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书法练习后,日常书写习惯还是未能改善,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办?

一点清风O学生字


肌肉要形成动作记忆,也就是习惯,需数万次的重复(有人说需十万次),而动作定型后要改则需要成倍的量,即使动作改过来了,以后做动作时老习惯还会不自觉地跑出来,人们说先入为主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为什么学什么东西一开始就要走正路,找内行人教的缘故,如果自学,走錯了路,要改回来就难了。人的肌肉和各种器官在十二岁前是可塑性很强的,过了这个阶段,就开始固化,难以学习新的东西,形成新的习惯。小孩如果十四岁才学说话,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普通人的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一般都是四到七岁开始正规训练,大了才开始或自己乱打后才正规训练,效果都不佳。


听泉生


再次收到关于书法类的问题邀约,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看法。我是北京教育行业从业者,从业经验将近10年,书法教育从业将近7年,目前是北京之永书法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

关于这个问题,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吧。

一是自律。成人来讲自律的比重是占绝大多部分的。想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想纠正一个不好的习惯也很难。而众所周知,书法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小伙伴们,都是感觉自己的字写的不好看就去学书法,学了1个月,2个月就感觉自己应该有进步了吧。其实不是的,进步不仅和你的练习时间长短有关,还和你的认真程度有关。所以自己在练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的警醒自己,按照标准来写,不要像马云同志形容“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的那样,练习了N多遍,该用的时候却不用。一定要时刻按照书法的要求去写,在没有形成肌肉记忆的时候也要刻意练习,刻意使用。

二是他律。如果是孩子的话,他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自律性,需要家长老师实时督促,严格要求刚开始会痛苦一点,一旦养成习惯了后面自然就顺畅很多了。想想小时候你一做错事妈妈马上揍屁股,揍了几次以后是不是好多了呢?o(* ̄︶ ̄*)o

三是内涵。学书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基本上每一个热爱书法的同学,都会读历史,文学,诗词,培养自己的文化内涵,出去感受文化古迹,欣赏名家作品,名品真迹,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让自己真正的热爱上书法,热爱美自然会想让美留在自己的角角落落。

先说这么多,有问题欢迎随时找我交流。


家长优质课堂


书写习惯有的专业术语称之为“肌肉记忆”,习惯一经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有人说原因是临帖没有临进去,也有的说是固有习惯没有完全放空,大多只是理论层面的分析,要彻底割断并忘记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谈何容易啊。


临帖始终脱不开以前的毛病,这是书法学习中经常出现而且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事情,否则临帖读帖就是隔靴搔痒、穿堂夜风,效率太低太低。如果要在短期内有所改观,抱庸建议,不妨尝试如下的几种办法。



一是挑选与自已书写风格差异较大的字帖去临摹。比如,之前学得是欧阳询,就可以先放一放,学钟繇、赵孟頫。或者直接跨度大一点,先攻魏碑。当两种书写风格迥然不同时,以往的习惯就没有“用武之地”了,注意力慢慢也就集中在所临习的字帖上。这对于改掉经验主义、固疪动作,还是有效果的。



二是临摹的深度要加大,不仅抓形貌,更要关注笔法线条与结体规则。触及到深处也会更加促进深度思考,琢磨出更深的精妙。这样就会加深所临之帖对自己的干预影响,从而把精力集中到学摩之中。其实说到底,“习惯当道”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临进去。



三是增大临摹书写的强度。通过大量的反复的临摹训练,来强制性融固化的书写习惯,也就是从根本上改变“肌肉记忆”。这就像小儿阶段改掉“八字步”的毛病一样,要反向批判的去塑造。


抱庸浅谈。


抱庸詩書


问我吧,这方面我是践行者!

记得知乎上,有个朋友也问过这个的问题!

我说,你练的字帖发来。他发来了:临的是九成宫醴泉铭、灵飞经。

我说,你练的是楷书,还是软笔字贴,对日常书写帮助肯定不大。

由于结体与笔画的要求,硬笔若是写好九成宫,速度大约是3、4个每分钟,所以,你练的字对实际书写帮助不大!


他说,高手们说的,书法要取法其上!

…………

我说,你要知道你练字的初衷吧!

怎么说呢?甲骨文,篆书,取法都很高吧?

你再练,你感觉能写好日常字吗?

这点若想不通,我就不解释了。

综上,我直接说我的认识:

要想练的字有较强的实用性,应该以现代硬笔行书字贴最好,古贴行书也有帮助,选临一下古贴个别字也可。

现代行书,我所知道的实用行书高手,练的多的并小有所成的,以下面几个硬笔书法家居多:吴玉生、田英章、荆霄鹏、顾仲安等。庞中华的因为争议,现在练的确实少了。

单单只古贴,却能正常速度下还能写好的,在爱好者中我是真没见过。

好!临对了贴子,选对硬笔行书字贴,是第一步!第二个是,要花大力气,在日常书写中运用你所临过的字!

