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招降不了庞德,为何不送回成都让马超来劝降?

缅怀未逝的青春


首先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马超投奔刘备的时候,完全可以派人将庞德从汉中接到成都,然马超并没有这么做。

足见马超人品不行,乱世中君择臣,臣亦择君,马超被击溃,一家老小都被夏侯渊剁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马超为何有这种态度,你看刘备,颠簸数十年才有刘禅,为了赵云都肯摔阿斗收买人心。

想必是觉得大丈夫何患无妻,又何患无子?

刘邦踹妻踢子下车,方有大汉四百年基业,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再看看马超的出生环境。

马腾年轻时以砍柴为生,不得已娶了羌女,然马腾自视甚高,根本就不喜欢有羌人血统的马超。

马腾自称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跟卢植家师傅、袁隗家老丈人、赵岐大舅哥——马融是一家子。

马超小时候为了证明自己,单挑阎行,结果差点没死在阎行手里。

马超随马腾一点点征战创下硕大名声,而马腾却想重振马氏家族,二人观念相差太大,马腾被曹操召进雒阳,带走马休、马铁,甚至马岱,却把马超留在凉州。

说的好听是把部众交给马超,实际上曹操已有中原,马腾入京为卫尉,这可是九卿,不是李郭乱封的九卿,而是实打实的九卿,如马超不反,马休、马铁就会留在雒阳,之前也能荫封中郎将,扶风马就成了雒阳马,妥妥世家。

马超一怒而反就是马腾不曾将其看做儿子,而庞德肯定是马腾的心腹,新老权利交替,庞德就是牺牲品,好好的生病很可能就是心病。

庞德的哥哥都跟马超入蜀,庞德怎会不去,哪怕爬也该爬去,可庞德呢?选择留在汉中。

做内应吗?

那岂不是找死。

庞德反而得了张鲁的信任,足见庞德跟马超是有隔阂,甚至是很深的隔阂。

庞德入了曹营大概是不受重用的,不然也不会抬棺表决心,也不会有董衡董超的制衡。

曹操笼络人心有一套,给庞德娶妻生子,庞德之子就是灭关羽满门的庞会。

就是关羽把庞德送到成都,庞德也不会投降,其兄在蜀,其在魏,不论蜀魏谁赢,庞氏算开枝散叶了,前提是庞德得死。

庞德明白,关羽也明白,何况庞德又是个好对手,关羽必须得成全他。





绣衣老王


庞德为何不降关羽,不仅要从他的个人气节上看,更要考虑整个三国时代的形势变迁。

当然,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庞德的生平。

庞德字令名,三国时将领。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

庞德年轻时,跟随马腾镇压羌人和氐人的叛乱,因功升为校尉。建安年间,曹操讨伐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袁谭派出一支偏师出河东,进击曹操侧方。

曹操兵力有限,只能让留守关中的钟繇招抚西北各路军阀,借助他们的兵力阻击袁军。庞德就在这场战争中大放异彩。

当时马腾派其子马超支援钟繇,庞德在马超麾下作战勇猛,亲手斩杀袁谭大将郭援。被拜为中郎将,封都亭侯。此后他又多次随马腾出征,冲锋陷阵,勇冠三军。

后来马腾被曹操招到许都,担任卫尉高官。庞德就归属马超统辖。

和《三国演义》的描述不同,历史上,马腾是打算留在许都安享晚年的,但马超不顾父亲安危,联合西北各路军阀起兵反曹。曹操在击败马超之后的第二年,杀死了马腾——所以马腾是被自己儿子害死的。

在这次事件中,庞德选择追随马超起兵,实际上是对故主马腾的背叛。

后来马超被曹操打败,庞德追随他到汉中投奔张鲁。曹操大军入汉中后,庞德没有再次追随主公马超去成都投奔刘备,而是投降了曹操,实际上是他对马超的背叛。当然,他之前跟着马超从关中一路败退到汉中,也算仁至义尽。曹操也对他不薄,拜他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

襄樊之战,由于庞德哥哥当初跟随马超投靠了刘备,曹军将领都觉得他不可靠。庞德说:“我受到国家恩典,誓死报效。我一定要亲自攻打关羽,今年不是我被关羽杀死,就是我杀死关羽!”

