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三字经》中有一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窦禹钧有五个儿子,家教甚严,建书房四十余间,买书数千卷,聘请名师教读。在窦禹钧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先后登科及第,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无独有偶,南宋时期,崇德县也传出了莫氏兄弟“五子登科”的佳话。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事情还得从莫氏兄弟的父亲莫琮说起。北宋末年,仁和(今杭州)人莫琮以贡生赴汴京,入太学,试集英殿,名列官簿。当时金兵南侵,北宋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地步。1129年,因避战乱,莫琮随宋室南渡。一路颠簸,行至崇德,感受到此地民风淳朴,有崇文兴教的风气,且交通便捷,南来北往的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波杳霭之间,他被这里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乡风光所吸引,更被几年前这里诞生过状元沈晦而感叹,莫琮认定崇德是一块钟灵毓秀的宜居之地,因此连故乡仁和也不想回去了,便定居于崇福寺西。

莫琮娶了个贤惠的妻子袁氏,先后生下五个儿子,取名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冲。莫琮学有根柢,研习经史,博通儒道,十分重视对儿子从小进行品德性格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培养。由于莫琮家教有方,莫氏兄弟勤奋攻读,互相勉励,先后都考中进士。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莫氏兄弟中最聪慧的是老二莫若晦,未成年即考中秀才,1160年登进士第,成为五兄弟中第一位进士。老大莫元忠,不甘落后,奋起直追,于1172年考中进士,为莫家再夺一金。莫氏兄弟中最年幼的莫若冲,快马加鞭,抢跑在三哥、四哥之前,1175年金榜题名。

崇德莫氏一门接连出了三个进士,名声大振,殊不知好事还在后头。1181年,莫家老四莫若拙和他的两个外甥陈之纲、陈之纯高中同科进士,前来贺喜的达官贵人、亲朋友好差点踏破了莫家的门槛,喜得七十高龄的老母亲合不拢嘴。这可急坏了老三莫似之,他暗暗使劲,三年后(即1184年)果然又为莫家再添一名进士。至此,莫氏兄弟五子登科,成就中国科举史上一段千古佳话。崇德县令朱軧奉旨在莫氏居住的地方建造五桂坊以示旌表。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莫氏兄弟早年奉亲力学,喜获金榜题名之荣,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在他们日后的宦海生涯中,各自发挥聪明才智,造福当地百姓,其事迹亦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老大莫元忠,字子直,是个忠厚之人,年轻时受到时任崇德县主簿时檄的赏识。时檄,字传之,官和州知州,廉政爱民,尤其善于鉴别人。长女嫁给词人张孝祥之后,要将次女嫁同县的莫元忠,莫元忠清贫节俭,自以为不配,时檄笑着说他:“你还发愁不及第吗?”时檄果然是慧眼识英才,后来张孝祥高中状元,莫元忠也进士及第,两个女婿皆为当世名士。任历阳(今安徽和县)主簿,怀宁(今安徽西南)县丞,名声很大。迁升为义乌县令时,适逢天荒歉收,元忠以粮赈济,灾民免于饥饿。不久,升为德安府(今湖北安陆)通判,两次代理知府。任内,元忠捕强寇,惩首恶,百姓赖以为安。又因德安遇兵火劫,学校、贡院皆遭毁,元忠筹资重建。后代理景陵地方官,克尽其职,惟以教育为先务。修葺校舍,增置学田,充实办学经费,凡他所任之处乡学昌盛。后辞官归里,乡里父老皆感恩铭德。元忠好文辞,为文温雅蔚赡,有古人风致。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老二莫若晦,字子明,为官清正,政绩也是可圈可点。1191年,升任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州。抵任后,莫太守深入乡村,考察民情,发现当地积弊已久,百姓负担过重。于是力主节俭,痛惩夙弊,将四乡百姓积欠的数以万串的铜钱,全部免去,以宽民力。于是,民生得到改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一年之内,葺[qì]校舍,垦荒田,筑城堞,修浮桥,兴驿站,举办实事甚多。当时府城遭火灾,莫太守发公款赈济,获得百姓称颂。时人谢艮斋赋诗云:“从此宜春夸盛事,指将椿桂作甘棠。”莫家五子登科的故事和莫太守把八十岁老母迎到袁州府衙侍奉之事,在袁州闾巷传为盛事,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莫若晦还写了不少赞颂袁州名胜古迹的诗篇。如《震山岩》:

一岩孤峻出尘埃,下瞰僧坊七宝台。

鸿鹄凌空无碍去,浮山供望有情来。

临风笑语飘飘远,举酒襟怀落落开。

莫讶作诗诗句好,醉魂飞自月边回。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反映了他对袁州景物的爱慕和热恋,这首诗在袁州流传了几百年。莫若晦勤政亲民的形象也永远定格在袁州的历史天空。莫若晦以功提升为工部郎中。后出任徽州知府,又改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严州向有猛虎出没伤人,莫若晦到任后,即刻整顿刑政,开发山林,召民驱虎,虎患遂息,当地名士作“虎渡河颂”赞扬莫太守的功绩。莫若晦后来又升任湖广南庾提举,终因居官正直,从不阿谀奉承,当朝权臣恨其不附己,便改授其为毗陵(今江苏武进)知府。莫若晦拒不赴任,辞官归里,终老于家。

老三莫似之,字子饮,曾任丹徒县尉,负责侦查破案、缉捕盗贼、专项犯罪打击、日常治安管理等事务。据说在任时整肃腐吏,节约公费,成绩斐然。

老四莫若拙,字子才,曾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一带)教授、修贡兴学,美名盛传。后来升任浦江知县。作诗《平绿轩即事》:

结屋地犹浅,钩帘景尽还。

岚光烟树外,野色酒杯间。

别墅从渠乐,清吟属我閒。

狎鸥时点白,机事不相关。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莫家老五莫若冲,字子谦,历任安吉县尉、毗陵教官、安吉知县、吴江知县、闽漕元幕,登文检院司农簿,后升任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府。初至岳州,即办杀人疑案,察访验核,明断如神,官民叹服。岳州连年灾荒,饥民骚动,群盗蜂起,若冲督捕首犯,赈济饥民,全境帖然以定,不久调全州。全州盗寇猖狂,且处湘江源头,壤高水浅,客船畏惧而不至,漕司无法按时解缴军粮。莫若冲就果断动用官款造轻舟,解决了军粮搬运难题。第二年,当地洪水泛滥,全靠这些官船用来抗洪救灾、济渡百姓。后来,莫若冲官职升到大理寺丞,但他开始厌恶官宦生活,不再有仕进之意,外调他任永州知府也未赴任,于嘉定五年(1212),以祠官乞归故里,故乡人称他为莫寺丞。他居住在南广福寺的南边,西俯张泾,南瞰语溪,以“足闲”名其堂,在溪光野色中优游觞咏度过近二十年余生。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莫若冲生性淡泊,为官清廉,无声色之好。晚年居乡乐善好施,修桥补路之类好事做了不少。他家东边有座名叫东兴的小木桥,莫元冲独资捐助易为石桥。此外,从南沙渚塘口的语溪桥东至张泾一带,当时是热闹的民居,但道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尤其是下雨天道路泥泞行者不便,张泾虽有石桥,阔仅三尺。莫元冲带头捐资,用砖铺设街道路面,又重建张泾桥,改名为通济桥,桥面宽敞可通车马。东兴桥以东至沙渚高桥,徒步挽舟都是田塍路,风雨之晨,冰雪之夕,道路泥泞,行人叫苦不迭。当时,演教寺僧思齐、蕴常为民做好事,自演教寺往西先已布石三里。经莫若冲倡议,分遣缘化,雇船运石,数年间其余二十余里路面全部布上石板,行者无不赞叹。故乡人对莫若冲非常感激,莫氏五兄弟中唯有他死后入祀乡贤祠。莫若冲文章诗词也很出名,著有《语溪集》十卷、《清湘泮水酬和》一卷。

值得一提的还有,莫若拙的儿子莫季谦、莫若冲的儿子莫汲、莫何和莫若冲的孙子莫仲通后来都中了进士。

岁月沧桑,五桂石坊早已不知圮废于何时,而五桂坊弄名至今尚存,它是崇德人文底蕴深厚的象征,也是那段辉煌历史的缩影。数百年来,崇德的父老乡亲一直为乡邦出了莫氏五子为荣,并以此作为教励子弟勤奋好学的生动教材。事实上,莫氏五子登科的故事已经对崇德县崇文兴教的传统产生潜移默化极为深远的影响,明代朱逢吉《秋风五桂》,诗曰:

莫氏五兄弟,联登科甲荣。

一门关世教,五桂立芳名。

仙树月中老,里闾天下清。

题诗劝乡俗,力学继蜚声。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桐乡市公安局屠甸派出所业务用房新建项目,中标人:浙江广屿建设有限公司,金额6512049.00元。桐乡市高桥两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招标,桐乡市新城大道中段道路工程一号桥,中标人:浙江广屿建设有限公司,金额624.1945万元。登录“信用中国”搜索,人民法院共发布5条公告,海宁中嘉建设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浙江广屿建设有限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即“老赖”。依据相关法规,“老赖”没有资格参加国资项目投标,投标人隐瞒失信被处罚的事实,虚假响应谋取中标,招标人应该加强监管维护公平公正诚信。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乡人民的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