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的追求,有多少人對現在自己的生活能感到滿足,還是永遠不會滿足,你怎麼看?

世間故事i


叔本華認為人都是悲觀的,因為不能一直滿足大部分的慾望需求。。。

道家老子認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都需要有清淨寡慾之心,這樣活著會瀟灑快樂點。

儒家認為要行中庸之道,找到那個自我和世俗的平衡點,讓人類社會有序進行。。。

總之,還得靠自己的內心如何看待世界人生和社會價值。。。掌握好一個度就行。


浪兄筆記


以前,我也羨慕他人的優越,哀嘆自己的卑微,每天的心情都很苦悶很壓抑,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收廢品的女子,她穿的破舊,皮膚粗糙,蹬著一輛板車上坐著一個年幼的孩子,和收的一車的廢品,這時侯她老公下工來接她,他老公開始蹬車,她高興的一下子就坐在了板車上抱起孩子,然後還哼起了小曲,那臉上洋溢著的都是幸福。她的負擔比我重的多,她所缺的東西一定也比我多,她的生存方式更比我苦,但是她現在很知足,在和她偷偷的做了一番比較後,我為自己生在福中不知福而慚愧。

每個人都不免有不滿現狀的時侯,因為幸福是沒有止境,更沒有標準,在現在的生活環境中,很少有安貧樂道的人,我也是一個奢望很高,佔有慾極強,虛榮心極強,自私和貪婪的女人,這些都是人的本性,不知足都是因為一個字"貪",貪得無厭更是人類的天性,虛榮心會給我們帶來滿足,把握好這份不知足,會成為你成功的動力,但無限貪婪也會把你帶入痛苦的深淵,最後可能是一無所有。

所以人要學會知足,要適當知足,要珍惜現有的生活,只有懂的了知足才能常樂,你才會真的幸福和快樂!


繁星19410


對於生活的追求,對於滿足和不滿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關鍵是你的追求,是不是在自己的能力之內。然後才能得出是否滿足的結論。

以我自己為例。

我這人沒有野心,或許早時家貧的原因,十七歲不到有了工作,非常滿足。在同齡人還在為學習煩惱的時候,我獨立了。隨後有機會參加業餘大學,在我的同學參加高考的年齡段,我已經大專畢業。由此,我在單位比較順利的轉崗和轉制。我覺得夠了,再高的追求會力不從心。於工作,近四十年的認真做事,我很滿足。

在生活上,我本著不借錢的原則,有多少錢辦多大事。所以我的婚禮,只有家人和我倆最要好的朋友知道,是同齡人中最簡單的,沒有之一。對愛人,我們三觀相同,是自由戀愛的結果。我們對彼此都很滿意。他不會做家務,我會!我不會弄數字產品,他弄通了手把手教我。我滿足於一日三餐的平凡生活。

對孩子,我只要求健康快樂。學習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她整個學習階段,我們沒有強加她一個課外輔導班。她高考的結果,我們都非常滿意!

向上,有無數的高。往下,有無盡的低。幸福和滿足,都是感覺,一種源於內心深處的感覺,與旁人無關。

不滿足的人,有可能生不逢時,有可能懷才不遇。也有可能是自已標的太高。小滿足小快樂,大滿足大快樂。不滿足,則不快樂。我相信,經過這次新冠狀病毒疫情後,滿足與不滿足的人都會增多。

有的人看破生死,能吃飽穿暖家人健康便滿足。有的人對現有的經濟條件和居住環境可能會有更高的要求,自然就不滿足了。

滿足不滿足,是相對的!











揚州小兔子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對於生活有追求是件很好的事情,有追求的人才有動力,才會覺得有滿足感。

好比我現在沒有辦法出去上班 每天要做飯,刷鍋,洗碗,接送孩子,地道的家庭主婦大媽生活。

有的人會覺這樣的生活很無味的,是的,如果僅僅是照顧孩子兩點一線的生活確實很沒意思,而我沒有放棄我的追求,我想減肥我就每天去跑步鍛鍊,我想提高自己,我去報興趣班,考駕照,我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我覺得這樣很好,不負光陰不負己,雖然有些累,但我覺得很滿足。