他果然亲自和关羽交锋,并且表现英勇,一箭射中了关羽的额头。由于常骑白马出战,军中称为“白马将军”。

后来关羽水淹七军,庞德被俘虏。关羽亲自劝降说:“你哥哥在汉中,我想让你做我的将领,你还不早点投降?”

庞德大骂关羽,说:“你家刘备只是庸才,我宁愿做国家鬼,不愿意做贼将!”被关羽杀死。

回到问题,关羽为什么不让马超劝降庞德,很简单,因为

庞德当初已经背叛过马超了。所以关羽劝降,都没有提马超,只提庞德的哥哥。

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

那么为什么庞德曾经先后背叛过马腾、马超,却不肯投降关羽呢?

从他个人的角度讲,战前已经立下誓言,不是他杀关羽,就是关羽杀他,当然不能那么快就反复无常。

从大局上看,此时已经不再是前三国军阀纷争的年代,武将们跳槽换主非常常见;此时三国鼎立之势已经基本形成,三大势力对各自武将的控制程度大大提高。

就拿庞德来说,跟随马超起兵反曹,留在许都的马腾不能拿他怎么样;在汉中投降曹操,马超也对他无可奈何。

而襄樊之战,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曹操这里。他死后,曹操立即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列侯,如果他投降了呢?恐怕小孩活不了,老婆要被曹操拿去改嫁了。

所以后三国时代,投降的武将比前三国少多了。


庄苏谷


很多学者认为庞德其实可以降,只是两军交战,各有傲气最终没有达成一个好的结果,有一些朋友就大胆的猜想,关羽竟然降不了庞德,为何不把庞德压到成都让马超来劝降,毕竟马超是庞德之前的老领导,出生入死,如果让马超来劝降可能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我们先看看三国志的一些记载:

《三国志 庞德传》记载: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焉?”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其实可观分享,关羽不送庞德回成都主要有3个原因。

其一。关羽心高气傲,没有站在大局考虑。觉得你不是觉得很了不起吗?你不服,那我就杀了你,我关羽是什么人?怎么能接受你的辱骂?杀了算了。

其二。羽这时已经有很大的权力了,假节钺,可以独立行驶权利了,军中犯法的大将可以直接军法处置,何况是一个俘虏呢?我关羽好心劝你降,你不但不降,还辱骂我老大,既然如此,不废话,一个字,杀。根本用不着请示刘备,更不要押回去成都找马超劝降了。

其三。关羽压根就看不起马超,虽然马超武艺高强,取成都立下大功,但是,毕竟是降将,在关羽眼里,那地位很低,关羽怎么能看得起马超?否则,也不会写信给诸葛亮要回来和马超单挑,关羽看不起马超,肯定也不会把庞德押回成都,让马超劝降了。





缅怀未逝的青春


关二爷的性格在小说《三国演义》把他刻画的淋漓尽致,忠勇、好面子、傲气、骄横。这些性格是他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自古人无完人所以已关羽的性格即使庞德投降也不会对他另眼相看的,马超和黄忠就是个例子同为五虎上将的将领关羽根本不把马超和黄忠放在眼里。所以关羽招降不了庞德,也不会回成都让马超来劝降,性格决定一切。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他集骄傲,狂妄,轻敌,自大于一身。

