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門掛棍——滄州武術的高光歲月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大凡練武的人,都有一顆爭強好勝的心。誰都想把天下第一的桂冠戴在自己頭上。


金庸先生在虛擬的武俠世界中,給了練武之人一個爭奪天下第一的平臺,其實在現實世界中,也有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比試平臺,俗稱京城九門掛棍。

九門掛棍——滄州武術的高光歲月

老北京崇文門


從清乾隆中期到民國八年(1919年),長達150年時間裡,北京九門(分別是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東面的東直門、朝陽門;南面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西面的西直門、阜成門)的城門洞裡,距離地面一丈高的牆壁上,橫掛著一根齊眉棍,凡是進京的鏢師,護院的武師從城門洞經過,每個人要奉上十個大錢的買路錢,否則就被視為挑釁,掛棍的武師就會站出來,在武藝上分個高低。

如果前來挑戰的武師輸了,買路錢加十倍,受了傷藥費自理。要是掛棍的武師輸了,賠三十兩銀子,請一桌上好的酒席,然後立下字據,摘棍離開京城,此生不在踏進京城半步。

九門掛棍的武師都來自於滄州,期間從未旁落。

九門掛棍——滄州武術的高光歲月

滄州武師


國內有公認的三大武術之鄉,廣東佛山,河南少林寺和河北滄州。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廣東佛山,黃飛鴻、方世玉、洪熙官、黃麒英,葉問等無不馳名天下。仔細研究發現,這些人大多生活在清末民初,活著的時候窮困潦倒,直到死後多年才廣為人知。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電影的出現,比如說黃飛鴻,以他為題材的電影拍了不知多少部,單是關德興一人,就演了72部黃飛鴻。


河南少林寺的情況,和廣東佛山異曲同工,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上映之前,少林寺早以破敗不堪,聞名天下的少林功夫也瀕臨失傳。


電影成就了武術也毀了武術,武術的真諦本來就是實用技擊術,但被搬上熒屏之後,武術從實用開始向形式化發展,過度的追求美感,從而失去了武術本質的意義。

畸形發展造成的惡果,就是武術只剩下術,和一些注重表演性質的技擊術較量時,一直處於下風,甚至稱得上是屢戰屢敗,讓很多武術愛好者對傳統武術失去興趣,反而去學習那些華而不實的拳術。

實用技擊術講究格鬥技巧,觀賞性差,讓那些技擊高手戴拳擊手套,戴護具去打比賽,比得只是速度和力量,最重要的技巧都丟棄了,比如傳統武術中的徒手必殺技“掏襠砍脖”“鎖喉嘍”“二龍戲珠”“大小纏絲手”等都被去除了,用這樣被閹割的武術跟人家去較量,能打贏才是奇蹟。

九門掛棍——滄州武術的高光歲月

站樁


之所以扯這些,就是為了說明,為什麼滄州武師在京城一百多年的霸主地位沒有被撼動的原因,因為他們只能做現實中的好漢,成不了熒幕上的英雄。

還有一個原因,大家都聽說過窮文富武這句話,但是這句話用在滄州武師身上明顯的不適合。滄州處於九河下稍,土地貧瘠,旱澇無常,再加上兵禍連年,從太平軍北伐到捻軍起義,再到後來的義和團運動,滄州一帶都是主戰場,普通百姓只靠種地根本無法生存,為了防身,也為了多一門修身立命的技藝,練武之氣蔚然成風。

九門掛棍——滄州武術的高光歲月


當時學好了武藝,就可以找到更多的謀生之路。首先是當兵,會武術的兵到哪裡都受歡迎。有人說滄州兵在近代戰爭並沒有太出色的表現,其實這又是一個誤區,在抗日戰爭期間,滄州及以南地區被劃為滄南軍區,隸屬渤海軍區管轄,由於渤海軍區管轄的範圍大多都在山東境內,對隸屬於河北的滄南軍區宣傳力度低也在情理之中。

