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宋代是積貧積弱,從整體上來說宋代真的很弱嗎?

木瓜


宋朝除了軍事和政治非常弱,其他方面都是空前強大的,比如,經濟、社會和文化,這個“積弱積貧”指的就是軍事和政治。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各個方面吧。

1、宋朝的軍事和政治非常弱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坐上皇位,建立了宋朝。趙匡胤是個聰明人,為了防止這類事件發生在他們宋朝身上,於是趙匡胤採取了“抑武重文”的措施。但是,這樣雖然抑制了兵變的發生,卻造成了另一個巨大的危機。宋朝抑武直接導致軍事實力不斷削弱,竟然到了周圍一些小國家都打不過的地步,他們除了向遼金稱臣以外,還向西夏這樣的小國家稱臣,這是華夏民族有史以來最大的恥辱!他們還要每年向遼金、西夏等國進貢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品,這也直接導致他們在政治上任其他國家宰割,基本沒有多少發言權。然而,宋朝除了軍事和政治弱點以外,其他方面還是很強的。

2、宋朝的經濟絲毫不落後

宋朝時期,指南針的發明使得宋朝航運蓬勃發展,他們除了能通過絲綢之路與陸地各國貿易往來,還可以通過航運向海上各國進行交流,進行貨物往來。這讓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能夠出去,國外的一些東西也能夠進來,使得宋朝的經濟快速增長。宋朝因為經濟發展很快,用銅錢和銀子不太方便,再加上宋朝造紙術的發明,聰明的宋朝人研究出了另一種支付方式——交子!交子就是最早的紙幣,他的出現直接讓人們擺脫了繁瑣的銅錢和銀子,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航運的出現也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為以後海上貿易做好了鋪墊。

3、宋朝的社會生活非常繁榮

宋朝的經濟發展很快,經濟實力很強,那麼宋朝人的社會生活自然是非常幸福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當初專家在打開這幅畫後,就被畫中所描繪的東西給驚到了,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這幅畫直接將宋朝人們的生活和社會清晰地記錄了下來,為我們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繁榮昌盛。

4、宋朝的文化具有別樣的特色

宋朝經濟社會發展昌盛,文化自然也不遜色於其他朝代。唐朝時期詩歌的發展已經達到了巔峰,而宋朝人在唐詩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另一種文體——宋詞!宋詞讓一些學者的作品能夠更加直觀的表述自己想要表述的內容,不像唐詩那樣隱晦。像蘇軾、辛棄疾等這樣優秀的詞人,他們各具風格的詞就是宋詞中最定典型的代表。

由此可見,宋朝除了軍事和政治相對落後以外,經濟、社會和文化等都是非常強大的。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大家如果有其他想法歡迎評論留言哦!


那些歷史的真相


聖宋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天下素知。昔日夏州攻繼遷之時,岐溝戰休哥之日;幽州遇大石,太原逢宗翰;割地棄船於白藤江,奪車避箭於高粱河:此皆無敵於天下也!

很多人很在吹宋軍勝利率,勝利90%都是防禦戰,高勝率來自高捱打率

漢唐揍人十拳,被防住五拳,之後五拳把人打死;被人幾次打成重傷,都能滿血復活然後接著去揍人。然後——漢唐好垃圾啊,國都六陷天子九逃。

宋被人打了十拳,防住七拳,之後三拳直接把宋打死,連復活都沒有。

然後——壯哉大宋,對外勝率70%。

當然了,宋軍也不是一開始就弱,趙匡胤時就很強,人家畢竟是脫胎自五代十國那個武人橫行的年代。

這個時候我們就得@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人物——趙光義

宋軍弱源於以下幾點:

1、軍隊士氣普遍低下,宋太宗北伐一次性報銷了他哥留下來的全部精銳,軍隊的傳承沒有了。

2、貪汙腐敗成風,裝備很多看著嚇人但質量不達標

3、馬少,缺乏強力的騎兵部隊(很多人喜歡把這個大鍋甩給唐,實際上宋朝自己自作自受)

4、由於以上幾點,造成宋軍的戰術思想整個就有問題。

關於前兩點大家耳熟能詳。其實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是很徹底,邊軍的兵權沒全弄掉,他弟弟戰敗後徹底廢掉了武將的地位,文官全盤接管軍隊。

文官的確比武官安全(對皇帝而言),不過除個別天賦異稟的人,大多數文官不會治軍也不會打仗,然後就是坍塌式的腐敗和守內虛外(宋朝不抑制兼併,靠腐敗換大臣的忠心嘛)

邊民民風彪悍,對契丹女真仇深似海,本來是當兵的好苗子,但是根本得不到朝廷的信任,邊境的民團裝備極差。

中央禁軍裝備精良,然而兵源都是流民。

什麼募兵制是最先進的軍事制度,屁。

在民族國家誕生前,有吃有喝有太平日子過,誰願意當兵?

