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赵仁斌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善言有时候也是会坑人的!

抗日战争中,有不少抗日志士的遗言,对激励中华民族抗日有很大鼓舞,这对日本鬼子来说,简直太坑了。

今天听我给你讲讲几位抗日名将的遗言。

1,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的遗言,呼唤中华民族的抗日热情,激励全民族团结抗日。可是,鲜为人知的是,张自忠在七七事变时受宋哲元委托留守北平与日军周旋,被骂做汉奸。仅仅几个月后,张自忠就在台儿庄大捷中证明了自己。

也许正是那种一心求死的壮烈和勇气,让张自忠成了抗日战争中最为著名最为勇猛的国军将领。

2,杨靖宇:我杨靖宇虽然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如今大多数部下罹难,只剩下我一人。如今我的抗日同志还在各地辗转,日本帝国主义必定有灭亡的一天。不用多说了,开枪吧!

杨靖宇被捕前,曾经被汉奸劝降,杨靖宇好不容易听到一句汉语,确实汉奸的话。十分气愤地说:“这些天遇上的怎么都是这号中国人?!”

杨靖宇1929年奉党中央命令到东北组织抗日工作,临行前妻子马君已经有了一个2岁的孩子。1945年,马君去世时告诉孩子,他的父亲叫马尚德,让他找父亲,却没想到马尚德就是杨靖宇,那时候已经死了多年了。

3,江竹筠: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去年6月被捕)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蒋王八的来渝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不管他如何顽固,现在战事已近川边,这是事实,重庆在(再)强也不可能和平、京、穗相比,因此大方的给它三、四月的命运就会完蛋的。

江竹筠就是江姐,在重庆的渣滓洞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可是他也看到了解放军的节节胜利,江竹筠临死前成功预见了蒋家王朝的灭亡,看起来真是大快人心。

4,戴安澜: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在滇缅战场上担任第五军第200师师长,曾取得同古保卫战等胜利。在野人山,戴安澜遭到日军和残酷自然环境的双重打击,壮烈牺牲。上面的话,来自于戴安澜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

5,唐淮源: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

唐淮源在中条山战役中,为了不被日军俘虏举枪自尽。其实唐淮源在此之前就有类似的话。母亲死后他说“吾向以老母在,故有所虑,今大事已了,此身当为国有,誓与中条山共存亡 !”

殉国之前他说“现在情况极险恶,吾人在事有可为之时,应竭尽心力,恢复原态势,否则当为国家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

6,赵登禹:“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请副军长予以照顾。”

七七事变后,日军进攻南苑,赵登禹带领132师死后五天五夜,结果被汉奸出卖,突围中被日军伏击,壮烈牺牲。赵登禹不知道的是,他托付老母的副军长佟麟阁也在不久后战死。

其实,抗日战争中,指战员的牺牲本身是无意义的,如果一支冲着壮烈牺牲这条路去走,抗日战争永远无法迎来胜利的一天。真正的战略应该是,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在战斗中壮大自己削弱敌人。

革命战争年代,死是容易的,可是要活下来完成烈士们的事业,才是最难的。所以,比牺牲更有意义的是坚韧地活着,坚韧地抵抗!


历史知事


历史上临死还作妖,害人害己的很多,天王洪秀全就是一例。



1862年,湘军围攻南京城,忠王李秀成建议洪秀全离南京城,到别处另立“天国”。洪秀全早已习惯了纸醉金迷,失去了当初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对李秀成说“我在天国为王是天父天兄的旨意,清妖能奈我何?你若出城就去吧,我是不会离开天京的!”说的李秀成无可奈何,李秀成又做了最后的努力,提出城内粮食短缺,不够军用。洪秀全对此早有考虑,他下诏说:“合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所谓“甜露”实际上就是地上各种野草。为了鼓舞人心,洪秀全身先士卒,每天都吃野草直到后来中毒。



中毒后,洪秀全拒绝接受治疗,1864年6月,终于坚持不下去。临死前,洪秀全对左右大将说:“大家放心,我这是要去天堂,向天父天兄借天兵,用不了多久天兵就会下凡保卫天京,清军必败。”然而2个月后,天兵没来,湘军倒是杀进城了。南京城被攻破后,湘军在宫女的指引下,将洪秀全的尸体挖出挫骨扬灰。


