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源地萬餘次監測,未發現水質安全受疫情防控影響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3月11日舉行發佈會。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表示,監測中未發現受疫情防控影響水質安全的情況。受疫情防控消殺影響,飲用水水源地54次檢出餘氯,但低於自來水廠出水標準,不影響自來水廠水質。

趙群英介紹,從1月20日到3月7日監測統計的結果表明,337個地級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的比例是84.5%,比去年同期上升11.4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6%。

1817個國家自動站預警監測數據顯示,I-III類水質比例是86.1%,IV、V類的比例11.7%,劣V類也就是最差的水體佔2.2%。和去年同期相比,I-III類增加8.5個百分點,中間的IV、V類下降了5.1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下降了3.4個百分點。

趙群英說,疫情期間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是監控重點,在原來常規監測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了餘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特徵指標。從飲用水源地的監測結果來看,累計對飲用水源地開展了14915次監測,未發現受疫情防控影響水質安全的情況。開展了1901次的餘氯監測,受疫情防控開展消殺工作的影響,其中54次餘氯是有檢出的,佔比2.8%。但是監測的濃度均低於自來水水廠的出水水質標準,就是0.3mg/L,這不影響自來水廠的水質情況。

新京報記者 許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