募兵制的直接結果是,招募的都是混不下去的地痞流氓,人家當兵就為了混飯吃,報效國家?國家是啥?紀律?老子在城裡下館子都不要錢……

700年後的英國也面臨著軍隊裡充斥著募兵募來的地痞流氓的問題,英國的解決方式是,臨陣脫逃的,私自搶劫的(奉命搶劫不算)就地處決,開小差、違抗軍令等,鞭子往死裡抽你丫的,輔之以近代步兵操典,對軍隊的作戰技巧,隊列都進行了極為嚴格的訓練,才把部隊收拾的服服帖帖。

宋朝並沒有這麼前衛的治軍思想,混飯吃的兵,混飯吃的將軍+一個啥也不懂的軍事主官,戰鬥力從何而來?

關於宋朝的馬,我給大唐辯護一波。

很多人認為是唐朝錯誤的民族政策致使大宋開局沒有養馬地,導致宋軍始終無法組建強力騎兵。

然而……

宋朝開國有馬匹20萬,自己敗光的

至於養馬地

漢朝開國有養馬地嗎?為啥人家就能培育出良種軍馬然後數萬騎兵北擊匈奴

唐朝滅東突厥時全國官馬不過數萬,不照樣突襲王庭大獲全勝。

哦,關於漢唐的馬政。

盛唐基本保持在30萬匹官馬以上的水平,但別忘了武德二年,全唐總計有馬三萬六千七百匹。

再看老祖宗漢朝,天子連四匹同色的馬都湊不出,大臣出門坐牛車,但武帝時全國官馬四十萬匹。

自己腐敗別怪老祖宗不給力,更何況老祖宗對你真的仁至義盡了。

大宋入貢北西南,萬國來艹萬古傳。

欲比漢唐無開疆,欲比朱明屢賠款。

欲比南朝臣胡虜,欲比東晉失安南。

君不見,

強漢萬里斬單于,犁穴封狼居胥山。

盛唐南酋長賦詩,頡利可汗舞殿前。

又不見,

開國不能收幽燕,背盟棄約轉臨安。

自毀長城弒武穆,嗚呼國祚亡崖山。



大德大威寶寶龍龍


宋代積貧積弱,最早是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提出來的。但是這個積貧積弱,指的是國家、政府,而不是宋代社會。

1.國家的積貧積弱

政府實行“不抑兼併”的政策,土地兼併現象非常嚴重.地主隱瞞土地,少交賦稅,影響了國家賦稅收入。

北宋重文輕武.通過科舉考試,起用大批文官,形成了龐大的官僚機構,官僚開支與日俱增,使國家財政負擔日益沉重。

“守內虛外”的布兵原則和軍隊戰鬥力低是造成北宋“積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宋朝實行土地兼併政策,使階級矛盾繼續惡化且農業級濟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中央財政收入比前代是增多了,但支出卻比前代更為龐大,使得宋朝積貧。

另外宋朝確實在軍事上處於守勢,相對於漢唐,宋朝沒有完成全國的統一,幽雲十六州不在自己手中。雖然有人會指出宋朝對外戰爭是勝多敗少,但也要看到這些戰爭規模都很小,並沒有大規模的戰役。另外,這些戰爭多數是守城戰,屬於防禦性。總體來說宋還是處於戰略守勢。

2.宋朝社會的生機與繁榮

白銀和交子的出現,隨著北宋商品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量也明顯增加。至南宋,紙幣的品種又有所增加,主要有東南會子、川引、淮交、湖會四種,且有不同的面額。除幣種有所增加外,發行數額也大大增多。這些都大大便利了商業活動。