顾前史而言今


金庸小说里这种人最多。

殷素素:大师,附耳过来,我告诉你谢逊的下落......差点坑死方丈空闻大师。

江南七怪中的南希仁临死前留下遗书:“杀我者乃十.......”黄药师从此天天面临傻小子郭靖和全真派的纠缠。

灭绝师太:芷若,为师不行了,你要答应为师一件事,我要你现在对天发誓,你以后要是敢跟张无忌结为夫妻.......差点把张无忌坑死。

阿朱:阿紫,你要好好活,要萧峰大哥照顾你,你,你也照顾好他.......阿紫死了不说,至少还把游坦之整的人不人鬼不鬼。

真实的历史中也不乏这种例子。

靖难成功后,朱棣把建文帝手下的大臣挨个拉来过堂表忠心,产生了与方孝孺之间的对话:

老方,不要钻牛角尖儿,差不多就行了,我这是效仿周公辅成王啊。

“成王在哪儿?”

你也看到了,他选择了自焚,烧死在宫中了。

“那你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

......他还太小,国家危难之际,需要有年纪大一点的君主。

“成王有弟弟啊。”

有完没完,这是我们的家务事!再哔哔,诛你九族!

“你就是诛我十族,也是篡位啊!”

于是方孝孺就被诛杀了十族,连学生都被杀了。

但以上这一段同样非出自正史。

武昌起义后,以良弼为首的顽固派组织成立了“宗社党”,强烈反对与南方党人和议,向隆裕太后施加压力,试图组织北方十万清军与南方党军决一死战。

革命党人派出了彭家珍彭大将军,前去京师刺杀良弼,彭家珍乔装打扮,径自揣着炸弹去往良弼府中,在门口见到良弼,奋力一掷,炸弹爆炸,彭家珍当场身亡,良弼左腿被炸断。

两天后,良弼家中请了日本军医来给施行截肢手术,手术失败,伤重不治。

良弼临死前,说了一句“炸我者,真英雄也!”

这句没毛病。

又说了下一句:“我死了,大清朝就完了!”说完就断了气。

十四天后,清帝逊位,江山鼎革。

良弼这句话没有坑人,他坑了一个王朝。


历来现实


死前一句话,害死其他人,这就是“人之将死,其言坑人”。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真是很多很多,有的让亲人蒙难,有的让同僚牵连,有的甚至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在路上就一病不起,当西归的队伍到达沙邱时,秦始皇几乎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眼看就要死了,于是对身边的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交待遗言,让他们按照遗诏,传书守卫在北方的公子扶苏,赶快回咸阳处理后事。这样一交待,吓坏了赵高,因为他与胡亥关系好,与扶苏和忠于扶苏的大将蒙恬关系很不好,如果按照秦始皇的安排,赵高以后的日子肯定很难过,所以,他威逼李斯和自己一起,改掉诏书,赐扶苏、蒙恬死罪,让他们自尽。所以,秦始皇临终一句话,不仅杀了自己的儿子扶苏、大将蒙恬,后来胡亥当了皇帝后,因怕兄弟姐妹们夺他的皇位,将几十个兄弟姐妹全部杀死了,一个不留。可见,秦始皇一句遗言,坑死一大遍。

项羽死前也是。前202年,项羽与刘邦交战于垓下,连连败绩,那夜,寒风呼啸,四面楚歌,项羽知道自己末日已到,便向身边的爱妾虞姬唱了一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如此悲伤,虞姬伤心欲绝,和了一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随即,拔剑自杀了。项羽明知自己会死,高歌一曲,却让姬虞先死。

刘邦的爱妾戚夫人临死,还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权力尽归吕后。吕后最恨戚夫人,因此罗织罪名,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让戚夫人穿着囚衣,剃去头发,还挖掉眼睛,弄聋耳朵,做成“人彘”,折磨致死。戚夫人被囚禁的时候,她自作一歌,天天自唱:“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相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然而,这个歌被吕后听到后,大怒,说你还想仗儿子之势,还想儿子将来报仇吗?于是,把戚夫人的儿子拉来,用毒药给毒死了。戚夫人自己将死,同时也坑死了自己的儿子刘如意。

