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白日夢想家》:被遺忘的夢,終有一天會踏上旅程

文|尢曰

豆瓣8.4《白日夢想家》:被遺忘的夢,終有一天會踏上旅程

一個人成年累月,日夜不停地做著唯一的白日夢,他會忽然信夢為真。——茨威格

夢境,顧名思義是虛幻的,是意識形態幻化的理想場景。相信在每一個人身上,都會有這樣的共同經歷:當專注一件事時,我們在此之上所支付的時間和精力會促使我們去設想一個合理而自信的情境,以謀求一個好的結局。不過,夢境總歸是虛無的,我們遲早要面對屬於我們的真實。

或許真相是那麼的不如人意,與自己的意料情節相差甚遠,我們也不必為此過於上心,無非是我們的努力還未達到成就的致爆點。就像今天我所介紹的電影《白日夢想家》,便能給處於迷茫、低落時期的人帶來一些心靈上的洗滌和情緒上的安撫。

這部於2013年上映的美國奇幻劇情片由導演本·斯蒂勒執導,且

榮獲第1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第12屆美國視覺效果協會獎、第16屆美國服裝設計工會獎等多項榮譽獎項。與其他電影不同的是,本·斯蒂勒親自飾演了該電影《白日夢想家》的主人公華特,演繹了一番別樣的白日夢“人生”。

豆瓣8.4《白日夢想家》:被遺忘的夢,終有一天會踏上旅程

《白日夢想家》主要講述了職員華特,在雜誌社擔任著底片資產部管理主任的職務,面對雜誌社即將轉型的裁員工作,華特也因間歇性的“出神”遭到了裁員負責人的戲弄和針對;在即將展示最後一期雜誌封面時,華特丟失了最重要的25號底片。為此,他將在面對這一系列尋找底片和追求愛情的旅途中,逐漸喚醒沉睡在心底的夢想,也將“做夢”變成“逐夢”。

接下來,我將從影片的呈現、精神的助力和對現實夢想的感悟三個層面來分析整部電影,品讀本·斯蒂勒給我們帶來的這本啟迪之書。

豆瓣8.4《白日夢想家》:被遺忘的夢,終有一天會踏上旅程


一、影片呈現:從鏡頭角度、角色形象、視覺效果、感受本·斯蒂勒自導自演的非凡“人生”

電影《白日夢想家》榮獲第12屆美國視覺效果協會獎,有過最佳電影輔助效果的稱號。在電影中,本·斯蒂勒採用大量的設計鏡頭以及輔助視角,讓觀眾從影片中切實的感受到主角華特在職場與夢想之間的抉擇,也在整部電影的結構基調上呈主體作用

豆瓣8.4《白日夢想家》:被遺忘的夢,終有一天會踏上旅程

①變幻莫測的設計鏡頭

在該電影中,最讓我欽佩的是其自然銜接的畫面轉換和劇情走向,即便本·斯蒂勒在其中穿插主人公華特間歇性“出神”的幻想畫面,也沒能打斷邏輯連貫的劇情走向。電影畫面的一開始,由華特在相親網上給謝麗爾打招呼的失敗,轉而切換成等待上班列車的站臺;看似無關聯的畫面,卻因為相親網上的失誤貫穿在一起,從而引出接下來華特做白日夢所幻化出來的勇敢畫面。

該電影雖摻雜著喜劇的幻想情節,但間接的這就是鏡頭轉換下帶來的主題呈現,從中激起了華特在幻想中對夢想的概率一步步上升為現實。

貼合生活情境的劇情,也揭露了觀眾埋藏已久的內心感受。人總是幻想著自己有一番功名成就,就像隱匿在心裡自導自演的電影,從頭到尾一個人兼任的全部的工作,幻化出來的劇情也正是對現實需求的極度渴望,即便幻想不能成真,但是激起的動力卻是顯而易見的。

電影的名場面,是由一張底片的框架銜接變幻的水池和華特在追尋攝影師尚恩的長途跋涉。這些變幻莫測的鏡頭轉換,強調華特在性格上的轉變,從務實憨厚變得敢闖敢拼,即是本·斯蒂勒對暗藏在電影主線後夢想的號召。

豆瓣8.4《白日夢想家》:被遺忘的夢,終有一天會踏上旅程

②塑造極具代表性的別樣角色

主人公華特,一個普普通通的職場員工,嘴上說的經理,也不過是個手下管著一個人的照片處理員。該電影在人物的形象上,做了深層次的考究,例如華特與公司員工不符的工作服,也側面敲擊了所謂“經理”的噱頭,將一個小職員的人設描述的精確細緻。

同樣的,與他穿著一致的路人同時從寫字樓出來,也將現實中白領上班的日常現象呈現於熒幕中。這突如其來的情感流露在整部喜劇電影的設置顯得異常突兀,仿若當頭一棒,讓職場中透出的循規蹈矩突然“出戏”,更是襯托了“生活需要激情”的這一現實主題,申明本·斯蒂勒在本片中的所持態度。

在我看來,夢想就是點燃心中黯然失色的燈塔,沉浸於黑暗的人,早已習慣社會生活帶來的不公,習慣了唯唯諾諾和無所謂,他們忘了最初起航的方向,居無定所,只能在絕望的海上逐漸沉淪。

無論是主人公華特、暗戀對象謝麗爾、攝影師尚恩、裁員經理、相親網負責人等等之類,他們都有著獨特且極具代表性的個人身份,上層壓迫下層,職場上崗位的不同也預示著主人公華特將掀起一場“自我崛起”的奮戰。