宋代眾多的水陸交通幹線、支線,將地區性中心城市與其它縣、鎮聯結起來,形成了全國性的商業網絡,這也是宋代商業繁榮的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大都會,開封、揚州、成都等繼續發展,商品經濟十分發達。

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以泉州為中心,對外貿易增多,對外貿易繁榮。

總體上來說,宋朝的積貧積弱是相對國家、政府而言。民間社會在宋代卻是很強大與有活力的。


秋山散人


宋朝的弱是相對的弱,比起強漢盛唐,確實勢力範圍沒有那麼廣,不過你要真覺得它弱就大錯特錯了。

發達的經濟貿易

北宋是我國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北宋最高歲入1.5億貫,南宋保有半壁江山也歲入1億貫,直至清末才趕上北宋的水平。宋朝對待商業發展持歡迎態度,改變了農業為本的政策,經濟貿易得以快速發展。當時已經有好幾個人口百萬的大城市了,比如汴京、南京、杭州、泉州、成都等,沒有發達的經濟活動很難想象。

富裕的生活水平

宋朝朝廷資金充足,有足夠的財力提升福利,於是官員的高薪,宋朝很少聽到官員貪汙的情況。朝廷還出資興建福利中,為窮人提供保障。另外宋朝時城市沒有宵禁的,酒館林立,夜生活特別豐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休閒方式。

屈辱的對外戰爭

宋朝被認為弱則是因為對外戰爭的失利,被遼國南征直逼汴京,最後訂立澶淵之盟。啃不下西夏,北宋還被金滅了,最後蒙古人徹底統治了南宋。但我們要知道,宋朝延續300餘年,大部分國土都在統治之下,歷史上最強大的蒙古滅宋用了45年,說弱絕對不可信。

宋朝發達的經濟和富裕的生活給人印象深刻,這也導致了宋朝軍力被低估,給人以孱弱的感覺,但歷史已經給了清晰的答案,宋朝絕不弱!


以史知今


北宋,並非真弱!

總體上來說,它在經濟方面的實力,遠比盛唐要強大。

有史料可以證明,宋朝的經濟十分發達,是當時整個亞洲的文化和經濟中心。

在這裡,就不得不說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就是當時的某東方小島國,欽慕宋朝文化,甚至不遠千里來宋朝學習。

隨行的女子,更是不遠千里來宋國“渡種”。



所謂渡種。

就是當時的島國貴女,來到宋國,向當時的士大夫自薦枕蓆。

她們或一人,或多人,與士大夫yin樂,借種。



每與一位士大夫歡愉,就會將其的名諱寫在衣服上,衣服上的名字越多,她們回到島國後的身份就會越尊貴。



(古時愚昧,那些貴女以為和更多的男人歡愉,身體中會有更多宋人的血脈)

在這些貴女懷孕之後,保護她們的武士,就會護送她們回到島國,將她們嫁給國中的貴族。

而島國的貴族,都以娶這種渡種回來的貴女為榮。

因為在他們心中,他的後代們的身上,就擁有了高貴宋人的血脈。



所以,後世某網絡論壇上,說島國人是我們中國人的後代,並非無中生有。

從此處看,大家就應該知道,宋朝在當時的影響力如何!

這個國家,絕對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衰弱,否則當時島國的貴女也不千里迢迢的來送炮。



(此處不是筆者杜撰,而是有真正的史料記載……)

說完宋朝文化,我們再談談宋朝的經濟。

眾所周知,宋朝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

它的商業,更是繁榮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據史料記載,宋朝的商人,貢獻了當時將近三分之一的國家稅收,商業極度發達。

宋朝的航海業和製造業也很強。



因為強大的造船能力和航海技術,讓宋朝商人的足跡踏足到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五十多個國家,差一點就把生意做到了世界的另一端。

中國的瓷器、造紙術、火藥技術也因此傳播到了西方世界,在另外一個世界,開花結果。

不吹噓的說,西方世界的發展能夠那麼快,就是得益於大宋的智慧!

在這裡,我要為大家科普一下。



鼎鼎大名的活字印刷書,也是出現在北宋時期。

這項發明,對推動我國文化傳承,起到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而且宋朝的紡織業很發達,南方的棉麻織錦和蜀中的絲綢,更是在周邊國家以貨幣的形式流通。



宋朝的瓷器更是世界聞名,被西方世界譽為“東方白金”!