最坑人的是方孝孺。明建文帝继位后,重用方孝孺为翰林侍讲、诗讲学士,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挥师南下。方孝孺文才了得,声振朝野,朝廷讨伐燕王的檄文皆出自他之手。朱棣夺取侄儿的皇位后,文武百官,大多立即拜伏新主脚下,独方孝孺不投降,被抓进监狱。

朱棣上位,将方孝孺放出监狱,让他给自己撰写即位诏书,方孝孺誓死不从,朱棣大怒,说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方孝儒也怒怼朱棣说,要杀就杀,诛我十族又如何?!于是,方孝孺家遭灭九族,还外加他的老师和学生一族。

一人之死,牵连无数,也太坑人了!


帝国的脸谱


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殊不知,在真实的历史进程中,也有很多人临死之前还祸害了大量无辜的人,正中了那句“人之将死,其言坑人”,而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首先秦始皇就曾经因为临终前的一句话搭上了自己儿子和忠将的性命,也让王朝走向了末路。秦始皇在离世前正在东巡,东巡期间突然身体不适,他自知命不久矣,就想要交代后事,当时秦始皇嘱咐身边的赵高,让他传自己的旨意,将被贬在北方的扶苏召回,让扶苏给自己操办后世。秦始皇这样的嘱咐就表示他已经原谅了扶苏,而且将来皇位就是扶苏的,而赵高和扶苏之间有过节,而且他一直希望让胡亥登基,所以为了自保,他就联合丞相李斯,给扶苏送去了一个假的遗诏,遗诏中让扶苏和大将蒙恬自尽,赵高用这种简单的方式给自己清扫了政治阻碍。随后胡亥登基,胡亥没有政治头脑,还十分的残暴,他杀害了所有兄弟姐妹,在他的统治下秦朝陷入了混乱,二世而亡。

其次戚夫人也做过这样的蠢事,戚夫人和吕后是一对冤家对头,虽然在刘邦在世时戚夫人得到了他的庇护,还曾经想要仗着宠爱扶持自己的儿子刘如意登基,但是她终究没能赢过吕后,在刘邦死后吕后的儿子刘盈登基称帝,也意味着戚夫人享福的日子走到了头。吕后让戚夫人去舂米,可是戚夫人不好好舂米,一边舂米一边唱歌,将吕后迫害自己以及希望儿子回来给自己报仇的话都通过歌唱出来。这件事被吕后知道后,她马上就下令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通过戚夫人所唱的歌,提醒了吕后不能留下刘如意这个祸患,否则日后刘如意可能会向自己伺机报复,所以戚夫人也将刘如意杀死了。不得不说戚夫人的这个母亲做的十分失格,自己在宫中没有地位后,不懂得隐忍,居然还因为自己一时的意气用事害死了亲生儿子。

再次方孝孺也做过这样的事情,而方孝孺所坑害的人数更多。方孝孺一直对朱允炆忠心耿耿,在朱棣篡位之后方孝孺也始终感念朱允炆,朱棣想要重用方孝孺,因为看重他的才华,可是方孝孺却宁死不肯,还以死威胁朱棣,杀他十族都不给朱棣卖命。本来只有灭九族这个制度,朱棣因为气愤就下令灭方孝孺十族,方孝孺生前的老师、学生都因此无辜丧命。


紫禁公子


俗话说得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真就有其言也坑的。汉初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就是最为著名的一个,韩信的军事才能和天赋被刘邦和项羽知道后,二人想方设法地把韩信争取到自己麾下来,最终韩信到了刘邦的麾下受到了刘邦的重用,从此他的人生到达了高潮,直上巅峰。
这时候他身边出现了一个以诡辩著称的谋士蒯通,告诫他要防范刘邦会对他不利,并游说他以目下的实力完全可以自己称王,不然等刘邦统一天下以后会加害于他。而此时的韩信被功名权利遮住了双眼,没有把蒯通的话放在心上,后来刘邦消灭了项羽统一天下后以谋反之罪治了韩信,最后死在吕后和萧何的手中。临死前说了一句:“真后悔没听取蒯通的建议,不甘心啊”蒯通做梦也没有想到韩信临死还坑了自己一把,刘邦命下属把蒯通抓起来,不过还好,巧言善辩的蒯通凭着一张嘴征服了刘邦,躲过了一劫。