樊城之战的伏笔

关羽在樊城之战的败笔,就出在庞德这里,这个庞德原先是马超的手下,后来和马超一起在汉中效忠张鲁。由于马超一心想报仇,想杀了曹操,而张鲁有没有那个勇气,于是马超就去投靠了刘备。这个时分庞德还在汉中养病,后来张鲁打不过曹操,庞德病好了,就投靠了曹操,在曹操这儿一向没有得到重用,曹操的用人原则是你有本领你就上,管你从前干过啥事。庞德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军功,而此刻关羽率兵攻击襄城和樊城,一路高歌。庞德自荐为前锋,和关羽大战,被关羽水淹七军,统帅于禁屈服。庞德被抓,这个时候的关羽威震华夏,骄傲的不行了,本来就自视甚高,眼里容不下他人,以为自个天下第一,并且是在这个时分,打了大胜仗的情况下。看关羽招降庞德,关羽居高临下,一脸不屑的说,庞德,你的旧主子马超在侍奉我哥哥刘备,我想请你来做将军,还不快快屈服。本来这儿就可以看出关羽不是真的想招降庞德,之前庞德在战场上从前射了一支暗箭,让关羽受伤,关羽最看不起冷箭伤人的人了。其次关羽这个时分现已傲气到骨子里了,即便庞德再凶猛,他也看不上,他能看在眼里的武将只有张飞了,连黄忠都看不上,即便黄忠在关中一战中,直接砍死了名将夏侯渊,他仍是瞧不上,更可况如今抓了于禁,又抓了庞德。

关羽的傲气导致庞德的命运

原文是这么写的,关羽便道:“足下的哥哥在汉中,本帅也想请足下去做将军,为何不快快屈服呢?”庞德大骂关羽道:“你这竖子,说什么屁话!魏王雄兵百万,威震天下,所向披靡。你们刘备算什么东西?不过一个庸才算了,哪里是咱们魏王的对手!我庞德甘愿做贼人的鬼,也不做贼人的将!准确的招降姿态是什么样的呢?看曹操招降他人,那是非常的真挚,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举动,招降张辽,亲身上去松绑,同坐,说好话,还有张郃等。就连张飞这个莽汉,在义释严颜的时分,也知道笑嘻嘻,亲身松绑,表明诚心。这是英豪昔英豪的做法,而关羽心思,只要自个最牛,庞德你看你兄长在伺候我哥哥,你还不赶忙屈服,这话说的,人家一家子都不可是的。庞德也是铮铮铁骨,你这么傲慢,显着的看不起人,还说屈服,看看那些招降的人,谁会这么说。最多也是说一同共谋大事,好言宽慰。之前关羽还赞赏过黄忠的忠义,骁勇,可如今去看不到庞德的骁勇。关羽后期即是太傲了,被成功冲昏了头脑,觉得自个啥都能搞定,他人都不重要。假如他能真心劝降庞德,后期蜀国可就增加了一员猛将,而且自己也不至于败走麦城。


英雄惜英雄这庞德也是个高傲的人碰到比他还高傲的关羽只有认栽,他想起曹操对他的好所以他不可能在去投靠新主了。

庞德先前跟着张鲁被坑了,后来投降曹操后,曹操对之甚好,庞德深感,主公之恩,唯以死想抱,庞令明之忠心,天地可见。如若不是张鲁背信弃义,估计庞德连曹操都不会投降。他是忠心的良将,所以就算蜀国那边有很好的关系,也不会投降的~~~良将不惧死以苟免。

从庞德降曹魏不降蜀汉可以看出曹操是胸怀大度,不拘一格爱惜人才的当世英杰,而庞德是有勇有谋,有着理想追求,重情重义的一代将才。


历史新人小Q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水淹七军,收于禁、斩庞德,声震华夏。庞德原为马超部将,今马超为刘备所用,而庞德归于曹操。

关羽生擒庞德不能收降,为何不将其送往成都,再由马超来劝降呢?原因有三,其一,是关羽为人自傲,轻视马超等后归服于蜀汉政权的将领。也就是看不起马超,自然也不会请马超来帮这个忙。

其二,是马超与庞德在西凉兵败后,曾一同归附张鲁。后马超领兵出走归于刘备,庞德并没有生死相随。后来,庞德归于曹操,曹操对其礼遇有佳,庞德誓死相报。以当时的情形,马超也没有能力劝服庞德归降。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关羽为人骄傲自负,加之北伐兵锋正盛,威震华夏。关羽认为,为了一个手下败将,也没这样麻烦。不降?来人呀,推出去!斩!


