業”的人而言,失衡雖不意味著毀滅性打擊,卻可以反噬。此刻的黃軒彷彿正掉入這個無法兩全其美的表演怪圈。

黃軒「演技的怪圈」

作為一名出道13年的演員,作品總量不算少。2014年以前他已在多個片場摸爬滾打中積蓄了能量,等待著厚積薄發。

2014年是黃軒演藝事業的首個分水嶺。彼時享譽國際的電影《推拿》讓首次挑大樑的黃軒聲名大噪,其由內散發的陰鬱氣質也坐實了文藝片演員的稱號。但其實早在同年的前一個月,他就因電影《黃金時代》裡少而精的戲份刷足了存在感。

黃軒「演技的怪圈」


儘管大銀幕初露鋒芒,但文藝片的小眾屬性卻將黃軒束之高閣,他的話語權和選擇權仍舊沒有太大改變。為了讓主流受眾看到自己的作品,黃軒決定轉戰小熒屏。

《紅高粱》《羋月傳》《女醫明妃傳》三部反響不俗的大女主劇裡,黃軒甘當綠葉,可謂起點不低,從主創和搭檔演員的陣容來看是一線配置。他用精湛演技漸漸叩開了劇圈上層的大門,完成華麗轉身。而同時期,黃軒只有一部客串的國師電影《長城》上映。

在電視劇領域剛站穩腳跟,國民度有所提升的黃軒又將主要精力放回到了電影。《芳華》《妖貓傳》《非凡任務》三箭齊發,令他表演事業再攀高峰。

黃軒「演技的怪圈」

2017年是黃軒的電影豐收年,外界盛讚不絕於耳。當業內人士和普通大眾都看好他時,誰曾想命運的大錘正在前方等著他。

雖然黃軒依舊保持旺盛的表演動力輾轉於電影與電視劇間,但由於影視項目的製播週期等諸多原因,次年黃軒只交出了電影《玩世英雄》和電視劇《創業時代》兩部作品,而且反響皆不達預期。

好不容易黃軒去年憑藉電影《只有芸知道》扳回一城,可今年初播出的電視劇《完美關係》又把他推向話題中心。這種忽高忽低的演技評價,再次加深了大眾對黃軒演電影和電視劇兩個樣的刻板印象。

黃軒「演技的怪圈」

從數量來看,黃軒主演的電影多於電視劇,而且明顯前者的成績優於後者。但倘若這樣就把他歸為電影咖,未免過於簡單粗暴,想必這也不是黃軒願意看到的。

對一名演員而言,藝術形式只是表演的渠道,打通不同介質壁壘的關鍵是穩定純熟的演技。而這,恰是黃軒陷入演員困局的癥結。

表演的舒適區與盲區


最想嘗試的角色類型是什麼?這是每個演員在採訪時都繞不開會被問到的問題。而那些走出舒適區、挑戰自我之類的預設,通常會是標準答案。

當然,囿於同質化角色不可取,但演員就真的一定要走出舒適區嗎?

在演技類綜藝《我就是演員》裡,李冰冰曾明確表示不贊成演員走出舒適區,“其實演員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在進行各種挑戰,但是總不能挑戰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


黃軒「演技的怪圈」

那麼,何為能力範圍?

對錶演的信念感和作品駕馭能力,是構築演技的基石,也是決定演員演技廣度與深度的基本要素。這也意味著,演員也會存在表演盲區的。

只不過有的盲區是階段性的,可以通過時間淬鍊來打破。而有的盲區卻是天生就具有難以逾越的鴻溝。如此一來,是否要走出,甚至如何走出舒適區都值得探討。

回看黃軒,他的形象氣質和成長經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戲路的發展。

高辨識度的五官、眉宇間自然流露的憂鬱、令人如沐春風的笑容,這股渾然而成的滄桑感與少年感同時匯聚在他身上。這也註定了他會以文藝片這一藝術作品為跳板,大放異彩。

黃軒「演技的怪圈」

那些讓黃軒出挑或者說讓他駕輕就熟的角色,都具有兩極化的底色,要麼悲涼、要麼陽光,這與他豐富曲折的人生閱歷相得益彰。從某種意義來說,如同本色出演。

黃軒「演技的怪圈」

電影《黃金時代》裡陪伴蕭紅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駱賓基,《推拿》裡在黑暗中猛烈追尋愛情、撞得頭破血流的盲人小馬,《芳華》裡被善良所累、命運多舛的文青劉峰,《妖貓傳》裡浪漫癲狂、宛若“痴人”的白樂天,《只有芸知道》裡中年喪妻的隋東風……描摹出一幅紮根土壤、煙火氣十足的平凡小人物眾生相。

黃軒「演技的怪圈」

電視劇《紅高粱》《羋月傳》裡,黃軒又變成女主角的白月光初戀。無論是純良正義、參與抗日的青年才俊張俊傑,還是才華橫溢、落魄時百折不饒的文藝古人黃歇,人設與演員本人的契合度都極高。

反觀黃軒演技被詬病的角色,無不出自那些披著職場外殼談戀愛的懸浮偶像劇,這正是他的表演盲區。

《親愛的翻譯官》《創業時代》《完美關係》裡三個高知男主,變換的是職業身份,不變的是人物自我優越感爆棚的內核。這種用高智商打怪升級、虜獲女主芳心的男主角設定,與爽感網文異曲同工。可放到現世裡,格外違和、相當扎眼。