九門掛棍——滄州武術的高光歲月

走鏢


除了當兵,去鏢局做鏢師也是不錯的出路,滄州一帶在北京、天津做鏢師的特別多。

從前鏢行有個規矩,叫“鏢不喊滄”,過往的鏢行在滄州不喊鏢,一來是滄州練武的多,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二來就是鏢行同行多,同行是冤家,平時找你都找不到,現在送上門來還這麼張揚,不收拾你收拾誰。

第三就是因為在京城九門掛棍的都是滄州武師,經常進出京城鏢師們的底細他們心裡倍兒清楚,如果在滄州和當地人發生了衝突,被人家揭了老底兒了,鏢師這碗飯從此就吃不上了。

九門掛棍——滄州武術的高光歲月

小戲子


另外學好武藝的還能做戲子,滄州的武生幾乎壟斷了整個清末的梨園行,比如綽號“滿天飛”的張戰福,光緒年間被封為御前供奉,深得慈禧太后青睞,但他一生不改鄉音,唸白時怯口,就是憑著一身功夫,才在梨園行混得風生水起。

還有一部分有本事,經濟實力雄厚的武師,開把式房(武館)也是不錯的選擇。滄州一帶的把式房收徒不收費,門戶之見也不像其他地方那麼嚴重,把式房的師傅們甚至認為,只有手底下不明白的人,才會敝帚自珍,設置嚴格的門戶,其實這都是不自信的表現,不利於武術的發揚光大。

滄州學徒同時可以拜幾個師傅,而師傅們並不予以干涉。師傅平時除了負責傳授武藝,還要幫徒弟找工作,每年各地的鏢局請鏢師,財主找看家護院的,都會優先到滄州找那些名望比較高的把式房招人。

學徒有了收入後,要拿出一年的薪水送給師傅,算是自己學藝的學費。因此把式房的師傅日子過得也挺舒坦,徒弟賺得多他賺得就多,所以授徒時加倍努力,絲毫不敢懈怠。

當年各把式房最看重的,還是九門掛棍的人選。每年農曆十月,滄州所有出名的把式房,通常會拿出最優秀的學徒去比武,在一個叫黑龍村的地方進行生死較量。最血腥的一次,一個來自單莊把式房姓安的武師,用地趟刀一上午砍傷了十一個對手,用最短的時間,成為九門掛棍的備用人選。往年比賽雖然不似這樣血腥,但也總有幾個人把命丟在比武場。

九門掛棍——滄州武術的高光歲月

武丑


選出來的備用人選,只是具備了九門掛棍的資格,什麼時候能夠赴任,並沒有準確時間。

九門掛棍一共有十六個人,稱為九門四方左右一柱天。九門掛棍是個肥差,誰坐到那個位置上也不想被淘汰,所以他們平時練功更勤奮。

這些武師平時出手的機會並不多,但收入卻非常可觀。東光胡集段家把式房姓季的武師在京城九門掛棍,一年拿回來酬謝師傅的銀子就有一千多兩。普通百姓一輩子都賺不下這麼多銀子。

經常出入京城的鏢師、武師,知道九門掛棍的人不好惹,寧可低頭花點錢,也不願去招惹麻煩,偶爾碰到不開眼來挑戰,百分之九十的在第一關就被打發了。

凡事都有例外,光緒十七年(1891年)五月初五,一個來自菏澤姓徐的武師竟然連闖兩關,雖然最後敗在左護法棍下,也把九門掛棍的武師們驚出一身冷汗,不但破例陪了人家五百兩銀子,還規定從此菏澤鏢師、武師進京城不但不要錢,還要請他們吃一頓。

九門掛棍風光了一百多年,後來隨著鏢局的沒落,九門掛棍少了最大一筆進項,也逐漸走向沒落。1910年,年近花甲的王鍾泉成為最後一個在九門掛棍的武師,一個人獨打九門,六年未嘗一敗。

九門掛棍——滄州武術的高光歲月

千斤神力王——王子平


籍籍無名的王鍾泉與霍元甲、黃飛鴻、葉問差不多都是同時代的人,他們如果交手爭鋒,不知誰能笑到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