人總是各種不滿足的想法,而我們要學會知足,所謂知足常樂,我們要學會追求自己能得到的東西,不要一味地看著別人東西作比較,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過好當下,尋找自己的滿足感。

回答完畢,以上我的個人觀念,供參考。





深圳嗯林生活領域vlog


我和老伴是同齡人,都是50後,現在都已經退休在家,每月退休加一起,6000元左右。

說實在的,我倆退休工資不算高,省細一點可也夠用。

每個月的工資,大部分用在生活費上,主要買糧油蔬菜水果。

有的時候,趕上換季了,給孫女買一兩件應季的衣服,我和老伴基本上不怎麼買衣服,現在的衣服也不愛壞,幾年前的衣服,拿出來照樣穿。

春暖花開時,我和老伴領著孫女去郊外踏春,或徜徉在林間小道上,或坐在河邊湖邊,觀看小魚等水中生物活動。

幾個相互照張象,給未來留下回憶的資料。

寒署假時,領孫女到周邊的城市遊覽,讓她見識其他城市的風光,領略異地湖光山色,為她增加閱歷打基礎。

時時在在地說,如果身體條件允許的話,我對現在的退休生活還是比較滿意的。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

我和老伴,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有啥可不滿意的。

美中不足,去年10月,我突然得了腦梗,導致左腿偏癱,後來雖經治療,生活能夠勉強自理了,但是啥不能幹,也是個半廢之人。

現在的生活質量急速下降,以前想去哪就去哪的自由沒了。

但我不死心,仍然抱著恢復如前的希望,爭取有一天能夠重獲行走的自由。


孤獨漂流客居人


我是80後老申,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生活不是簡單的吃飯,還包括人們的衣食住行、各種活動,疫情期間,或許所有人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我敢斷言,在目前的社會情況下,絕大多數人對自己的生活不滿足!

當代人面臨的壓力是各個方面的:工作、教育、醫療……能維持不錯的生活已經不錯,更何況那些身背各種貸款的人呢?月光族、甚至日光族比比皆是,這種情況下談何對生活滿足?其實大多數人只能算是生存,根本不叫生活。

我相信只要沒有什麼貸款,每個月賺的夠花就已經很滿足,謝天謝地了!但是對生活的滿足不是固定的,那些資產雄厚的,會有更高的追求:我現在住著200平的房子、開著30萬的車,為什麼不能住大平層甚至別墅?為什麼不能開上百萬的車?

所以對生活的滿足是相對的、階段性的、永遠改變的;一個棒棒糖就能讓孩子滿足、一份穩定的工作讓剛畢業的學生滿足、一套房子讓一個即將打算結婚的人滿足……

所以只有暫時性的滿足,沒有永久的滿足;

因為每個人都在不停的拼搏和努力,去創造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當你擁有你想要的,一定會感謝曾經拼搏的自己!

我是老申,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謝謝!


80後老申


你好,我是宏博有夢。樓主問是否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還是永遠不會滿足?答曰: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意,但永不知足。



其實這兩年慢慢的也沒有外債了,已經把外債都還完了,就還剩一個車貸。現在是因為自己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就買了一輛更好的車,才有這些車貸的。現在的情況是衣食無憂,父母健康,兒女漂亮可愛。雖然日常自己在店裡還是蠻辛苦的,但是也能賺到一些小錢,每天回去可以看到可愛的一兒一女,就感覺渾身有勁,幸福滿滿。

所以,我感覺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對現在的生活感到很滿意。但是滿意不等於滿足,一位名人說過,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做人要知足,知足常樂嘛,但是不能滿足。



做人要有所追求:我想過更好的生活,給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給家庭帶來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我想有更好的工作,我想賺到更多的錢;我想更多的出去遊玩;我想以後的子女,衣食無憂,給他們更好的生活……這些都需要我更加的努力,付出更多。現在就對生活感到滿足,以後不奮鬥了,那怎能可以?

