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啥意思?有道理嗎?

棒奔霸


“早不朝東晚不朝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這句不知流傳在何地的農村俗語,是一句過時且錯誤的民間俗語。民間的確有很多俗語和諺語充滿智慧,學習汲取其中精華,對人健康心智、豐富閱歷極有禆益。但同時應該看到,民間俗語、俗諺中亦有很多糟粕,應當擯棄,上述俗語即屬於此類東西。

眾所周知,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按五行之說,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中間部位屬土。此乃自然界中五個方位的五行屬性。在人體這個小天地中,亦存在五行及屬性。人體中的肝臟屬木,與之對應之方位是東方,對應四季之中的春季,故春季養生以養肝為主;人體之心臟屬火,與之對應的方位是南方,與之對應的季節是夏季,故夏季養生以養護心臟為主;人體肺臟屬金,與之對應的自然方位是西方,與之對應的季節是秋季,故秋季養生以養護肺臟為主;人體腎臟屬水,與之對應的自然而方位是北方,與之對應的季節是冬季,故冬季養生之首要任務是養腎。實際上一天之中亦有春夏秋冬四季之說。早晨朝日初升,為春季,練武或練氣功,朝此方向為佳;中午日照中天,為夏季,此時正是練氣功的好時機,故才有練功之人練“子午二功”之說;傍晚日落為秋,天黑入夜,溫度漸低,此為冬季。練功之人循四季五行而修練,對於治病長功頗有益處。

當然對於練功已至較高層次的人來說,在練功時間上、方位上、方法上,全憑神意主事,可以神動意往,靈活掌握了。

因一句民間俗語寫了上述文字。完全是有感而發,直抒胸臆而已。倘有不妥或謬誤,請予指教。





靜中乾坤大


在農村就有很多的俗語膾炙人口,如今還是非常有道理的。有一些是淺顯易懂的,不過有一些就是比較難理解了。那麼“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這句話要如何理解的呢,今天老農就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農村俗語“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要如何理解?

其實這句話跟習武之人有關的,在古代每天都是需要練功的,所以就有了“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說的就是早上不要朝著東邊,下午不要朝著西邊,中午的時候不要朝著面邊,至於北邊是永遠也不能夠朝著這個方向練功的。

至於說原因還是從太陽直射的角度來說的,因為早上太陽從東邊升起,所以說朝著太陽練功的話會很刺眼,同理中午太陽在南邊,而下午的就在西邊了,所以都不要朝著這些方向練功,尤其是對戰的時候對著太陽可是會影響視線的。

至於說永不面北說就不是從太陽的方向來說的,因為在中國太陽永遠不會不會在北邊的。只是從諧單上覺得不吉利,有敗北的意思,這可就是認輸的意思了,所以都不會朝著北方了。

不過老農覺得既然是農村俗語,那跟農民還是有一些關係的,不可能只是在說習武的,所以老農認為還是跟農村種地有關係的。

要知道農民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如果是夏天的話天氣很熱,在外面幹活的話如果臉朝著東方,那正是太陽昇起的方向,不一會就會很熱了,照得臉都紅紅的,所以懂得這些的農民都會背對著太陽,這樣才好受一些。

自然中午就不朝著南邊,下午就不朝著西邊了,都是一樣的說法,就是因為太陽太曬人了,農民幹活的時候為了不讓曬到自己的臉都會不斷調整方向的。

這就是老農的理解了,可能會有說得不對的地方,不知道大家還有怎樣的解釋呢,都說說吧。


深山老農民


俗語未必都有理,又未必都無理,有理無理,理多理少,各人見解有不同是可以理解的。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向北,此話從勞作,從練武,養生,保健角度去說,從效率高低上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人是時間感方位感的,不同時間,不同方位,給人的感覺多少是有差異,幹事有效率之不同的。俗語修辭有時為起強調作用,會用比喻,會有誇張,這可理解,如永不朝北之永不,就有誇張,目的在強調朝北不利,要儘可不朝北為上。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分東西半球,南北半球。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又繞太陽公轉,而形成太陽東昇西落,東西半球有對差不同,南北半球有順逆不同,季度不同,緯度高低冷暖不同。我們中國在北半球之東半球,這樣的說法是有合理性。地球有引力,有磁場,人在裡面是受影響的,有時間影響,方位方向性的影響,注意到此,並認識到其規律特點,好好利用之便會事半功倍,反之會事倍功半,這就有講究效率的問題了。

