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树底下麦子或玉米,为什么长势弱,产量低?有无解决办法?

老农说乡村


关于这种情况,其实在农村农田里经常会遇到,尤其是一些农户会将杨树种在田间地头,多会影响到附近其他农户家农田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靠在农田东西两侧或南头的大树,基本上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产量,我们家有块农田也是深受其害,去年还特意联系了对方麦田的承包户,希望他们赶紧把树砍掉,但因对方长期外出打工,已经不再以种地为生,最后只能特事特办,自己将对方树木的树枝砍掉大部分,并且对于影响严重的大树直接用斧头割一圈树皮,让其慢慢死掉,这样对方自然而然就赶紧砍树了!



关于大树底下种植农作物,就相当于一个饿坏的小孩和大人吃饭一样,小孩再怎么吃也没有大人好胃口、饭量大,在有限食物面前不考虑其他因素,往往大人会很快吃掉大部分食物,你说孩子能正常成长吗?!再说,树木都有很深、很广泛的根系,可以围着树木主茎延伸四周很远,基本上会将这一带有限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大部分,造成附近种植的小麦、玉米缺失营养和水分而生长受到抑制,进而造成植株矮小或果实不饱满!

另外,小麦和玉米快速生长的大部分时间,树木已经枝繁叶茂,会形成巨大的遮阴区域,造成其他农作物接受光合作用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且很宝贵,尤其是当树木处于农田地头东西两侧时,基本上会遮挡大半天的阳光,使得树底下农作物生长发育至少放慢一半速度,日积月累后造成农作物生长期延长而耽误收获!

对于大树底下农作物生长受到抑制的改善方式,大概可以有两方面做法:



一方面,可以及时要求对方砍掉相应树木,毕竟在农田里种植大树本来不对,是一种严重影响他人正常农业生产的不良行为,不符合农业生产的基本原则,尤其是现在很多地区农田已经划为基本农田,更不适合种树了!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大树底下农作物的水分管理,可以多追施一些肥料,尽量弥补树木吸收造成的水肥流失,同时,可以将树木一些侧枝砍掉,尽量扩大树底下农作物的照射时间,以便提高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

总得来说,农田里尽量不要种植树木,尤其是被誉为“巨大抽水机”的速生杨树,往往其生长过程很快,几年内就会根系扎的很深,植株特别高大,对于附近农作物正常生长影响很大!这几年随着种地收入越来越低,如果遇到别的农户改种树木,若是在地头公共区域种植影响到自家农田,可以在小树阶段及时制止并铲除,以免后期长大成树而解决困难了!(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很多人都喜欢在地头上种植几棵树,我家也是这样。我家的地头刚好是和隔壁村子分开的小路,这条小路上有很多杂草,经常有放羊的人来这里放羊,为了防止这些羊到自己家地里吃粮食,所以便在地头上种植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树。虽然种树将羊拦在了地外面,但是树下不管是种植什么农作物都长的特别的不好,那么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解决的呢?

原来我家在这块地上种的桃树,当时并没有觉得地头上种树对桃树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在前几年将桃树刨掉开始种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时,就发现了地头上种出来的小麦和玉米不仅要比其他地方的小麦和玉米熟的晚,而且颗粒还很不饱满。记得有一年在那块地上种黄豆,其他地方的黄豆都可以收割了,树下面的黄豆粒还都是绿色,但是也不能一直等到树下面的黄豆熟了在收割,只能将这些还是绿色的黄豆粒收回家,减产那是肯定的。

之所以在大树下面种植的小麦和玉米长势弱,产量低,是因为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只是需要阳光的多与少而已,而小麦和玉米在生长期间是需要充足的光照的,尤其是玉米,如果光照很少的话,小麦和玉米的光合作用产物就会直线下降,小麦和玉米的长势就会受到影响,产量也会降低。

虽然小麦和玉米的品种有多,但是不管是什么品种的小麦和玉米要想产量高,都需要充足的光照,如果在不砍掉大树的情况下又想要个好收成,那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更改种植的种类,在树下种植一些喜阴的作物。

喜阴的农作物有很多,比如花生、生姜、绿豆、鬼子姜、韭菜、莴笋、丝瓜、香菜等等,因为树下并不是全天都受不到阳光照射,一般在上午十点前和下午两三点后就能被太阳照射到,所以以上这些农作物和蔬菜都能在树下茁壮成长。

如果不想种植这些喜阴的农作物和蔬菜,只想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但又不想砍掉树,那么只能每年将地头的大树进行修剪,使大树的树冠没有那么大,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就可以。


悠悠乡村路


大树底下的玉米、麦子长得矮小是常见的一种现象。

大树对附近庄稼的影响,来源于三方面:一是遮荫,二是争水,三是争肥。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争水。



一般土壤干旱,土壤表层会有五到七公分的干土层,严重的时候会有10到15公分的干土层,而底下是湿的,这是因为土壤耕层具有毛细现象。地下的水会延毛细管升至土表。不管怎么旱,作物根系茂密的地方(约15-25公分深的地方),还是有些水分,可以供植物吸收利用。所以侭管下雨并不均匀,在华北区玉米四个月的生长期,灌溉两三次也就够用,而东北大部分地区根本就不用灌溉,称为“雨养农业”。