況且,以後的生活開支越來越大,社會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僅僅這樣就滿足了,那萬一哪天你的錢花完了,或者來個意外,那你的人生將一團糟。所以,趁著年輕、趁著有能力,一定要好好奮鬥。

讓我們一起,做個知足的人,同時也做個不滿足的人。


宏博有夢


知足安命無憂無慮安享天命

“不知足”是不切實際的目標太高慾望過多,容易帶來精神壓力和愁悶煩惱,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出現與法紀或倫理相違背的行為,這都與構建“文明社會,和諧社會”格格不入,也不利自己心安理得生活。

戀人享受愛情之樂,家人享受天倫之樂。常人享受口福之樂,哲人享受智慧之樂。凡人享受物質之樂,聖人享受精神之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快樂一生!

人要知足常樂,什麼事情都不能想繁雜,心靈負荷重了,就會怨天憂人。如果你簡單,這個世界就對你簡單。簡單生活才能幸福生活。要定期對記憶進行一次刪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從記憶中擯棄。格式化自己,就是為了刪除你。張愛玲說: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無論何時何地,我都要學會去感受幸福。去工作而不要以掙錢為目的;去愛首先忘記所有別人對你的不好;去跳舞而不管是否有他人關注;去唱歌而不要想是不是唱得十分動聽;去生活就像這個世界的天堂,我要這樣做,一定比生活在真正的天堂還要幸福。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智慧去把握,用行動去實踐。一個人如果能夠設身處地地做到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人生則戶更精彩,更美麗,事業則會更順利,更輝煌。

不與別人盲目攀比,自己就會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標定得太高,自己就會歡樂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自己就會遠離痛苦,不是時時苛求自己,就會活的自在,不每每吹毛求疵,自己就會輕輕鬆鬆。活得太累就會痛苦不堪,知足常樂!

不知足是與知足相對而言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知足與不知足,兩者往往是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無論是知足還是不知足,都是一種人生的心態。知足能使人安詳平靜達觀灑脫超然;不知足能使人渴望激情拼搏奮進登攀。

過得好時要助人為樂;過得一般時要知足常樂;處於逆境時要學會自得其樂。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因為不值得;不要拿自己的錯誤去懲罰別人,因為當你傷害別人時,自己也會再受到傷害;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誰能無過,犯了錯誤不要緊,只要認真找出原因,吸取教訓,改了就好!

快樂就是看淡塵世的物慾煩惱,不慕榮利。假如你喜歡武俠小說,你沒有必要愧對紅樓夢;假如你喜歡的人突然銷聲匿跡,你沒有必要尋死覓活地斷言他一定灑脫地離去;假如你的朋友不幸,你沒有必要怨天尤人;假如你認為張曼玉豔美絕俗,你沒有必要眼饞肚飽虐待老婆;假如你已經身心交病,那就去教堂懺悔,沒有必要仇視別人的平庸;坦然面對心融神會,快樂就在你心裡。

知足,也許意味著你不能得到更多,但卻會讓你變地更理智,不會讓你與現實脫軌,走向毀滅地深淵。我也還是那句話:知足者常樂!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類社會的發展,從來就不是一條直線,哪一個階段都會有矛盾”。但人們不應只從自身利益出發去認識社會,應該學會“知足常樂能忍自安”,“平平淡淡才是真”,讓自己活得坦然,在“慢生活”中怡然自得,使他人因為有你而感到安全和充實。

知足常樂本是人間常態,富貴榮華有如過眼煙雲,真正達觀的態度應以安貧樂道,居安思危。

知足者,貴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者,智在知可行而必行。如果知不可行而強行,必無功而返;如果知可行而不行,則會錯失良機。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能夠知足/地對待名利,又能不知足地對待事業,知足就會成為不知足的輔助和鋪墊,不知足就成了知足的凝聚,這是人生境界昇華。

能忍者自安,是對知足常樂的補充和強化,兩句聯用形成一個崇高的精神境界。有位社會學家說:“‘仁義禮智信’是中華儒家學說的核心。人,任何事情都容易學,而最難學會的就是寬容忍讓”。“忍一忍風平浪靜,讓一讓海闊天空”。文革剛結束後的幾年,社會上流行“理解萬歲”口頭語,就是對“知足常樂,能忍自安”這一名言在特定形勢下的應用和發揮。