临得象,和写熟练并掌握有很大距离的,让你的手对这个字的结体形成肌肉记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个需要你大量练习,才能写熟练,写出流畅自然。作为学生,写作业时自然有大量机会!若不是学生,随抄吧,或者整段临帖都行。总而言之,临过的字要写熟练!

第三个,书写速度问题。


练字时的速度,前期精临时要尽量慢点,10~15字/分钟。

但你不能一直过慢,等你整段随抄的时候,要有意思的放快速度,20字左右/分钟,不要太纠结于笔画的精到,结体上没大问题就好的!

硬笔,就是线条突出的,在实用速度下,硬笔结构是比于笔画重要的!这一点,荆霄鹏的字贴里,也有体现,荆的硬笔字,注重结体,超过笔画!

好吧,不多聊了。

“关注我,为你提供最真实有效的练字经验,和有温度的行书示范!”


行书一点通


进行书法练习后,日常书写习惯还是没有改善,原因有两点:第一,时间短;第二,不用心。日常书写多是行书,因此要想改善日常书写而练字,可以先从行书下手。

时间短

日常我们做笔记、写作业的时候,因为需要快速书写,基本上写的时候是不过脑子的。也就是说大脑思考的主要是要写什么内容,而不是要怎么把字写好看,这个时候的书写纯粹是“肌肉记忆”,就是一种旧的书写习惯。

那么要想通过练习书法来改变旧有的这种书写习惯,就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形成一种新的书写习惯来代替旧有的习惯。所以,如果你只是练了一两个月就想让日常书写变得漂亮起来,那有点痴心妄想。

所以,继续练下去,时间够了日常书写自然会改善,这是最大的实话,记住卖油翁的那句名人名言:“无他,惟手熟尔。”

另外我们还要排除一种可能,就是如果你练的是毛笔书法,想通过练习毛笔书法来改善硬笔的日常书写,这个需要更长的时间,除非练毛笔书法的时候,硬笔书法一起练,这样二者都有好处。

不用心

王羲之在《笔势论》中云:“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也就是说不管你聪明不聪明,练上两三个月硬笔书法,应该能有明显地改善的。但是如果你没有改善,说明你练字的时候根本没有走心,你练的时候就是手在练,心没有练。

那么什么叫用心练呢?我认为就是要练的时候,用心去总结、分析、归纳,这样就能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上图这个“清”字,如果是你喜欢的风格,它主要的字根就是“青”,你学会这个字根的写法,那么举一反三,你就应该会写“请、情、精、靖、睛、晴、倩”等字。

上面的“见”字,低下的一撇一竖弯钩的这种笔画组合的写法,你学会了就可以推广到“光、免、观”等字。

再举个例子,上图中的“惟”字,右边的“佳”就又是一个字根,你学会这种写法,然后你就应该举一反三会写“唯、淮、谁、集、难、雄、雅”等等含有“佳”这种字根的字。还有就是常用的偏旁部首,练熟以后也可以举一反三,提高练字效率。

这样练才是用心去练,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练字的时候要走心,多去思考,碰到这种字根类的字,就把字根提出来多练几遍,形成肌肉记忆,下次你日常书写的时候,自然提笔就写出来了。

以上是南山的一些经验分享,希望能帮到大家。


翰墨今香


在练字的过程中,先要肉眼感知到字的笔画特征、字形的间架结构;而后当用心观察笔势走向,认真揣摩读帖;再开始下笔写,在自己的笔下再现出来。

但是往往在实际的训练上,多数人只是手到,一个劲的把一个字重复写上数十遍,却没有仔细体察原字帖,字形的精妙之处。最终不过用别人的字帖,写自己的字而已。纵然努力,只不过是重复着同样的错误。效果自然事倍功半。

其实,书法与其他技艺一样,最是在无处见功夫。那些不能直接展示于人前的地方,反而需要花更大心思和精力,才能真正做到精通,学到本领,本质的东西。我在练字那段时间里,写字不算太多,但走路搭地铁之时,闲下来时,字帖上的字就自动地浮到眼前。

用手者,不过匠人;用心者,方能体察到其精妙之处。

所以日常坏习惯改不了,根本原因在于用心用脑不够,要想有所成,练字一定要手到,心到,脑到方可。祝你成功!

写的不好,勿喷。谢谢!


向先生


讲授式学习,刻意的使用。

学书法从点画开始就要刻意地使用已经学习过的笔画(很多人不愿意在笔画上打基础,开始学以致用)。并不是要学到能写一幅字的结果。

随学随取随用,那又怎样才能能做到呢?