但附近有了大树情况就不一样。大树的根很深,可以吸收掉地表深处一两米的水分,就没有多余的水分会沿着毛细管升到地表。所以在大树附近干土层可能达到三四十公分,这对附近的玉米和小麦就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至于说遮荫并不是致命的。大树对种在北面的作物遮荫很严重,但对种在南面的作物没有遮荫,东西两个方向也总有大半天的时间可以接受阳光。而养分的影响也不大,大树主要吸收深土层的营养,而将浅层营养留给作物。


种田博士后


农技广播站回答:

以前咱们大多数农民为了能多得到一些收入或者别的原因,都会在自家的田间地头种上一些树。虽然随着现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很多树都已经砍伐了,但是还是残留了一些继续生长。不过咱们能明显的发现,树底下的作物,长势相对较弱,产量也低一些。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大树和树底下的农作物形成了非常大的竞争关系。

植物的生长离不了温、光、水、气、肥,温度、气体这两种流通性比较大的暂且不说,而大树对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水分、养分则是影响巨大。

先来说光照:农作物生长需要通过光合作用来形成一定的有机物来保持自己的正常生长。但是在大树底下的话,树荫就会有很强的遮光作用,导致农作物的光合速率下降,影响生长。

其次是养分:大树已经生长多年,根系已经发育的非常庞大,养分的吸收能力也比较强。而农作物是一年生的植物,根系发达程度和大树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大多数养分都被大树夺走,最终导致作物营养不良,长势孱弱。

最后是水分:一方面是因为大树的根系对水分的掠夺,另一方面是在下雨的时候,大树的枝叶也会阻挡雨水降落到地面,所以大树周围的地块比起其他地块要干旱不少,对作物的生长自然也有影响。

至于如何解决这种问题,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砍树,把树砍掉自然也就不会在和农作物形成竞争了,而且也更加方面农机作业。要么就是对大树剪枝,尽量让更多的阳光照射到地面,或者在树底下改种一些喜阴抗旱的作物。


农技广播站


在过去农民种地的时候,一般在地头上都有栽几棵大树,至少栽一棵大树,这样在夏天到地里除草或者是收获庄稼的时候,在汗流浃背的时候,或者是累了的时候,可以在大树底下乘凉。当然那时候也是用牛耕地,一般在耕完地以后把牛拴在树上防止牛跑了,这也是大树的用途。另一个用途那就是大树长大以后可以换一点钱,毕竟地头荒废了也就荒废了,栽一棵树至少若干年以后换一点钱,树头树枝还能够做为柴火使用。



在地头上栽树的有一个缺憾,如果树长大了以后,地树下种植的农作物长势非常的弱,至少比离树远的地方矮小很多,产量也非常的少,成熟的时间也比较晚。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大树下的农作物,比如说玉米、小麦因为光合作用时间比其他的地方的农作物光合作用时间短,所产生的养分也比较少的原因。当然大树下的农作物长势比较弱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大树的根部已经延伸到了那块土地的下面,吸收了农作物的养分造成了农作物的生长缓慢,农作物生长非常的弱,造成了减产的现象。

明白了树下农作物生长比较弱,而且产量比较低的主要原因以后,解决的方法也是非常的简单了,那就是把大树伐掉,然后把地进行深耕,多用点肥料,特别是土杂肥,毕竟那些地方的土地,这费力已经减弱了,被大树吸收了,这样做就直接能够恢复树下的那片土地的生产力。经过这样处理以后,那片土地上的粮食就不会再出现长势弱而且减产的现象。



退而求其次,对于能保留大树还能够让农作物的长势好一些,那就需要把大树生长的位置挑一道深沟与种植的土地隔开,这样大树的根部就不会扎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上面来吸收或者争夺农作物的肥力和养分。并且要把大树的树头进行削掉一部分,特别是比较密集的树枝要进行削枝。这样就会使得树下的农作物有了足够的阳光照射,能够进行长时间的光合作用。这样能够确保这些树下的农作物的长势和产量。

当然对于一些风沙多的地方,种植大树只是作为防风隔离带。这是必须种植大树然后才能够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对于这种现象至少种植的玉米、小麦与大树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够确保大树下一般不种植玉米、小麦。即便是种植了也没有什么收成,而且还费时费力,更费钱的出力不讨好的事。那样就只能够种植一些喜阴的农作物,而且要多施肥料,这就能够保障树下也有经济效益的说法,比如说种植林下参等等。



总之,种植大树而且在大树下在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长势非常的弱,这种鱼和熊掌都兼得的好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要想让小麦玉米等长势好而且产量高的话,那就是必须舍弃大树,或者是抑制大树的生长的态势。如果两方面都想做到的话,鱼和熊掌都可兼得,这是违背了大自然的生长规律的,是不可能的事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