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王陵發現“銅疙瘩”,被泥土包裹,專家清理後成“鎮館之寶”

河北王陵發現“銅疙瘩”,被泥土包裹,專家清理後成“鎮館之寶”

歷史的傳承並非偶然,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輕鬆,而是一代一代人負重前行。在各種或恢宏或悲傷的時代,總有那麼一群人默默地總結著前人的歷史匯聚成冊,譜寫滄桑。我們國家被稱為文明古國,這些將畢生心血匯聚在筆尖的歷史記錄者是偉大的功臣。當然除卻珍貴的歷史典籍之外,再有便是先人的遺澤。


歷經千年風雨的洗刷,總會讓一些曾經表面珠光寶氣的物件漸漸淪為平庸,但是其所揹負的歷史卻愈發沉重,這些或許輾轉於攤販間的平常物件,或許某個就是訴說了千年故事的古老文物。

河北王陵發現“銅疙瘩”,被泥土包裹,專家清理後成“鎮館之寶”

就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河北王陵發現的“銅疙瘩”,被泥土包裹,由專家清理之後成為“鎮館之寶”。


1974年,平山縣三汲鄉農民由村幹部組織正在進行大規模平整農田,因為地勢原因需要不斷從附近兩座土丘上取土,在取土的過程中有農民不小心挖出了很多疑似古代文物的東西,而且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河北王陵發現“銅疙瘩”,被泥土包裹,專家清理後成“鎮館之寶”

當地村幹部發現之後立刻上報上級部門,河北省文物部門立刻派出考古人員趕赴現場進行保護和清理。中字型的墓室格局表明,這是一個王的陵墓。這個發現起初讓考古人員振奮不已,可是隨著挖掘的深入,考古人員發現原來整個主墓室已經遭到了盜墓賊的清洗。

因為經歷過不少類似的場景,所以考古人員在這些盜洞時心情非常失落,但就在此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河北王陵發現“銅疙瘩”,被泥土包裹,專家清理後成“鎮館之寶”


因為挖掘工作量巨大,所以考古人員也聘請了很多民工,民工在取土的時候一不小心踩出了一個大窟窿。這一情況立刻引起了當時當時考古人員的注意,在對窟窿進行清理之後發現竟然是一個寶庫。


寶庫中有大量珍貴文物,通過這些文物也是證實了墓主人所處的年代與國家,正是中山國王陵墓。而這座寶庫事後也被證實是戰國時期中山國陵墓所特有的形式。隨著寶庫的打開,也是出土了許多珍貴文物,其中不乏奇巧瑰麗的生活用品。在這之中,一個“銅疙瘩”引起了專家的注意。

河北王陵發現“銅疙瘩”,被泥土包裹,專家清理後成“鎮館之寶”


這件文物便是“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乃是戰國時期的傢俱構件,長51釐米,高21.9釐米,重26.6公斤,整體構造以虎作為主題,虎雙目怒睜,兩耳豎直,正在吞噬一個小鹿。


可以看到小鹿在虎口中拼命掙扎卻無法脫身,老虎後肢踏地前肢向下,整個身軀呈現弧形,極具爆發力。老虎和鹿的皮毛斑紋都是用金銀以鑲錯的方式嵌入,構思精妙,生動逼真。

河北王陵發現“銅疙瘩”,被泥土包裹,專家清理後成“鎮館之寶”


古代,因為宮殿全部敞開,為了擋風必須要設置屏風,這是屏風最早的用途。後來隨著發展,屏風作用也越來越多,逐漸成為了房屋中不可或缺的裝飾品。


最後,對於屏風而言,除了精雕細描的扇面之外便是屏風底座的三件錯金銀動物,這件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便是其中之一,誰能想到出土時銅疙瘩的模樣在清理之後竟然是國寶級別的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