学习的时候想象有一个学生,要将你学的知识与技术讲授给这个学生,这样的话你就要掌握了学习的知识和技术达到能讲授给外人,自然去思考分析其实际情况,各种各样的可能都有考量……知识掰碎揉烂的,技术点点滴滴的做演示的。通过想象、联系和联想,长了自己的见识与高度。

在想象中、实践中运用知识与技术。讲授式的学习方法记忆是最多最久的,理、像、技都记忆深刻持久,运用于日常就自然而然的事。

假如好像是要忘记了,就重新开始一次,周而复始,举一反三,发现开始学习书法和学以致用(学以致教)就是那么回事。

自己的体验就是这样的,开始读帖就要想怎么教授学生读帖,自然就要去学习扩展知识,比较式学习,讲授式学习,不能马虎。


清扬有仪


练字学书前期要改变旧的书写习惯很难,这个手指和手腕上的功夫不听大脑指挥,写一手好字不是简单的事,是长期日积月累练出来的。刚开始学习时或者学习一段时间原来的书写习惯没改过来,一是学习时间太短,二是没有掌握其方法,主要的还是方法,不管事毛笔还是硬笔,先要选贴,刚学者要想快速入门,就要选择字的笔画和结构介绍详细的字帖学习,认真看明白,从基本的笔画开始,进而学习结构,只有自己的字好看了,有了一定基础和功力再学习章法,一步一个脚印,也不要贪多贪大,学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期坚持必有成果。以下习作。





吉鸿1149


这个其实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困惑。

1.毛笔字写好了,硬笔字肯定能写好,但是毛笔字写好了的标准是什么呢?

2.学好的标准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笔画结构的速度加上笔画结构的数量都要过关

你把100个字写得跟字帖上面一模一样,其他的字写的不好,对日常的书写其实看不出来。

学书法要讲究一个数量的问题,你的数量达不到,在实战运用当中是没有意义的。

你把所有的字跟字帖上面写得一模一样,但是要写得很慢,才能写好,那么对你的日常书写也是帮助不大的!

学书法要讲究一个熟练程度的问题,熟练程度达不到,在实战运用当中也是没有太大作用的。

综上所述,只要是你日常的书写没有过关,要么是你的熟练程度没有达到,要么是你的数量没有达到!



佳顺书法网院才主哥哥


学习书法后,日常书写习惯还是未能改善。这是很多初学书法者的困惑。而且如果是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书法的朋友,碰到这种情况,更是纳闷,有时候都会产生怀疑了:我到底适不适合练习书法?甚至对学习书法失去了信心!

请不要着急。这跟你适不适合练习书法没关系。书法并不是需要有特别的天赋的人,才能学习的技能。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书法,只是因各种条件或悟性不高,所以水平有高有低。

学习书法后,日常书写习惯未能改善,主要原因在于你的书法“肌肉记忆”尚未完全形成。

什么是“肌肉记忆”? 

所谓“肌肉记忆” 是指人体的肌肉具有记忆效应,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人体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但一旦获得,遗忘的速度也十分缓慢。最典型的是体育运动员,他的动作就是大量重复而形成肌肉记忆的结果,动作无论正确还是错误,想要改变是十分困难的。

在我们的书法学习中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无论是正确的运笔动作还是错误的运笔动作,经过长时间反复训练,也会形成肌肉记忆。这就是你日常书写习惯未能改善的原因。因为你这个原有书写习惯是十几年、几十年重复形成的”肌肉记忆“结果。

那么如何形成新的良好的书法”肌肉记忆“,以改变自己原来的日常书写习惯呢?

一是思想上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上面之所以讲那么多”肌肉记忆“内容,目的就是让你清楚原因所在。而不是去怪字帖不好,怪笔不好等等或者甚至怀疑自己适不适合练习书法。

二是检查自己的书法练习坚持情况。是选定了一个帖子,专心进行练习?还是朝三暮四,这本字帖练练,那本字帖练练?更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没有按照教材或老师的要求练习?等等。

我反复强调的初学书法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字无百日功“:没有坚持至少三个月持之以恒的练习,你不要跟我说,你在进行书法学习!

三是在第一点、第二点都没问题的基础上。重新开始,再次以初学者的心态(不管自己前面已经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认真并坚持地开始书法学习。

要点:临帖——脱帖——临帖——脱帖~~

说明:(1)首先要临,不管是笔画、结构,要临到非常像为止。

临帖要注意的是,要先看清楚了、读清楚了,然后临。可以先进行临空练习(即先虚写一下,体会这一笔画轻重缓急或这个字的整体结构)。下笔即干脆利落,不要犹豫,一次到位。

(2)在临帖已经十分形似的基础上,进行脱帖练习。即在基本掌握这一笔画或这个字的书写要求基础上。凭对字帖的记忆进行练习。写完后,再去对照原帖,哪里跟原帖有出入,哪里自己记住了,哪里自己没记住~下一次练习时专门注意这些地方,直到脱帖时,也能写出基本形似的笔画或字为止。

通过这样反复的临帖、脱帖、临帖、脱帖~~反复的不断练习,就是要重新培养你的书写

”肌肉记忆“!以覆盖你原有的顽固的书写”肌肉记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习惯形成以后是极难改变的。所以要形成新的书写”肌肉记忆“,改变自己原有的日常的书写习惯,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

但只要你方法正确,持之以恒,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形成良好的新的书法”肌肉记忆“,培养出一种书法“下意识”来。

当我们看到那些书法家挥洒自如地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似乎”下意识“地”下笔如有神“时,你可曾想到,他是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训练,才形成了良好的高水平的书法”肌肉记忆“呢?

以上属一已之见,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书法老师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