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艱苦樸素 勤儉節約的楷模

陳雲:艱苦樸素 勤儉節約的楷模

----讀《他影響了中國命運有感》


陳雲:艱苦樸素 勤儉節約的楷模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宅在家裡,我認真閱讀了葉永烈著、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他影響了中國---陳雲傳記》一書。書中介紹的陳雲同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事蹟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提出了吃飯照鏡子的方法。在延安時期,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的陳雲同志,看到一些歸國華僑和國民黨地區一些官員、富豪的子女不適應延安的艱苦生活,在延安山腳下的一個名叫西北菜社的餐館鋪張浪費,十分反感。在一次群眾大會上,陳雲做報告大力倡導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作風,反對鋪張浪費,批評了隨意扔掉飯菜的惡劣現象,並提出“吃飯照鏡子”。要求不僅要把飯菜吃完,還要端起盤子來,用饅頭擦乾淨盤底的油跡。陳雲同志說:“延安的生活艱苦,要珍惜每一粒米一滴油,決不能糟蹋農民的血汗,有絲毫的浪費,否則就會脫離群眾。”

不追求物質享受。陳雲同志的生活用品非常簡單,他使用的盥洗室水池是漏斗式的,下面放個桶,洗頭時低著頭,用一大瓷缸水從上面澆下去,就算噴頭了;用的鉛筆實只有在實在握不住的情況下才換掉,便條紙用的都是檯曆的背面,聽評彈的錄音機修了又修,穿的衣服補了又補,一件毛褲足足穿了34年,一把刮鬍刀整整用了60年。他經常提醒家人要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他喝水時能喝多少倒多少,從不隨意把水倒掉。他因眼疾需用消毒棉球擦淚水,他要求把用過的衛生棉球保存起來,消毒以後再改作他用。上級給他配了一輛“吉斯”轎車他堅決退回,一直乘坐國產紅旗轎車。為減輕國家負擔,他主動精簡了身邊的工作人員,還主動把國家給他的一級工資改成二級。

不追求生活享受。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陳雲同志的飲食也非常簡單,每頓都是粗茶淡飯。陳雲的要求是:只要夠吃就行,不能浪費。每次吃完飯,碗內不留一粒米,盤底的剩湯也要喝掉。20世紀90年代的一個除夕夜,上海市委一位負責同志給陳雲拜年。陳雲正在吃飯,桌上只放著兩盤菜(一盤豆腐,一盤炒荷蘭豆),但是他卻吃得津津有味。見此情景,這位地方負責同志不禁感慨地說:“這就是我們國家領導人的年夜飯啊!”連陳雲的廚師都說,“首長一年到頭就吃那幾樣普通的家常菜,我這個技術也提高不了。”

對家屬和子女嚴格要求。陳雲同志不但對自己嚴格要求,而且對子女家人也是這樣。他經常對家人說:“以前人們好講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其實我們的‘地’並不大,‘物’也不博,只是我國的人口比別的國家多就是了。我國的資源就這麼多,大家都要節省一點用,我們都要當‘孝子’。我們這些現代人要‘孝順’我們的兒子、孫子——子子孫孫的後代,我們不能吃光、用光,讓子孫們‘逃亡’。”

陳雲同志簡樸的生活作風源於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常說:“一件商品到了消費者的手裡時,看似很容易。可誰想過,它經過了多少道工序?它用了多少資源和能源?它又讓勞動者付出了多少心血?如果我們大家都能處處節約一點,這也是支援了國家建設……浪費和貪汙一樣都是犯罪。”

如今,經濟發展了,國力增強了。作為共產黨人,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不能丟。共產黨人都應當向陳雲同志學習,學習他嚴以律己、清正廉潔、艱苦奮鬥,反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優秀品質,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砥礪前行!

##戰疫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