豆瓣8.4《白日夢想家》:被遺忘的夢,終有一天會踏上旅程

③絕佳的視覺盛宴,承載夢想起航

在《白日夢想家》這部影片裡,本·斯蒂勒耗費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場景的選擇上:一望無垠的極地冰原,人煙稀少的格陵蘭島,蒼茫大地上的環島公路,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在這種體現絕佳冒險精神的視覺盛宴上,本·斯蒂勒親演的角色華特,演繹了他過人的冒險之旅,在感受大自然的自在和殘酷間,激起了華特內心的冒險之心。

其實,被事業打壓的冒險精神一直隱匿在華特體內,只因長時間忽視忘卻了它的存在。和現實中大多數人一樣,被生活的諸多因素所困擾,只能憑一時幻想去滿足自己冒險的慾望。

誠然,被生活條條框框所約束的我們,只是在等待一個解脫的機會,卻不曾想那約束自己的鏈條,只是個人幻想出來的。哪怕我們不能擁有和華特一樣的冒險歷程,但夢想的大門一直都在,即便是平凡的我們,也能靠自己去開啟那夢想的大門。本·斯蒂勒借用極限的場景呈現,將冒險挑戰和追夢之心運用自如,讓這場絕佳的視覺體驗,在觀眾心中盛情綻放。

豆瓣8.4《白日夢想家》:被遺忘的夢,終有一天會踏上旅程


二、精神助力:那些貫穿職場、家庭、愛情的三個無行推動力

在電影的最後,華特走遍萬里千山,歷經重重險阻之下終於在阿富汗的雪山之巔,尋找到了拍攝雪豹的尚恩,才得知25號底片就藏在尚恩贈送的錢包裡。

這看似烏龍一場的冒險,卻讓華特真正的蛻變成了一個直面不公,敢愛敢恨的勇敢男人。整部影片以尋找25號底片為主要線索,貫穿了華特在職場的遭遇、母親與妹妹的鼓勵、以及對謝麗爾的真情流露,在這場道路中,他找回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豆瓣8.4《白日夢想家》:被遺忘的夢,終有一天會踏上旅程

首先,是職場的磨鍊。生活雜誌的轉型和公司的裁員,對“弄丟”25號底片的華特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打擊,同時,裁員負責人泰德的針鋒相對也讓華特倍感狼狽,他試圖反擊 ,卻又只能靠做白日夢,與泰德較量。

接著,是對愛情的勇氣。在員工會議上,泰德要求展示25號底片,被華特的一個藉口敷衍了事,不甘於被辭退的華特鼓起勇氣向謝麗爾詢問關於攝影師尚恩的行蹤,以及與謝麗爾的兒子共同玩滑板。在與謝麗爾的接觸中,因工作上的話題不斷接連到生活中,一絲愛情的火苗逐漸在兩人之間升溫,讓他下定決心前往格林蘭島尋找尚恩。在其過程中的起伏經歷,例如被謝麗爾的前夫誤導,也為後續兩人堅定的愛情埋下伏筆。

最後,則是家人的關心。母親和妹妹的出現,讓華特的生活軌跡也變得豐富起來,在與家人的寒暄中,華特也找到了自己曾經出發的初衷——那時的他也留著龐克頭,玩著另自己驕傲的滑板,以及父親留下的旅行筆記。

種種因素暗示著華特終將踏上旅程,尋著自己夢想的軌跡,找到心靈深處的冒險之心也詮釋了尚恩在所贈錢包上所刻印下的精神助力:

“生活雜誌的座右銘:開拓視野,衝破艱險,看見世界,身臨其境,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

豆瓣8.4《白日夢想家》:被遺忘的夢,終有一天會踏上旅程


三、思考感悟:沉睡的夢想,終會在人踏上旅途時重新甦醒

看完這部電影過後,我感受最深的應該是華特在對職場中的不妥協,對愛情的專一和對家人的重視。

無論在事業上遭受了多大的委屈,但他依舊能從容的面對家人,這種“報喜不報憂”的情態著實是當代年輕人的常態,他們扛著無形的壓力,戴上偽裝而苦澀的微笑給予社會,把面具下最真實的微笑留給家人,從家人的關心之間舒緩一下壓在心頭的不甘。

就華特的例子而言,人生的經歷起伏不定,我們在享受喜悅的同時,也未定能預料下一秒的不幸。就如同歌德所說的:“沒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試過以後才知道。”虛無縹緲的夢想不過是口頭的助力,誰又能想得到這暗湧的助力之下是激發出人的潛力,是給黑暗中的人一盞指路明燈。

我們總把努力和夢想放在嘴邊,可總沒人去深入體會這底下的真實含義。人不是盲目的向前闖,我們在穩住腳底的同時,用方法和學識去鞭策自己,講求高效的行動。僅憑幻想和等待,就只能錯失良機,繼續浮沉於平庸的人海之間。

豆瓣8.4《白日夢想家》:被遺忘的夢,終有一天會踏上旅程

※結語

人總是試圖去擺脫無能為力的疲倦感,也隨著現在時代的改變,人們的意識形態裡只要求改變生活的狀態,而不是去追逐無形的夢想。有的人說,華特的經歷不過是幻想中的電影情節,是攝人心魂的“毒雞湯”。但是你要意識到,在你的想法與你的人生成就之間,是存在著很大概率的因果關係。

本著一身的才華,卻甘願身處平庸,不去直面自己人生航程中的大浪,只願隨著浮萍的安穩朝起夕落。無論如何,你要永遠相信功不唐捐,相信奮鬥的價值,你所有的付出與努力都將在你的人生中沉積發酵,醞釀出你豐碩的人生果實。唯有起程背上行囊,兒時積塵的夢,方能重新閃爍。


作者簡介:尢曰,有思想,有憂傷和理想,這才是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