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姚崇也是一个死后坑人的专家。他和名臣张说由于政见不同,向来两人关系一直不好,两人还曾经为宰相一职撕破了脸皮。想到自己死后张说会找后辈们的麻烦,深思熟虑后对儿子们说,在他死后要将自己所珍藏的物品放在账前,如果张说来了,他看过哪些东西就送给他,并且还请他给自己写墓志铭。如果张说来后不看他的这些珍藏宝贝,就要儿孙们赶快逃命要紧。

果然姚崇死后,想到同朝为官,张说还是来了,并且对姚崇账前的东西十分感兴趣,姚崇的儿子们按照父亲的意思照办了,请张说写了墓志铭。张说收了东西,心里虽然有十万个不乐意,但想到人都死了还有什么恨放不下呢?

于是就放下成见,写了一些夸赞姚崇的好话。第二天,张说后悔了,感觉自己太过于夸捧姚崇了,想要改动那些话,谁料到姚崇早就安排好了的,他写的墓志铭被姚崇的儿子们连夜进宫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看后对其夸赞不已。至此以后,他想在皇帝面前参姚家一本都难开其口,让他后悔不已。


野木曦宸


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第三名公叔痤

商鞅在他没有去秦国之前,事魏相公叔痤,还没等到把他推荐给魏王,公叔痤就得重病。魏王问公叔痤假如你去世了,这政务该怎么办啊?公叔痤推荐了公孙鞅,说道:“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对卫鞅的评价很高,但王默然,根本没接这茬。

公叔痤又说:“公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这也太可怕了吧,莫名其妙就丢了性命。你这老头都要死的人了,好不容易推荐个人,还不竭尽全力。看魏王不搭茬就不坚持,还建议魏王杀了商鞅。这哪是一位堂堂相国的应有的做派。

有人要替魏相辩白说他是为国家考虑,不能让优秀的人才流落到敌国去。但这经不住推敲,如果魏相真是为国家社稷考虑,就应该尽早推荐商鞅。非要等到你快要死的时候?分明就是害怕自己官位不保,妒贤嫉能。好在他的坑人之言没有得逞。

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第二名汉武帝

汉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汉武帝病重,欲立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为太子,但害怕主少母壮,重蹈吕后乱国的覆辙,决定赐死钩弋夫人。在临时前说了句:“趣行,汝不得活!”卒赐死。本还想着母凭子贵的钩弋夫人,没等来太后的尊号,却等来死神的召唤,令人扼腕痛心!好狠心的父亲!为了所谓的国家大事,竟让年幼的儿子和母亲阴阳相隔。

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第一名刘备

前两位的坑人之言,虽说狠毒但并非高明,都是大实话,核心一个字死!我们的大耳贼(吕布临死之前的对刘备的痛骂之词)刘备临死之言,饱含深情、言辞恳切、如倾如诉十倍于汉武帝、公叔痤。

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刘备病笃,谓亮(诸葛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这话堪称经典,以退为进,看似让贤,实则是敲打诸葛亮,赚得诸葛亮死心塌地为其子卖命11年。最后鞠躬尽瘁,活活累死在军中。高!实在是高!刘备的坑人之言位列第一,实至名归。


政史课课代表


题主的题目虽然角度独特,但基本上历史上没有哪个人在临死前故意坑害愿意接纳自己意见的人——至少在主观上没有。

这个世界上,只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存在其言也坑!

原因很简单,愿意听取你遗言的人,都是你真诚对待的人,即便大奸大恶,也不会坑自己的继位人。而你的敌人或对手,是不会在你死前来听你的废话,即便听了,也不会接纳——双方就不存在信任基础!