黃軒「演技的怪圈」

臺前的扮演者承擔了給劇本和人設背鍋的責任。黃軒遭遇詬病也就不足為奇。但作為演員,他又無法置身事外,這依舊與駕馭能力和人生閱歷休慼相關。

黃軒的那張高級臉更適合被大銀幕捕捉,而非電視劇裡默認的能滿足女性受眾戀愛幻想的男主形象。

加上社會職場頂層人士的思維模式並非人人可學,儘管體驗生活能相對彌補短板,但只知皮毛難免陷入畫皮難畫骨的表演困境,或許只能用豐富的想象力去縫合。可要演出這類精英人士的精髓且讓觀眾信服,絕非易事。

所以,我們看到了這些職場劇中黃軒用力過猛、略顯浮誇的表演,用幾個標誌性動作進行符號化詮釋,角色自然會淪為有割裂感的樣本人物。

黃軒「演技的怪圈」

而電影與電視劇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載體,也在影響黃軒身為演員的信念感和對作品的駕馭能力,這是他演技分化的根源之一。

合作過《紅高粱》《羋月傳》兩部電視劇的導演鄭曉龍曾表示,黃軒屬於有點慢熱型的演員,但是一旦進入狀態,就會非常好——這個說法得到過黃軒本人的認證。

這代表在表演時,黃軒需要充足的時間去進入並相信角色、去醞釀情緒,待漸入佳境,表演就會水到渠成。譬如在拍《妖貓傳》時,他在大雪中穿著薄衫、站了幾個小時,凍得瑟瑟發抖,只為拍一個幾秒鐘的鏡頭。

黃軒「演技的怪圈」

可電視劇與電影的製作模式不同,前者不像後者可以給演員相對充沛的時間和空間磨演技。每天若干場次地拍攝,節奏相對更快,要求演員快速入戲,如果是演繹跟自身具有距離感的陌生角色,黃軒的慢熱性格或許就成了軟肋——因為對角色的可信度無法迅速建立。

出道以來黃軒的表演軌跡起落沉浮,很難用單一的標籤來為他這種與生俱來的演員複雜性明確定位,卻也更加印證了演員與角色契合的重要性——成也角色、敗也角色。

體驗派的喜與憂


十一年前,黃軒跟隨導演崔健前赴威尼斯電影節宣傳參演的影片《成都,我愛你》,途徑巴黎轉線時,他把機票延期,在那兒待了半個月。黃軒很享受這難得的閒暇,他感慨“表演不是學出來的,是對生活和人生的感受。”

雙魚座的敏感天性似乎註定了黃軒走的是沉浸式表演的體驗派路數,容易被外界因素左右,因此對手演員在片場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黃軒演技的上下限。

當他與同類型的女演員周迅、孫儷合作時,能碰撞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即興小火花,為自己的表演加分。可是當遇到流量型對手時,演技就會出現倒退,導致油膩被放大解讀。

黃軒「演技的怪圈」

黃軒「演技的怪圈」


但換個角度看,黃軒與流量女星的合作其實是一種基於“合作共贏”目標的必然。

彼時盛行的流量劇讓粉絲們趨之若鶩。在他們眼中,曾獲得電影界一致認可的黃軒如同一隻績優股,是製作與宣發的一大保障。而客觀來說,黃軒也需要藉助流量花和資本的力量在短時間內提高關注度,以謀得作為演員更多的選擇權。

然而,文藝青年黃軒與流量劇接駁後,“佛系”的性格卻與流量的輿論場格格不入,甚至出現演技斷層、水土不服。

一方面,在於這類劇作的懸浮本質和三觀的人設與狗血劇情,會加速演技遭質疑。另一方面,低調的黃軒給劇集的話題營銷增添了一些難度。當內容+營銷這兩張牌在黃軒身上無法最大化生效時,劇集與演員的賦能則抵消為零。

誠然,黃軒對錶演的敬畏心毋庸置疑,可放在劇集生態圈裡卻有些“不合時宜”。

黃軒「演技的怪圈」

表演的逼真與失真,有時不僅取決於演員對角色的感悟力和兩者的契合度,以及對手演員給予的創作刺激,導演的調教也非常重要——這點在黃軒身上得到充分驗證。

堪稱“名導收割機”的黃軒能在綻放光芒,離不開婁燁、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鄭曉龍等多位知名導演的教誨和提攜。當然,是他用敬業在圈內塑造了好口碑,才換來名導們多次遞來的橄欖枝。

結語


眼下黃軒面臨的口碑困境,正是由一些個案累加放大所致。

出於演員的生存本能,黃軒主動拓寬戲路、尋找新的機會,可結果卻不理想。

都說演員的涅槃重生,需要徹底踐行破與立的法則。對黃軒而言,下一次新生的契機在哪呢?是待播的影視作品《她殺》《瞄準》,還是《烏海》?

黃軒站在了一個岔路口——一邊充滿了對錶演的渴望追求,一邊卻不得不抵禦外界的侵蝕。如何尋到共存之術,是表演壽命延續的法門。

表演是一生的功課,一些顛簸起伏對藝術工作者而言並非壞事,豐富的閱歷將激活表演創新的齒輪。在還有試錯資本的時候試錯,反敗為勝的幾率也更大。沉下心來積蓄力量,調整心態,更加認真謹慎地挑選角色,就能衝破當下的瓶頸,迎來下次的展翅高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