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行書第一:《蘭亭序》

天下行書第一:《蘭亭序》

蘭亭臨帖 行書如行雲流水

蘭亭集序,又稱作《禊序》、《蘭亭序》、《禊帖》、《臨河序》、《蘭亭宴集序》。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孫統、李充、孫綽、謝安、支遁、太原王蘊、許詢、廣漢王彬之、高平郗曇、餘姚令謝勝等“少長群賢”共41人在會稽山陰集會,為蘭亭集會,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蘭亭集序》為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

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須筆和蠶繭紙書寫,首先寫聚會盛況,描述環境——“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後筆鋒突變,格調轉為悲傷,寫歡樂時光不長久及人生短暫,然而他並不宣揚“及時行樂”,而是斥了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論調。通篇語言流暢,不勉強藻飾、通俗自然,結合駢句、駢散,靈活自如,堪稱歷代名篇。

《蘭亭集序》共計324字,凡是重複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後,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好多本,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戚近臣,並以真跡殉葬。

評價

  • 《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在《春雨雜述》中稱蘭亭序:“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佈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
  •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稱:“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 五大幕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 蘭亭八柱第一:蘭亭集序天曆本(唐,虞世南)
    • 蘭亭八柱第二:蘭亭集序米芾詩題本(唐,褚遂良)
    • 蘭亭八柱第三:蘭亭集序神龍本(唐,馮承素)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

    • 蘭亭領字從山:黃絹本蘭亭(唐,褚遂良)
    • 蘭亭石刻拓本:定武蘭亭真本(唐,歐陽詢),又稱柯九思藏本,屬於五字損本。

    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 定武蘭亭的五字損本和不損本兩種拓本,分別是如今僅存殘片的獨孤本,以及尚有部分爭議的吳炳藏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