下面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一、周公的三监之乱

如果你仔细看《史记》的记载,就发现所谓的三监之乱——其实是周武王兄弟防止周公旦即位周天子。

“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集解】:孔安国曰:“穆,敬也。”周公乃祓斋,【正义】:祓音废,又音拂。斋音札皆反。祓谓除不祥求福也。自为质,【正义】:音至。周公祓斋,自以贽币告三王,请代武王,武王病乃瘳也。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後而崩,【集解】:徐广曰:“封禅书曰‘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皇甫谧曰:“武王定位元年岁在乙酉,六年庚寅崩。”骃按:皇览曰“文王、武王、周公冢皆在京兆长安镐聚东社中也”。【正义】:括地志云:“武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也。”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

上面中的信息要注意的有:

1、在武王病死前,周公曾经以武王身份进行祭祀,虽然内容是想为武王续命;

2、周公摄政当国。周公摄政其实分为两个阶段:在前期,周公的摄政当国被所有的西周贵族,包括召公、姜太公和其他武王弟弟等西周贵族的一致反对。在管蔡二人起兵反对后,周公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不得不出逃洛阳,最后和召公、姜太公等西周贵族达成了协议 后,才能击败管、蔡和武庚。

没有三监之乱,周公是否会还政给周成王,估计没有可能。周公摄政几十年,肯定会形成自己的实力。就算周公个人想还政,跟着他的部下也不会答应!


二、秦始皇临死之言

根据北大汉简《赵正书》,秦始皇临死前说:


吾霸王之寿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6】其后不胜大臣之分(纷)争,争侵主。吾闻之:牛马鬬而闽(蚊)䖟(虻)死其下;大臣争,赍(齐)民古(苦)。吾【7】衣(哀)令(怜)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之民,死且不忘。其议所立。

“吾子之孤弱”,说的是无论是扶苏、胡亥,还是其他儿子,都没有什么战功,也没什么威望,难以震慑跟随秦始皇的一般灭国大臣。大臣之分(纷)争,指的是蒙毅和李斯等灭国大臣之间的内斗。

秦始皇在死前就指出当时秦朝的两大弱点:扶苏等儿子缺乏威望;秦朝大臣内斗。为了消除这两个隐患,这才有秦始皇在自己一生病就匆匆忙忙赶回咸阳的事情,意图在自己死去通过举行朝臣议立太子会议,形成基本而稳定的朝局形势——只是秦始皇赶不及,因此秦朝的内斗也开始了:扶苏和胡亥的内斗,胡亥和其他兄弟的内斗;李斯和蒙毅的内斗;赵高和李斯的内斗;章邯和赵高的内斗;子婴和赵高的内斗等等,都在秦始皇死前的遗言中得到体现。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这样的例子很多啊,牛人死前都会考虑后事,这里举一个例子。唐朝时有一个宰相叫姚崇。浙江湖州人,产丝的地方,武则天的时候,他是兵部尚书,参与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让位。所以唐玄宗对他是很信任的,什么大事都交给他办,认为他能够拯救时事,称为救时宰相。

那活着的时候,自是恩宠无比,稳如泰山。

但确实年纪大了,到了开元九年,已经71了,眼看身体不行要挂。这时候,他就开始想了,自己当了三朝宰相,得罪的人不少,自己死了,难免有人要找家族的麻烦,一算,还真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叫张说。

此人也是一个名臣,但是他跟姚崇关系不好,唐玄宗有一次想提拔姚崇当宰相,张说便在后面动手脚,指使人弹劾姚崇。但唐玄宗自己心里有底,没有听,还是让姚崇让了宰相。

姚崇也不客气啊,当了宰相之后,就告发张说私下跟王爷接触 ,这在唐朝是犯了大忌,于是,张说就被贬到外面当刺史。

而到了姚崇死的时候,他一算,也就是这个张说有能力对他们家不利了。因为这时候,张说通过平定边乱有功,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当宰相了。

那怎么办呢?