林城布衣10001


史料记载,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 庞德在樊城被关羽所擒,被解回关羽大营立而不跪。关羽便道:“你哥哥如今在汉中,我正打算用你为将军,为什么不早投降呢?”庞德大骂关羽道:“竖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你们的刘备只是庸才而已,岂能敌魏王啊!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结果庞德为关羽所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

有人就问了,既然关羽招降不了庞德,为啥不派人押入成都,让马超劝降。大家都知道,庞德从前一直跟着西凉马腾马超征战多年,关系甚密。西凉被曹操消灭后,庞德开始辗转到张鲁,后来随张鲁一同降了曹操,很受曹操重用,被授予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十足的猛将。这么一员大将招降过来为蜀汉效力多好,杀了太可惜了。但关羽没怎么考虑就砍了他。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关羽心高气傲,在他眼里,只有张飞才算得上上将,其他赵云马超黄忠压根都瞧不上。尤其是马超,被曹操杀了父兄逼的走投无路才投靠刘备 。降将历来不受待见。马超在刘备打成都时立下赫赫战功,但关羽就是不服气不认可,还要和马超比个高低。最后在诸葛亮的劝说之下才不了了之。但马超是何等人也,他会受这份气?虽然明面上不说,心里未必对关羽服气。况且刘备也是一直不怎么信任马超,对他有戒心,不怎么重用他,所以马超在刘备帐下其实也是郁郁寡欢不得志,最后病死不无这方面有原因。不信任有戒心这是其一。

其次,这个时候关羽在荆州已经佣有了生杀大权,庞德又射中关羽前额,让关羽怒火中烧, 抓住后其又誓死不投降 ,于是关羽就干净利落脆杀了他。本来关羽就心高气傲,自视甚高,根本听不进别人不同的意见。杀庞德于是就理所当然,快刀斩乱麻了。历史上你得承认关羽是忠烈的武圣人,响当当的忠义侯。但有一说一,就论做人的格局和心胸以及政治上的敏感度他就差了太多。所以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后面关羽败走麦城被擒致死也就不奇怪了。


史客不轻松


庞德三国猛将之一,原本是马超麾下先锋大将,后随其投奔张鲁被曹操击败,他患病时马超不顾而去,他却被曹操治好了伤病对他有赏识救命之恩,他为报恩归降曹操。所以最后被关羽击败生擒后宁死不降,关羽深知其刚烈忠贞的品格所以杀了他,成全了他的忠义;即使把他送回成都,昔日同袍马超也劝降不了他。


小龙女5505


第一、庞德的家里人都在曹操那里,庞德选择自己活命(投降),家里这么多人全部会被曹操砍了,庞德宁愿牺牲自己,换回家里人的优待,也不会选择苟活于世。这点跟于禁不同。

第二、关羽跟马超关系并不好,马超当时投降刘备并被排挤,被怀疑,不被重用,所以投降庞德这事也不会跟马超商量。

第三、关羽当时水淹七军,自己手臂的伤是被庞德射毒箭弄的,肯定有仇,加上关羽当时如日中天,骄傲自满,加上庞德的言语侮辱,一时气急砍了在所难免。


宁波股侠


其实可观分享,关羽不送庞德回成都主要有3个原因。

其一。关羽心高气傲,没有站在大局考虑。觉得你不是觉得很了不起吗?你不服,那我就杀了你,我关羽是什么人?怎么能接受你的辱骂?杀了算了。

其二。羽这时已经有很大的权力了,假节钺,可以独立行驶权利了,军中犯法的大将可以直接军法处置,何况是一个俘虏呢?我关羽好心劝你降,你不但不降,还辱骂我老大,既然如此,不废话,一个字,杀。根本用不着请示刘备,更不要押回去成都找马超劝降了。

其三。关羽压根就看不起马超,虽然马超武艺高强,取成都立下大功,但是,毕竟是降将,在关羽眼里,那地位很低,关羽怎么能看得起马超?否则,也不会写信给诸葛亮要回来和马超单挑,关羽看不起马超,肯定也不会把庞德押回成都,让马超劝降了。





音悅银行


咳咳…呵呵。。这个问题我相信大家都会回答。关羽何许人也?桀骜不驯,视天下英雄如草芥。当时刘备封五虎上将的时候,关羽知道马超被封为平西将军,一百个不服,拒绝刘备的授封。况且庞德还是马超的部下!再说关羽招庞德也不是真心的,走个流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