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关大捷,清军打赢了法军,但为何还要签订耻辱条约?

晚清从1840年开始,从一个富裕傲慢的天朝上国,变成一个“以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半殖民半封建的老大帝国,是经历一个异常堕落的过程,比前明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让人诧异的是,大清不仅打输了割地赔款,打赢了也割地赔款。打输了,技不如人,不割地赔款,列强就要兵发北京城,武装割地。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割地赔款,大家也就认了。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就算大清帝国一下子把列强打走了,甚至打得帝国政府都倒台了,还是要割地赔款,叩头乞降,这是为什么呢?

镇南关大捷,清军打赢了法军,但为何还要签订耻辱条约?

镇南关

镇南关,顾名思义,就是兵镇中华之南的意思,位于现在的广西凭祥市西南端,与越南相接,现在叫做友谊关。在1884年的时候,越南还属于中国的藩属之国,但是法国人就开始一步步蚕食越南,无能腐败的大清就当做没看见,安心在紫禁城做一只鸵鸟。

但是法国人的野心是慢慢膨胀,大清帝国的首脑们不懂得“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个道理。占据越南之后,法国人又兵发广西,直接将南边的镇南关给打了下来,清军前线统师潘鼎新望风而逃,这也不奇怪,因为在晚清的历史上,大清的正规军基本都是不堪一击的。

法国人在如此轻易击败清军之后,就立了一块牌子,还特意用中文写着“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

镇南关大捷,清军打赢了法军,但为何还要签订耻辱条约?

但是中国人哪里可以听任法国人这么乱来,一下子就组织了一波反攻,把镇南关给夺了回来,并把侮辱性的木牌拆了,同时写了一块“我们会用法国人的头,重建我们的门户”。法国人在越南轻易得手之后,自然不肯轻易放过广西,还是继续组织兵力进攻镇南关。

并且在进攻镇南关的同时,法国人还水路并进,同时围攻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并且试图侵占澎湖和台湾。值得一提的是,在1895年签马关条约的时候,法国人还不怀好意地跟大清帝国,反正你要给了日本人,还不如先转给我,真是贪婪又可恶。

镇南关大捷

这个时候,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能像大清的正规军统领潘鼎新一样毫无骨气的逃跑,这个时候广西钦州人冯子才和刘永福出场了,因为身后就是家园,广西军民已经无处可退了。

既然大清正规军如此军纪涣散,不堪一击,所以大清帝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让冯子才帮办广西军务,就死马当活马医。冯子才当时已经是一个隐居的老将,因为当初看不惯官场的腐败黑暗而隐居,而刘永福则是一个流浪越南许久的黑旗军首领,一度是清廷眼中的叛军。

镇南关大捷,清军打赢了法军,但为何还要签订耻辱条约?

面对一群杂牌军,法国人是保持着一个非常轻视的态度,大清的正规军都那么弱小,更何况是一群临时召集来的农民军。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蛮横不可一世的法军居然被这群农民军弄得狼狈不堪。特别是刘永福原来黑旗军班底组成的军队,更是让法军难受得不行。

在镇南关一战之中,法国人被杀死74人,伤了200多人,这一场战败,导致整个法军逃回文渊、谅山。其实一场战役失败本来没什么,从来无不败之兵,曾经制霸欧洲的拿破仑都兵败滑铁卢过。但是这场失败,却有着关键的意义,那就是法国总理茹费理内阁直接倒台。毕竟做错事,总要有人出来负责。

胜利下的丧权条约

这一场战争本来是以大清的胜利结束,照理说,再怎么也得能签一个不卑不亢的协议吧。但是出乎大家的意外,大清帝国跟法国居然签了一个《中法天津条约》,条约的内容就是放弃越南,将越南移交给法国。这消息传到一些封建大吏的耳中,直接懵了,直接怒骂,“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为什么大清打赢了,但是还是要签一个卖国条约呢?这是因为这场仗赢了没错,但是大清已经没钱打下去了。大清打仗一直有个问题,那就没办法筹集军费,大清在镇南关一战中虽然只消灭了几十个法国人,但是整个中法战争大清已经耗费了3000万两白银,其中40%是外债。

镇南关大捷,清军打赢了法军,但为何还要签订耻辱条约?

和大清的拮据不一样,在法国和大清在镇南关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法国人还千里迢迢跑过来问大清要不要借钱;对法国来说,跟你打仗不妨碍我跟你做生意。这个钱当然也不是单纯借给大清打法国的,这是缺心眼。

这借款条件很多,一是借了法国的钱就要停战,这其实也没啥不好的;二是要用这钱来买法国的兵器和铁路设施,这就有一个问题,兵器的质量可能就不能保证,法国人怎么可能卖一批强力武器给大清打自己嘛?三是,这钱要有保障,一个是大清的关税,等铁路好了,就拿铁路税来抵债。并且这钱的利息很高,大概有7%到8%,所以从这点可以看出法国已经进入到金融时代的时候,大清还在钱庄时代里浮沉。

镇南关大捷,清军打赢了法军,但为何还要签订耻辱条约?

并且更雪上加霜的是,法国的法国总理茹费理内阁虽然倒台了,但是法国还是同意了增加驻扎在越南的法国军队的军费。一边是大清没钱打仗,前线的士兵连饭都快吃不上了,一边是法国公然跑到北京城里来炫耀国力,并且在疯狂增强法国军队的战力。

在此消彼长之下,如果法国人真的想打的话,大清是真的顶不住,所以怕事的大清朝廷还是选择了签下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这情况下,大清实在是不想打下去了,因为这样会拖垮大清财政的。这显然是只会算小账,不会算大帐,因为大清如此窝囊的态度,激起了列强的贪欲,导致外国侵略更加起劲。

晚清的悲剧有两点比较主要,一个是国力不济,连打仗都没钱,不输才不合逻辑;另一个是整个大清朝廷畏缩怕事,连赢了都不敢再打,所以晚清自然被钉在在耻辱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