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三字經》中有一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竇燕山,原名竇禹鈞,五代後晉時期人,竇禹鈞有五個兒子,家教甚嚴,建書房四十餘間,買書數千卷,聘請名師教讀。在竇禹鈞的培養教育下,五個兒子先後登科及第,成為國家有用之才。

無獨有偶,南宋時期,崇德縣也傳出了莫氏兄弟“五子登科”的佳話。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事情還得從莫氏兄弟的父親莫琮說起。北宋末年,仁和(今杭州)人莫琮以貢生赴汴京,入太學,試集英殿,名列官簿。當時金兵南侵,北宋王朝已處於風雨飄搖的地步。1129年,因避戰亂,莫琮隨宋室南渡。一路顛簸,行至崇德,感受到此地民風淳樸,有崇文興教的風氣,且交通便捷,南來北往的商賈,風帆浪泊,出入於煙波杳靄之間,他被這裡充滿詩情畫意的水鄉風光所吸引,更被幾年前這裡誕生過狀元沈晦而感嘆,莫琮認定崇德是一塊鍾靈毓秀的宜居之地,因此連故鄉仁和也不想回去了,便定居於崇福寺西。

莫琮娶了個賢惠的妻子袁氏,先後生下五個兒子,取名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衝。莫琮學有根柢,研習經史,博通儒道,十分重視對兒子從小進行品德性格和學習方法的教育培養。由於莫琮家教有方,莫氏兄弟勤奮攻讀,互相勉勵,先後都考中進士。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莫氏兄弟中最聰慧的是老二莫若晦,未成年即考中秀才,1160年登進士第,成為五兄弟中第一位進士。老大莫元忠,不甘落後,奮起直追,於1172年考中進士,為莫家再奪一金。莫氏兄弟中最年幼的莫若衝,快馬加鞭,搶跑在三哥、四哥之前,1175年金榜題名。

崇德莫氏一門接連出了三個進士,名聲大振,殊不知好事還在後頭。1181年,莫家老四莫若拙和他的兩個外甥陳之綱、陳之純高中同科進士,前來賀喜的達官貴人、親朋友好差點踏破了莫家的門檻,喜得七十高齡的老母親合不攏嘴。這可急壞了老三莫似之,他暗暗使勁,三年後(即1184年)果然又為莫家再添一名進士。至此,莫氏兄弟五子登科,成就中國科舉史上一段千古佳話。崇德縣令朱軧奉旨在莫氏居住的地方建造五桂坊以示旌表。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莫氏兄弟早年奉親力學,喜獲金榜題名之榮,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才。在他們日後的宦海生涯中,各自發揮聰明才智,造福當地百姓,其事蹟亦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老大莫元忠,字子直,是個忠厚之人,年輕時受到時任崇德縣主簿時檄的賞識。時檄,字傳之,官和州知州,廉政愛民,尤其善於鑑別人。長女嫁給詞人張孝祥之後,要將次女嫁同縣的莫元忠,莫元忠清貧節儉,自以為不配,時檄笑著說他:“你還發愁不及第嗎?”時檄果然是慧眼識英才,後來張孝祥高中狀元,莫元忠也進士及第,兩個女婿皆為當世名士。任歷陽(今安徽和縣)主簿,懷寧(今安徽西南)縣丞,名聲很大。遷升為義烏縣令時,適逢天荒歉收,元忠以糧賑濟,災民免於飢餓。不久,升為德安府(今湖北安陸)通判,兩次代理知府。任內,元忠捕強寇,懲首惡,百姓賴以為安。又因德安遇兵火劫,學校、貢院皆遭毀,元忠籌資重建。後代理景陵地方官,克盡其職,惟以教育為先務。修葺校舍,增置學田,充實辦學經費,凡他所任之處鄉學昌盛。後辭官歸裡,鄉里父老皆感恩銘德。元忠好文辭,為文溫雅蔚贍,有古人風致。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老二莫若晦,字子明,為官清正,政績也是可圈可點。1191年,升任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州。抵任後,莫太守深入鄉村,考察民情,發現當地積弊已久,百姓負擔過重。於是力主節儉,痛懲夙弊,將四鄉百姓積欠的數以萬串的銅錢,全部免去,以寬民力。於是,民生得到改善,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一年之內,葺[qì]校舍,墾荒田,築城堞,修浮橋,興驛站,舉辦實事甚多。當時府城遭火災,莫太守發公款賑濟,獲得百姓稱頌。時人謝艮齋賦詩云:“從此宜春誇盛事,指將椿桂作甘棠。”莫家五子登科的故事和莫太守把八十歲老母迎到袁州府衙侍奉之事,在袁州閭巷傳為盛事,成了百姓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莫若晦還寫了不少讚頌袁州名勝古蹟的詩篇。如《震山岩》:

一巖孤峻出塵埃,下瞰僧坊七寶臺。

鴻鵠凌空無礙去,浮山供望有情來。

臨風笑語飄飄遠,舉酒襟懷落落開。

莫訝作詩詩句好,醉魂飛自月邊回。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反映了他對袁州景物的愛慕和熱戀,這首詩在袁州流傳了幾百年。莫若晦勤政親民的形象也永遠定格在袁州的歷史天空。莫若晦以功提升為工部郎中。後出任徽州知府,又改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嚴州向有猛虎出沒傷人,莫若晦到任後,即刻整頓刑政,開發山林,召民驅虎,虎患遂息,當地名士作“虎渡河頌”讚揚莫太守的功績。莫若晦後來又升任湖廣南庾提舉,終因居官正直,從不阿諛奉承,當朝權臣恨其不附己,便改授其為毗陵(今江蘇武進)知府。莫若晦拒不赴任,辭官歸裡,終老於家。

老三莫似之,字子飲,曾任丹徒縣尉,負責偵查破案、緝捕盜賊、專項犯罪打擊、日常治安管理等事務。據說在任時整肅腐吏,節約公費,成績斐然。

老四莫若拙,字子才,曾任真州(今江蘇儀徵、六合一帶)教授、修貢興學,美名盛傳。後來升任浦江知縣。作詩《平綠軒即事》:

結屋地猶淺,鉤簾景盡還。

嵐光煙樹外,野色酒杯間。

別墅從渠樂,清吟屬我閒。

狎鷗時點白,機事不相關。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莫家老五莫若衝,字子謙,歷任安吉縣尉、毗陵教官、安吉知縣、吳江知縣、閩漕元幕,登文檢院司農簿,後升任嶽州(今湖南嶽陽)知府。初至嶽州,即辦殺人疑案,察訪驗核,明斷如神,官民歎服。嶽州連年災荒,饑民騷動,群盜蜂起,若衝督捕首犯,賑濟饑民,全境帖然以定,不久調全州。全州盜寇猖狂,且處湘江源頭,壤高水淺,客船畏懼而不至,漕司無法按時解繳軍糧。莫若衝就果斷動用官款造輕舟,解決了軍糧搬運難題。第二年,當地洪水氾濫,全靠這些官船用來抗洪救災、濟渡百姓。後來,莫若衝官職升到大理寺丞,但他開始厭惡官宦生活,不再有仕進之意,外調他任永州知府也未赴任,於嘉定五年(1212),以祠官乞歸故里,故鄉人稱他為莫寺丞。他居住在南廣福寺的南邊,西俯張涇,南瞰語溪,以“足閒”名其堂,在溪光野色中優遊觴詠度過近二十年餘生。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莫若衝生性淡泊,為官清廉,無聲色之好。晚年居鄉樂善好施,修橋補路之類好事做了不少。他家東邊有座名叫東興的小木橋,莫元衝獨資捐助易為石橋。此外,從南沙渚塘口的語溪橋東至張涇一帶,當時是熱鬧的民居,但道路坑坑窪窪高低不平,尤其是下雨天道路泥濘行者不便,張涇雖有石橋,闊僅三尺。莫元衝帶頭捐資,用磚鋪設街道路面,又重建張涇橋,改名為通濟橋,橋面寬敞可通車馬。東興橋以東至沙渚高橋,徒步挽舟都是田塍路,風雨之晨,冰雪之夕,道路泥濘,行人叫苦不迭。當時,演教寺僧思齊、蘊常為民做好事,自演教寺往西先已布石三里。經莫若衝倡議,分遣緣化,僱船運石,數年間其餘二十餘里路面全部布上石板,行者無不讚嘆。故鄉人對莫若衝非常感激,莫氏五兄弟中唯有他死後入祀鄉賢祠。莫若衝文章詩詞也很出名,著有《語溪集》十卷、《清湘泮水酬和》一卷。

值得一提的還有,莫若拙的兒子莫季謙、莫若衝的兒子莫汲、莫何和莫若衝的孫子莫仲通後來都中了進士。

歲月滄桑,五桂石坊早已不知圮廢於何時,而五桂坊弄名至今尚存,它是崇德人文底蘊深厚的象徵,也是那段輝煌歷史的縮影。數百年來,崇德的父老鄉親一直為鄉邦出了莫氏五子為榮,並以此作為教勵子弟勤奮好學的生動教材。事實上,莫氏五子登科的故事已經對崇德縣崇文興教的傳統產生潛移默化極為深遠的影響,明代朱逢吉《秋風五桂》,詩曰:

莫氏五兄弟,聯登科甲榮。

一門關世教,五桂立芳名。

仙樹月中老,里閭天下清。

題詩勸鄉俗,力學繼蜚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桐鄉市公安局屠甸派出所業務用房新建項目,中標人:浙江廣嶼建設有限公司,金額6512049.00元。桐鄉市高橋兩新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招標,桐鄉市新城大道中段道路工程一號橋,中標人:浙江廣嶼建設有限公司,金額624.1945萬元。登錄“信用中國”搜索,人民法院共發佈5條公告,海寧中嘉建設有限公司(現更名為“浙江廣嶼建設有限公司”)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即“老賴”。依據相關法規,“老賴”沒有資格參加國資項目投標,投標人隱瞞失信被處罰的事實,虛假響應謀取中標,招標人應該加強監管維護公平公正誠信。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故事:五子登科:莫氏五兄弟,五桂立芳名——桐鄉人民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