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樹底下麥子或玉米,為什麼長勢弱,產量低?有無解決辦法?

老農說鄉村


關於這種情況,其實在農村農田裡經常會遇到,尤其是一些農戶會將楊樹種在田間地頭,多會影響到附近其他農戶家農田裡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靠在農田東西兩側或南頭的大樹,基本上都會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產量,我們家有塊農田也是深受其害,去年還特意聯繫了對方麥田的承包戶,希望他們趕緊把樹砍掉,但因對方長期外出打工,已經不再以種地為生,最後只能特事特辦,自己將對方樹木的樹枝砍掉大部分,並且對於影響嚴重的大樹直接用斧頭割一圈樹皮,讓其慢慢死掉,這樣對方自然而然就趕緊砍樹了!



關於大樹底下種植農作物,就相當於一個餓壞的小孩和大人吃飯一樣,小孩再怎麼吃也沒有大人好胃口、飯量大,在有限食物面前不考慮其他因素,往往大人會很快吃掉大部分食物,你說孩子能正常成長嗎?!再說,樹木都有很深、很廣泛的根系,可以圍著樹木主莖延伸四周很遠,基本上會將這一帶有限的水分和養分吸收大部分,造成附近種植的小麥、玉米缺失營養和水分而生長受到抑制,進而造成植株矮小或果實不飽滿!

另外,小麥和玉米快速生長的大部分時間,樹木已經枝繁葉茂,會形成巨大的遮陰區域,造成其他農作物接受光合作用的時間非常有限,而且很寶貴,尤其是當樹木處於農田地頭東西兩側時,基本上會遮擋大半天的陽光,使得樹底下農作物生長髮育至少放慢一半速度,日積月累後造成農作物生長期延長而耽誤收穫!

對於大樹底下農作物生長受到抑制的改善方式,大概可以有兩方面做法:



一方面,可以及時要求對方砍掉相應樹木,畢竟在農田裡種植大樹本來不對,是一種嚴重影響他人正常農業生產的不良行為,不符合農業生產的基本原則,尤其是現在很多地區農田已經劃為基本農田,更不適合種樹了!

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大樹底下農作物的水分管理,可以多追施一些肥料,儘量彌補樹木吸收造成的水肥流失,同時,可以將樹木一些側枝砍掉,儘量擴大樹底下農作物的照射時間,以便提高光合作用,提高農作物生長髮育進程!

總得來說,農田裡儘量不要種植樹木,尤其是被譽為“巨大抽水機”的速生楊樹,往往其生長過程很快,幾年內就會根系扎的很深,植株特別高大,對於附近農作物正常生長影響很大!這幾年隨著種地收入越來越低,如果遇到別的農戶改種樹木,若是在地頭公共區域種植影響到自家農田,可以在小樹階段及時制止並剷除,以免後期長大成樹而解決困難了!(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很多人都喜歡在地頭上種植幾棵樹,我家也是這樣。我家的地頭剛好是和隔壁村子分開的小路,這條小路上有很多雜草,經常有放羊的人來這裡放羊,為了防止這些羊到自己家地裡吃糧食,所以便在地頭上種植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樹。雖然種樹將羊攔在了地外面,但是樹下不管是種植什麼農作物都長的特別的不好,那麼這樣的情況應該怎樣解決的呢?

原來我家在這塊地上種的桃樹,當時並沒有覺得地頭上種樹對桃樹有多大的影響,但是在前幾年將桃樹刨掉開始種小麥和玉米等農作物時,就發現了地頭上種出來的小麥和玉米不僅要比其他地方的小麥和玉米熟的晚,而且顆粒還很不飽滿。記得有一年在那塊地上種黃豆,其他地方的黃豆都可以收割了,樹下面的黃豆粒還都是綠色,但是也不能一直等到樹下面的黃豆熟了在收割,只能將這些還是綠色的黃豆粒收回家,減產那是肯定的。

之所以在大樹下面種植的小麥和玉米長勢弱,產量低,是因為萬物的生長都離不開太陽,只是需要陽光的多與少而已,而小麥和玉米在生長期間是需要充足的光照的,尤其是玉米,如果光照很少的話,小麥和玉米的光合作用產物就會直線下降,小麥和玉米的長勢就會受到影響,產量也會降低。

雖然小麥和玉米的品種有多,但是不管是什麼品種的小麥和玉米要想產量高,都需要充足的光照,如果在不砍掉大樹的情況下又想要個好收成,那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更改種植的種類,在樹下種植一些喜陰的作物。

喜陰的農作物有很多,比如花生、生薑、綠豆、鬼子姜、韭菜、萵筍、絲瓜、香菜等等,因為樹下並不是全天都受不到陽光照射,一般在上午十點前和下午兩三點後就能被太陽照射到,所以以上這些農作物和蔬菜都能在樹下茁壯成長。

如果不想種植這些喜陰的農作物和蔬菜,只想種植傳統的小麥、玉米等農作物,但又不想砍掉樹,那麼只能每年將地頭的大樹進行修剪,使大樹的樹冠沒有那麼大,減少對農作物的影響就可以。


悠悠鄉村路


大樹底下的玉米、麥子長得矮小是常見的一種現象。

大樹對附近莊稼的影響,來源於三方面:一是遮蔭,二是爭水,三是爭肥。這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爭水。