還有宋朝的農業,也很發達。

宋朝時,農作物種類豐富,老百姓吃食無憂。

據說,炒菜這種烹飪方式,也是從宋朝開始的。

所以在吃食方面,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宋朝人民的幸福指數絕對排在第一位。(吃貨的幸福時代,捂臉笑:-D)

綜上所述!

宋朝經濟發達,國力強盛,對周邊國家影響深遠,是當之無愧的大國。

只可惜,杯酒釋兵權、重文輕武等國策,限制了宋國軍方的實力,沒有強大的武力保護。

宋朝的強盛也如鏡花水月一般,空有其表,在無數外敵的侵略下,一步一步走向敗亡……


我是冠軍侯阿


其實積貧積弱就是很多人對北宋的整體印象,經濟繁榮、科技發達也是近代以來人們研究宋史側重的熱點,但綜合國力講究的是綜合。

宋代積貧積弱這個概念的產生有一個歷史過程,從南宋開始便有“積弱”一說,經過元明的不斷研究,到近代,“積貧積弱”變成了公論。

積弱我們暫且不提,我們來談談積貧問題。

一、國富不代表民富

宋代的經濟的確很繁榮,有趕上中國經濟重心南移,使得宋代經濟成為最大的亮點。

有很多學者研究出了各種經濟數據,說明宋代經濟如何繁榮,這是事實不假,但是最大的事實是國富不到民富。

宋代為了消除地方割據,實行“強幹弱枝”的做法,收地方財權,設立路轉運使,將地方財賦運送到首都,使得中央富而地方貧,這是基本事實。

所以我們看到宋代經濟的繁榮,卻沒有看到繁榮背後的東西。

舉了例子,東京城有一萬家五星級酒店,的確很繁榮,但是有多少普通百姓能去住五星級酒店呢?

宋代百姓的整體生活也許和前代相比進步了一些,畢竟時代也在進步,經濟繁榮的成果多少也能惠及百姓一些,但是惠及了多少才是研究者要關注的。

國家富裕而老百姓貧窮的例子並不少見,甚至還有國進民退的。

二、宋代冗官問題嚴重,這都是需要百姓來供養的

宋代大開科舉制度,錄取比例大幅度提高,在籠絡了文人士大夫的支持的同時也帶來了冗官問題。

這從宋仁宗時期開始,“冗官”就成為朝臣力主改革的目標,說明這的確是個大問題,但是士大夫利益既得者不願意改革,使得冗官問題愈演愈烈。

這麼多官員最終都需要百姓來養活,你說百姓能活的好嗎?

具體的研究,就留給大家去研究吧,我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國富了,民有沒有富才是關鍵。

我們不能停留在字面的自嗨上,一看GDP多少多少就高興得不得了,在看看自己的工資你再高興不遲。

國家有錢,百姓手裡也有錢,這才叫富。國家有錢,百姓手裡沒有錢,這叫虛假繁榮。


微史春秋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但是宋代被扣上了一頂大帽子:積貧積弱。但是實際上宋代並不弱。宋代經濟繁榮程度超過了盛唐,科技實力也十分強盛,四大發明中有三個都是在宋代發明的。宋代的綜合國力其實還是非常強的,接著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

一 經濟方面

從經濟上面來說,宋代的商業經濟在整個古代社會都是非常發達的。首先,出現了許多世界性的大城市, 開封、杭州成了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海外貿易發達, 指南針的發明和推廣, 還出現了“交子”,宋錢成了世界性的通用貨幣, 在亞洲和非洲考古發掘中,出現了許多宋代貨幣,從這裡可以看出宋代經濟的繁榮程度。

二 軍事方面

提起宋朝的軍事,都會想到戰鬥力弱,經常被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欺負,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就以北宋為例,它面對的是北邊的契丹政權,雖然北宋組織的幾次大規模對遼的軍事行動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對遼的防禦卻是積極有效的,契丹都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雖然在後來達成了被視為恥辱的檀淵之盟,但是這背後反映出了另外一件事情:合約的達成表明了雙方的實力旗鼓相當,契丹的騎兵比北宋強,但是北宋的經濟體量卻十分的龐大,在持久的情況下,絕對能夠打贏契丹的。

