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护航人」记者手记:滴水微光汇聚城市力量

​「武汉护航人」记者手记:滴水微光汇聚城市力量

楚天都市报记者邹浩 朱蕾 卢雅君 陆缘 摄影:黄士峰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由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主办“守望家园、疫路有我”公益活动,一直在寻找您身边的“武汉护航人”——他们是社区工作人员、普通民警、退伍军人、私营业主、普通党员志愿者、环卫工人……他们奔忙在街道社区,他们放弃了休息,放弃了和家人团聚;面对疫情,他们淡化了职业身份,模糊了年龄性别,放下了自家困难,不为报酬,不为艰险,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在哪里。

3月5日,伊能静,杨威杨云夫妇也专门录制视频,公益助力“武汉护航人”公益活动。

半个月来,我们先后走访武汉20个社区,一次次将装着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消毒液的“防护包”以及护手霜、蒙牛特仑苏牛奶等爱心物资送给他们,他们则一次次用平凡的举动让我们热泪盈眶。

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

​「武汉护航人」记者手记:滴水微光汇聚城市力量

在江夏区纸坊街站西社区,入职不到两个月的90后社区网格员陈洁,累到体力透支晕倒在办公室。醒来后,她又继续前往居民家中服务。

​「武汉护航人」记者手记:滴水微光汇聚城市力量

在东西湖区长青街华星社区,去年底刚刚接受过手术治疗书记胡敏,恢复不久就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她不顾个人安危,前往医院彻夜陪护6岁感染孩童。

​「武汉护航人」记者手记:滴水微光汇聚城市力量

江岸区永清街沈阳社区书记雷莉华是一名癌症患者,每天要排查发热病人、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安排楼栋消毒、上报病情、协调床位,还要安抚社区居民的恐慌情绪,常常忙到凌晨三四点。

​「武汉护航人」记者手记:滴水微光汇聚城市力量

青山区青宜居社区书记张耀龙,忘了自身是病人,被同事称为战疫中“耀”眼的光,带着同事往前冲,让他们坚定而又温暖,让居民们安心又暖心。

在社区防控阵地最吃紧的时候,无数社区志愿者挺身而出。

​「武汉护航人」记者手记:滴水微光汇聚城市力量

在武昌区杨园街欧景苑社区,网格员李胜男是一名单亲妈妈,每天忙着为社区居民分发各类团购物资,顾不上喝水,难按时吃饭,面对女儿的呼唤,她总是说“妈妈一会儿忙完了就回家”。

​「武汉护航人」记者手记:滴水微光汇聚城市力量

在武昌徐家棚街国际城社区,顾不上家中仍有重病卧床的老母,普通党员志愿者陆春涛毅然挑起小区志愿服务大梁;

​「武汉护航人」记者手记:滴水微光汇聚城市力量

在江夏庙山开发区庙山新村社区,民警潘时涛的私家车成了社区临时“摆渡车”;

​「武汉护航人」记者手记:滴水微光汇聚城市力量

在洪山区先建社区,退伍军人蔡威为了服务社区居工,忍痛与年仅三岁的双胞胎儿子暂时隔离;

​「武汉护航人」记者手记:滴水微光汇聚城市力量

在金银湖丽水俊园小区,志愿者胡婷整天忙着统计信息、协调资源,笑称自己是“二线自愿者”、“键盘侠”;

​「武汉护航人」记者手记:滴水微光汇聚城市力量

在东湖高新佛祖岭社区,博士志愿者胡俊扔下怀有身孕的妻子,肩负科研任务的同时,尽心尽力为社区居民服务……

即便在普通的日常,我们都深知,琐碎、繁杂是社区工作的代名词。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社区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在我们的一次次走访中,所有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尽管声音沙哑、疲劳作战,但他们从不讲自家的困难,而对社区困难群众的情况却了然于心。面对恐慌、急躁等负面情绪,他们从不回避、推诿,而是用无限的爱心去疏导、去安抚。

“武汉护航人”的无私奉献和大爱坚守,一次次感动着我们,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先后向江夏区纸坊街站西社区网格员陈洁、武昌区杨园街道怡芳苑小区网格员李胜男、90后车队志愿者魏华倩、胡倩、博士志愿者胡俊5人,授予了“战役英雄奖”及相应奖金。

​「武汉护航人」记者手记:滴水微光汇聚城市力量

“这场战役,不论职业,每一个武汉人都不会缺席。”这是他们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句。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陷阵的攻击手,那么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工作者、志愿者、基层干部,他们就是挖战壕、建工事的保障兵。这群最平凡的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他们是这座城市的‘绝对主角’,同样值得我们为他们的辛苦付出献上敬意!是他们夙兴夜寐,任劳任怨,筑造起坚固的防线,我们才能及时抵御病毒的攻击,从而更好地抗击和反击。”

是的,正是因为每一个武汉人的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正发生积极向好变化,曙光在望,让我们继续守望相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