一般土壤乾旱,土壤表層會有五到七公分的乾土層,嚴重的時候會有10到15公分的乾土層,而底下是溼的,這是因為土壤耕層具有毛細現象。地下的水會延毛細管升至土表。不管怎麼旱,作物根系茂密的地方(約15-25公分深的地方),還是有些水分,可以供植物吸收利用。所以儘管下雨並不均勻,在華北區玉米四個月的生長期,灌溉兩三次也就夠用,而東北大部分地區根本就不用灌溉,稱為“雨養農業”。

但附近有了大樹情況就不一樣。大樹的根很深,可以吸收掉地表深處一兩米的水分,就沒有多餘的水分會沿著毛細管升到地表。所以在大樹附近乾土層可能達到三四十公分,這對附近的玉米和小麥就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至於說遮蔭並不是致命的。大樹對種在北面的作物遮蔭很嚴重,但對種在南面的作物沒有遮蔭,東西兩個方向也總有大半天的時間可以接受陽光。而養分的影響也不大,大樹主要吸收深土層的營養,而將淺層營養留給作物。


種田博士後


農技廣播站回答:

以前咱們大多數農民為了能多得到一些收入或者別的原因,都會在自家的田間地頭種上一些樹。雖然隨著現在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很多樹都已經砍伐了,但是還是殘留了一些繼續生長。不過咱們能明顯的發現,樹底下的作物,長勢相對較弱,產量也低一些。

之所以有這種情況是因為大樹和樹底下的農作物形成了非常大的競爭關係。

植物的生長離不了溫、光、水、氣、肥,溫度、氣體這兩種流通性比較大的暫且不說,而大樹對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光照、水分、養分則是影響巨大。

先來說光照:農作物生長需要通過光合作用來形成一定的有機物來保持自己的正常生長。但是在大樹底下的話,樹蔭就會有很強的遮光作用,導致農作物的光合速率下降,影響生長。

其次是養分:大樹已經生長多年,根系已經發育的非常龐大,養分的吸收能力也比較強。而農作物是一年生的植物,根系發達程度和大樹相比只能是“小巫見大巫”,所以大多數養分都被大樹奪走,最終導致作物營養不良,長勢孱弱。

最後是水分:一方面是因為大樹的根系對水分的掠奪,另一方面是在下雨的時候,大樹的枝葉也會阻擋雨水降落到地面,所以大樹周圍的地塊比起其他地塊要乾旱不少,對作物的生長自然也有影響。

至於如何解決這種問題,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砍樹,把樹砍掉自然也就不會在和農作物形成競爭了,而且也更加方面農機作業。要麼就是對大樹剪枝,儘量讓更多的陽光照射到地面,或者在樹底下改種一些喜陰抗旱的作物。


農技廣播站


在過去農民種地的時候,一般在地頭上都有栽幾棵大樹,至少栽一棵大樹,這樣在夏天到地裡除草或者是收穫莊稼的時候,在汗流浹背的時候,或者是累了的時候,可以在大樹底下乘涼。當然那時候也是用牛耕地,一般在耕完地以後把牛拴在樹上防止牛跑了,這也是大樹的用途。另一個用途那就是大樹長大以後可以換一點錢,畢竟地頭荒廢了也就荒廢了,栽一棵樹至少若干年以後換一點錢,樹頭樹枝還能夠做為柴火使用。



在地頭上栽樹的有一個缺憾,如果樹長大了以後,地樹下種植的農作物長勢非常的弱,至少比離樹遠的地方矮小很多,產量也非常的少,成熟的時間也比較晚。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大樹下的農作物,比如說玉米、小麥因為光合作用時間比其他的地方的農作物光合作用時間短,所產生的養分也比較少的原因。當然大樹下的農作物長勢比較弱的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大樹的根部已經延伸到了那塊土地的下面,吸收了農作物的養分造成了農作物的生長緩慢,農作物生長非常的弱,造成了減產的現象。

明白了樹下農作物生長比較弱,而且產量比較低的主要原因以後,解決的方法也是非常的簡單了,那就是把大樹伐掉,然後把地進行深耕,多用點肥料,特別是土雜肥,畢竟那些地方的土地,這費力已經減弱了,被大樹吸收了,這樣做就直接能夠恢復樹下的那片土地的生產力。經過這樣處理以後,那片土地上的糧食就不會再出現長勢弱而且減產的現象。



退而求其次,對於能保留大樹還能夠讓農作物的長勢好一些,那就需要把大樹生長的位置挑一道深溝與種植的土地隔開,這樣大樹的根部就不會扎到種植農作物的土地上面來吸收或者爭奪農作物的肥力和養分。並且要把大樹的樹頭進行削掉一部分,特別是比較密集的樹枝要進行削枝。這樣就會使得樹下的農作物有了足夠的陽光照射,能夠進行長時間的光合作用。這樣能夠確保這些樹下的農作物的長勢和產量。

當然對於一些風沙多的地方,種植大樹只是作為防風隔離帶。這是必須種植大樹然後才能夠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的,對於這種現象至少種植的玉米、小麥與大樹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這樣才能夠確保大樹下一般不種植玉米、小麥。即便是種植了也沒有什麼收成,而且還費時費力,更費錢的出力不討好的事。那樣就只能夠種植一些喜陰的農作物,而且要多施肥料,這就能夠保障樹下也有經濟效益的說法,比如說種植林下參等等。



總之,種植大樹而且在大樹下在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長勢非常的弱,這種魚和熊掌都兼得的好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大自然的生存規律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要想讓小麥玉米等長勢好而且產量高的話,那就是必須捨棄大樹,或者是抑制大樹的生長的態勢。如果兩方面都想做到的話,魚和熊掌都可兼得,這是違背了大自然的生長規律的,是不可能的事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