太陽東昇西落,早朝東晚向西勞作,或練武養生保健,從時間方位朝向坐背上論,都不是最佳,甚至是不好的。早面朝陽火辣辣,晚向夕陽火炎都堅持不久,易熱心燥,所以能避之為好,其面向背向都要引起注意,我有勞作經驗,朝臉不向東,夕面不朝西,是有自然之理的,太陽對人影響極大,人對太陽是敬畏的,就是尿尿,也應朝不向東,晚不朝西,不然就有對太陽不敬而產生不良心理影響,心理好壞,對做事效率是大不同的。午時太陽正照,朝南而作,會熱的更快,對勞作練武也會影響效率。北邊寒冷,冷風颼颼,面向北而作,當於逆向而為,吃力不討好,效率效果是差許多的,所以有永不面北之說,有敗北之論。但凡事不可絕對化,冬迎朝陽夕陽都是好的,冷時午朝南是對的,炎夏朝北也是好的。重視時間,重視方位朝向對人的影響,是對的。


樹德漢碩


農村俗語“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後,老百姓的養生保健意識也提高了,一些中老年人就特別注重養生了,在城市裡的很多老人,像老奶奶們就喜歡跳廣場舞,而老爺爺則喜歡去公園裡打太極、舞劍。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睡懶覺,可是這些老人們多數是天剛剛亮就開始去公園、小區裡面散步了。其實,不只是在城裡的老人注重養生,現在農村也有一些人也加入到了這個隊伍。在一些農村地區跳廣場舞、打太極的也是大有人在。有些喜歡打太極、舞劍,及武術愛好者,就常說起“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這樣一句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有沒有道理呢?

之前農夫對這句俗語也不太瞭解,後來和一位喜歡打太極的老人聊天才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在古代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習武,有不少人從小就有習武的習慣。在過去確實有不少的武林門派,這個雖然很多的小說中有點誇張,但是中國人習武的傳統是由來已久了的。而在習武的時候,對環境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一般都會選擇安靜、舒適又空曠一點的場所,最好是人少去的地方。

早不朝東晚不向西

以前的人都是很勤勞的,在古代還有著“聞雞起舞”的成語故事,有些練武之人對自身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往往是天剛剛亮就要開始練武了,而如果朝著東邊練武,那太陽是東昇西落的,一升起來就很容易照射在人的臉上,這樣陽光會比較的刺眼,一來是容易讓人分心,不能專心練武,影響到練功的效果,二來是對視力也不好。而在傍晚的時候不能面相西面練武,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太陽到了傍晚的時候就要落山了,這個時候的光線同樣是很刺眼的。

午不朝南永不面北

其實,古人練武也是講究時間的,比如練拳就有著早上練拳,晚上不練拳的說法。因為在晚上是要修身養性的,是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我們也常常見到很多公園裡有很多的老頭老太太打太極,但是在中午和傍晚卻是見不到的,就是這個原因。而在中午的時候,也一般不練武的,是以打坐為主,所以就沒有朝南這一說了。至於為什麼“永不朝北”,那是因為北的諧音不好,容易讓人聯想到“拜北”、“敗北”等。何況練武的時候起勢就稱“拜”,可以拜東,拜西,拜南,但是卻萬萬不能“拜北”。其實這個只是古人的一種求吉心理而已,並無多大意義。

古人流傳下來的這句老話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如今不少的中老年人就很喜歡打太極,而他們有些就是嚴格遵守這些老規矩的。你們喜歡打太極嗎?平時有做到以上幾點嗎?


農夫也瘋狂


應該沒有這樣的鄉俗俚語,若不是現在人亂編,就是近代人亂套用五服制式的臨近編詞。

其套用的是面朝南為神及王位,面向西為主位,面向東為賓位,面向北為待位,這種隆重場合尊輔佐待的坐位排次順序模式。

真實中西位與南位是卑位,北位東位是尊位。更多的說成上位下位。

而人在田中或路上以及空場上是:避迎面風或側太陽處。

因而避陽光直射面部或眼晴,而有早不朝東.晚不朝西.午不朝南的說編,而永不朝北則返回面北為待卑位了。

贊議一下,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早上不能面向東方撒尿,因為日出東方,下午不能面向西方撒尿,因為日落西方,中午不能面向南方撒尿,因為日當正中,永遠不能面向北方撒尿,因為北方是四方之首乾。佛教最講究這個。


泥人161


應該是一些典故出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