三 國民素質

北宋的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使得民間百姓的素質也發生增長, 不僅官方的學校十分發達, 明間的書院也大量興起。宋代讀書人的比例遠遠超過了歷朝歷代讀書人的比例,科舉進士的比例比以前更加合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縮下了地區間的差異,國民素質也高於周邊地區。

綜上,宋代實際上並不弱,積貧積弱根本不能概括宋朝的特點,從整體上來說,宋朝其實是整個時代中最強的存在。


時光穿影


我不認為宋代積貧積弱,積貧積弱是相對的,從文化上來講,當時的宋朝可謂是百花齊放,名人輩出,湧現出了像蘇軾、王安石、歐陽修、陸游等一大批文人,在中國的文壇史上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經濟上,宋朝的GDP佔世界的百分之八十,開放沿海口岸,全面發展海外商業往來,當時的瓷器、絲綢遠銷歐洲。科學方面,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出自大宋一朝,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內容極為豐富,囊括了方方面面的科研成果。軍事方面,因為宋面對的都是實力很強的遊牧民族,宋的崛起,結束了中原地區百年的戰亂,因失去北方屏障幽雲十六州,幾次收復未果,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地區經濟虎視眈眈,垂涎三尺。宋朝沒有騎兵,但陸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對外戰爭勝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十。所以,說宋朝積貧積弱太不客觀,是不符合歷史的。


共飲江中水


題主好

宋朝其實整體並不弱,反而有些地方是超越古代其他封建王朝。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經濟,宋朝的商品經濟在我國古代封建王朝中算是最強的了,其經濟發展的速度,實力更是遠超西方其他國家,GDP更是超越西方國家400美元,強悍的經濟實力,使宋朝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帶動定了宋朝的科技,文化,教育的發展,《清明上河圖》更是提現了宋朝繁榮的經濟實力。

二,宋朝的現代化模式,現代模式社會特徵:①普及教育②軍隊與警察分家③部隊靠服兵役四政府和軍隊分家等等這些在宋代已經做到並且完善了。 宋朝的社會模式和西方的現代社會模式幾乎一樣,只不過早了一千年,比如:公務員制度,宋代完善了科舉制度,只到清朝科舉制度一直都是統治階級挑選人才的手段。

三,軍事制度,宋太祖趙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後,為了防止出現“藩鎮割據”的情況,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手段直接將軍權收回,這就進一步強化了君權,是宋朝的軍權由皇帝直接控住,其中最精銳的部隊駐守在皇城附近,保衛皇族,地方的兵力實力不足,這就導致了北宋朝後期“守內虛外”的情況。

最後其實宋朝並不是積貧積弱,而是到了後期國家全力機構逐漸臃腫,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去養國家的公務員,這也導致了國家權利機構能力逐漸底下,這也是宋朝“重文輕武”結果之一






小歷史課堂


【藝文雜記】很高興與大家分享個人觀點:

其實貧和弱是兩個方面,一般情況下,貧會導致弱,便弱卻不一定貧。宋代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經濟上不貧

宋代開創性的打開了唐代的坊牆,取消了裡坊制,沒有了宵禁,各個街區也以互市自由貿易。這樣加大大拉動了內需,激活了購買力,增進了經濟的繁榮。

宋代的經濟開放程度,在古代歷史上也是空前的,宋代的造船技術也是非常發達的,所以對外進出口貿易也是非常頻繁和成功的。

所以,宋代雖然版圖小,從但是經濟是很繁榮的,經濟實力還是比較強的,這也是北方民族覬覦中原的原因。宋代在連年進貢北方民族的情況下,還能維持自己經濟的如此繁榮,可見其一點都不貧。

軍事上真弱

自從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之後,北方的軍事防線徹底瓦解,中原沒有了北大門,宋朝也一直無力收回。


也或許正是因為宋代的經濟太繁榮了,不需要那麼大的版圖,割點地賠點款,只要過得安逸就行,所以也懶得培養軍事實力。即使有名將岳飛,還被自己人給害了。

甚至孱弱到,金朝南下攻取北宋汴梁,擄走徽、欽二帝,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宋代的歷史上,一直輪番被遼、金、蒙古輪流欺負著,與漢唐相比,是真的弱。

非常感謝您看到了這裡,【藝文雜記】會持續在此領域更新不成熟觀點,期待與大家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歡迎關注,並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