姚崇就把自己的儿子们叫过来。与老张跟我有过节,但是这个人比较贪财,喜欢珍玩之类的东西,等我死了之后呢,你们就把我这些年珍藏起来的东西放到我的帐前。如果他来了,这些东西他看都不看,那完了,你们自己想办法吧,尽早避难。不然全家都要仆街。如果看了,那就好办了,我们家有救了,把一些他看过的东西送过去,只请他写一个神道碑,然后如此如此,这样就能保我们一家了。

那好,到了姚崇的追悼会了,张说当然要来啊,自己的大敌终于躺下了,看了心情愉快啊。

一来,看到外面摆了好多东西,一下就走不动了,盯着不放。姚的儿子们知道了,他父亲的第一计成功了。

赶紧把这些好东西送过去,只求对方给自己的老父写个墓志铭,这对文人来说不是事,而且张说确实是大文人,文坛领袖人物,跟当时的许国公苏颋齐名,人称燕许大手笔。

张说是燕国公啦。

而唐朝给人写墓志铭,其实跟现在写软文一样的,无非就是夸两句,属于收费项目,而且收费不低,唐朝公务员工资不高,很多还是发花椒这些实物,所以给人写墓志铭是当时名人的一大收入来源。

张说一看,这送来的都是自己看上的好东西,本来不想写,但这些东西太好了,那就写吧。

写墓志铭那自然要写好话,虽然肚子里对姚崇有意见,但不能写出来,不然,流传开来,大家都说张说小鸡肚肠。所以,张说这个墓志铭也写得漂亮,尽是好话。什么“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毒之功存。”

姚崇的儿子们拿了这个墓志铭,千谢万谢,留下宝贝回家了。

张说得到宝贝之后,玩了两天,心也淡了,再琢磨一下,感觉不对,自己把姚崇写得太好了,说出去,那岂不是说我张说捧姚崇。

于是,张说到了姚家,说昨天写的那个东西,我想了一下,还有一点东西要加上去。

姚崇的儿子嘿嘿一笑,就不太好改啊。

张说答,有什么不好改的,笔墨的事。

姚崇的儿子们说,请宰相大人来看一看,到了后院,一看,是块石碑,那块墓志铭加班加点赶工,已经刻上了。

这一下。张说的脸青了,又想了想,说:“没关系,我改好了,再刻一个碑就行了。”

答:“这个你要问皇帝。”

“为什么?”

“宰相大人的文章太好了,我们拿去给皇帝看了。皇帝说写得很好呢?”

皇帝看过了,而且说好,那已经定了板啊,你说不好,那你跟皇帝说去吧。

张说这才上了当,而且他后面还想着打点小报告,揭发姚崇的问题,结果唐玄宗就很奇怪啦:你在墓志铭上,不是说他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毒之功存吗?怎么这会又变了。

张说:……陛下,我可以抽自己两嘴巴子吗?


脑洞历史观


一般都是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人之将死,也有“其言也坑”的。

一、那些希望死后还有人陪着的帝王们。

从奴隶制朝代商开始,就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

当然,这种礼制普通人都是不会采用的,也没有力量采用。那些奴隶主贵族们,死前还要下令活人殉葬。

也有出于政治目的,在自己死之前,特定某人死的。譬如汉武帝,为防子少母壮出事,就在死前令钩弋夫人先死。

到了明清,自朱元璋始,自己快要死了,就下令那些宫妃们殉葬。

唉,这些人死之前,是真的“坑人”啊。

二、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拉垫背的实例,以《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他妈殷素素最狠。她在被各大名门正派围攻威逼之下,自杀之前,还拉过少林寺高僧,附在他耳边假装密语,然后对众英雄说:“谢逊的下落,我已经告诉大师了。”然后自杀身亡。其实她跟大师啥也没说,却让大师被众人怀疑。

这是小说中事,但现实中也真有这么个拉垫背的。

战国时的吴起,在楚国有楚悼王罩着,变法实施得很好,很受重用。但那些既得利益者很恨他,等楚悼王一死,就群起攻打吴起。

吴起快被射死之前,赶紧扑到楚悼王尸体上大哭:“乱臣贼子伤我王。”

结果,楚肃王上位了,命令:“加兵刃于王尸上者,夷其三族。”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吴起临终一扑一呼,拉走不少垫背的。

按照我们的通常理解,人之将死,一般已经放下执念,遗言中大都是真诚的醒悟与教导,但那些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死前也不忘拉些人陪自己下地狱。又还有一等心怀怨恨之人,死前也要想法拉个垫背,从这个层面来讲,人之将死,也不尽是“其言也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