人生如行路,知足的人“心地能平穩安靜,觸處皆綠水青山,放眼即天高雲淡”。他們一般都能堅守“遠處從近處做起,大事從小事做起”,平時“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工作”,不慕虛榮不追名逐利,“處世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勘破乾坤妙趣,識見天地文章”,落得“兩袖清風,一身輕鬆,悠然自得,無怨無悔”。

知足--一個人對慾望的界限,並不是無底之洞,也不是什麼“獅子大開口”而是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便停止了自己的慾望,踏實進取,明哲保身。每個人的慾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雖然也是自身的劣根性,但卻不會向心靈世界無限延伸,即使是那種“貪心不足蛇吞象”的蛀蟲群體,也不會永遠地肆意妄為,終有“替天行道”的時刻。而“蛀蟲們”也就隨著自己的貪念一起深埋黑暗深淵,“永世不得翻身”。相比之下,結果似乎太過鮮明,可也正是這樣才表現出一 種心靈之美:知足常樂。

所謂幸福的人,是隻記得自己一生中滿足之處的人;而所謂不幸的人只記得與此相反的內容。

誰要是在內心裡真正是知足常樂,他就能獲得一切幸福。

人要得到歡樂,關鍵要有一種樂觀的心態,知足常樂正是當代人和當代社會的一個根本要求。在生活中,人們往往總在考慮自己並未得到的東西,而忽略已經擁有的東西。往往對社會對領導有超過實際的期待,一旦得不到滿足,便牢騷滿腹,看到他人有權有勢拿高薪駕豪車住豪宅便心生怨氣。

知足,是對自己已經得到的生活或者願望感到滿足,對強於自己者不嫉妒,對弱於自己者不驕矜,對需要救助者盡其所能施以援手;知足並不是安於現狀,而是對現有收穫的充分珍惜,對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對現有潛力的充分挖掘,為今後的創新和進步提供平臺。理性的進取,應該以知足常樂的心態為基礎。





情感大保健


人心沒有底,追求無止境。在這個紅塵世界上,沒有幾個人滿足於現狀。人們把攀比榮華富貴和社會地位當做自己的終身大事。好多人為了榮華富貴和上流地位費盡心機,用盡機關,熬幹心血,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親人的性命。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就是金錢地位的瘋狂追求者的典型代表。

當然,人們追求至高無上的美好生活,的確無可厚非。但是,值得一說的是,人們在追求物質利益的時候,往往會忘記精神世界的利益,每每是得不償失。

其實,真正的財富不是生活上的榮華富貴,不是積金如山。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是心靈的純潔、慈悲、無私、大無畏。對於一個大慈大悲,樂於助人的人來說,他的精神世界是常人無法比擬的,他的逍遙自在是他人無法侵略掠奪的,因為他心地處處光明,沒有任何暗角,常人無法入侵,更無法引誘,他事事依道而行,他對身外任何之物都看得透徹而不奢求,他沒有物質慾望,卻從來不缺物質財富。因為他最清楚,精神財富才是物質財富的靈魂,沒有精神財富的物質是不可靠的,來得容易去得快,這一刻在你手中,下一秒可能就變成別人的了。

所以,人在追求物質財富之前,最好修好自己的心靈,使他處在最善良的狀態,這樣才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才能擁有比較安定的生存環境。否則,追求不到更多財富,還可能根基不穩。



王桂蘭


😎 人類貪圖物質利益和對生活享受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劣根性,必須理智而清醒地認識到,如不加以必要地剋制,地球上的自然生態終將遭到空前嚴重地破壞,人類自身也將淪落到萬劫不復的境地,走向自我毀滅,二百多年的工業化,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冰山迅速消融,海平面升高,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很多珍稀物種快速滅絕,這是一副非常可怖而驚悚的情景,然而,更為可怕的是,很多人並未意識到,這一切都是源於人類永不衰竭的貪慾對大自然的過度索取。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經過多年的經濟發展,我國早已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正在快速行進在城市化的里程中,人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生活的舒適度也極大增強,我們不要忘記革命先輩為了建立和平繁榮的嶄新國度,拋頭顱灑熱血、捨生忘死,當代中國人已然享受到先輩們曾經的夢寐以求的富裕,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因此,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應該感到滿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講究適度享受和適度消費,珍惜和保護自然資源,不要過度追求生活享受的精緻,盡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做到適可而止,知足常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