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推出“10条举措”誓师招商

2020/03/07 18:58来源:指尖沈阳

3月7日,沈北新区通过“云会议”召开招商引资工作誓师大会。会上,沈北新区发布了“10条举措”让我们看到了新一轮发展东风正吹进辽沈大地。


“10条举措”分别为:

(一)“1+4+N”招商体系 促进全员招商。

沈北新区构建了“1+4+N”招商体系,即:投资服务处+三个产业办及文化旅游领导小组办+相关部门,最终形成“专业招商+非专业招商”的新格局。

(二)健全会商机制 促进透明招商。

沈北新区健全项目预研会、项目选址会、协议审核会等会商机制,严把项目入区审核关,依法合规把控协议审核,科学规范项目的评估评价、要素供给、合理摆布,确保项目高质量导入,实现入区项目与发展环境的高度匹配、相互促进,企业与政府的互惠共赢、协同并进。

(三)强化“标准地块”设计,促进定向招商。

沈北新区梳理编制了《沈北新区土地资源推介招商手册》,全年重点推出90个、约合1万亩的“标准地块”,其中工业地块44个、商业地块24个、居住地块22个。同时推出44栋、约合20万平方米的国有闲置标厂。

(四)明确产业对标区域,促进靶向招商。

围绕食品医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产业,沈北新区细分24个子产业链,逐一对应到三个产业办的24个招商部门,重点聚焦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跨国集团、“隐形冠军”“独角兽”“瞪羚”等集合,锁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一对一、点对点”靶向招商,着力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大项目。

(五)强化项目策划包装,促进精准招商。

沈北新区紧紧聚焦重点,细分产业链条,突出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对应相匹配的“标准地块”,全年策划包装不少于30个特点鲜明、针对性强、实施性强的产业项目,打造“靓女效应”,实现定向招商、精准招商。

(六)拓展“伙伴”资源,促进对口招商。

沈北新区决定把握“京沈对口合作”、“辽江对口合作”等重要契机,聚焦重点产业链条,积极对接北京和江苏的优质资源,深挖与本区发展相适应的非首都功能产业项目转移,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拓宽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确保全年引进京沈合作项目不少于14个,其中用地类项目不少于7个。

(七)借助驻区企业资源,促进商引商。

沈北新区依托现有产业资源,组建24个协会分会,精准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特点,加强与骨干企业的招商联动,深化“三级包保”,通过对企业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服务,鼓励其增资扩产,借力以商引商。

(八)强化闲置资源攻坚,促进二次招商。

沈北新区全面梳理半截子工程、存量厂房、闲置项目、停缓建项目等资源,充分整合闲置空间,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开展政企协同招商,加快盘活国有资产,促进东北总部基地、联东U谷、中南高科产业园、太平洋工业园等工商业地产满园增效。

(九)精心组织招商活动,促进会议招商。

沈北新区将每年策划组织不少于1次的“走出去”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重点招商活动以及社会机构、知名企业举办的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峰会、论坛、年会等活动,并充分把握省、市领导出访国内外招商契机,推进重点项目,对接优质资源。

(十)强化要素供给保障,促进高效招商。

沈北新区将加强土地申报、地上物拆迁、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高效保障,确保空间释放,如期土地供给;突出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激发大学生创业活力、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聚焦化、特色化、普惠制、结果导向型的政策支撑体系;开通“云端会客厅”等互动窗口,实现投资与招商的在线联动;进一步规范推介词、PPT等多形式招商素材,统一宣传口径,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据了解,今年沈北新区全区树立了引进单体项目不少于200个的总体目标。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沈北新区招商突出三大主线,一是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二是做强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三是补足文化旅游产业链条。


指尖沈阳、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彩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