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从此以后,我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阅读杨绛的《我们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杨绛与钱钟书这对文学伉俪的动人爱情,感受到一家三口幸福平淡的生活和与世无争的态度,更感受到杨绛对父女两满满的想念。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幸福的回忆与现实的感伤相互交织,朴素的句子便将思念之情展现地淋漓尽致。

钱钟书:“从此以后,我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新婚不久的夫妻俩

“不要紧”

两个人始于一见倾心,第一次见面,钱钟书便说:“我没有订婚。”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就这样,两人开始恋爱、见双方父母到结婚,只花了两年时间。

两人都是知识分子,说他们是“书呆子”也不为过。钱钟书分不清左右脚,60岁才学会用火柴。

但在杨绛眼里,小孩子气的钱钟书最可爱,也像是永远长不大。

在父亲眼里,钱钟书的淘气和痴气都是缺点,但杨绛却觉得这是他最可贵的地方,也全力支持他,保全他的淘气和痴气。

杨绛生完小孩后在医院,家里只有钱钟书一人。一天,他来到医院跟杨绛说自己在家里“干了坏事”。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没过多久他把台灯砸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下一次他又把门轴弄坏了,杨绛同样说:“不要紧,我会修。”

换成现在的有些年轻妇女,可能就会埋怨丈夫不会做事,甚至会有不愉快的吵架。但他们一个犯傻,一个包容;一个犯错,一个温柔地说,不要紧。

钱钟书:“从此以后,我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他们俩也不是没吵过架。作为文人,他两一辈子唯一一次吵架居然是因为一个法文“bon”的发音。杨绛请了专家判断。

最后,杨绛赢了,却觉得无趣。钱钟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他们两都觉得吵架很无聊,便约定好以后有不同意见,不用说服对方。

在感情中,其实不用那么计较。不管吵架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两个人都不会开心的。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没有必要争输赢。

多情的钱钟书

但看似“书呆子”的钱钟书,对待杨绛也算得上是个浪漫主义者。他一生为杨绛作诗无数。

“頡眼容光忆初见,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描述他两初次相见的情景。“

依穰小妹剧关心,髾瓣多情一往深;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表达了与恋人异地的思念之情。

“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做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则是有一次钱钟书想吃红烧肉,不善厨艺的杨绛多次试验,用雪利酒代替黄酒,红烧肉居然做得不错,钱钟书也吃得很高兴。杨绛的辛劳钱钟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幻想着仙人能给一副“辟谷方”,可以不用吃饭而长命百岁,于是便有此诗。

钱钟书:“从此以后,我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上世纪80年代两人在北京南沙沟家中阳台合影

女儿的到来

杨绛怀孕了以后,夫妻两对于孩子的到来十分期盼。钱钟书对杨绛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孩子的到来给这个小家庭增添了一份快乐。

女儿钱瑗随了夫妇俩,沉迷于书的世界,更像极了爸爸的安静,不与人争,胆子大。钱钟书进城前,不嘱咐杨绛照管钱瑗,却嘱咐女儿好好照管妈妈。

钱瑗很懂事,她听了爸爸的话,知道妈妈怕触摸猫屎,一个人在雪地里先把白雪覆盖下的猫屎抠除干净。知道妈妈怕黑,却不在妈妈面前说破,只是陪着妈妈走过桥。

杨绛在书中说:“阿瑗那么个小不点儿,我有她陪着,就像钟书陪着我一样,走过小桥,一点也不觉害怕。”钱瑗连去世前都在安排妈妈的生活。

在杨绛眼里,女儿是她的生平杰作;在钱钟书眼里,女儿是 “可造之材”;在爷爷眼里,孙女是“读书种子”。

钱钟书:“从此以后,我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一家三口

在抗战那段艰苦的岁月,一家人却同甘共苦,胜是幸福。钱钟书对杨绛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无论他后来是否信守承诺,钱钟书与杨绛一起走过六十多年的坎坷而又平淡的岁月,也为我们谱写了一首爱情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